在政策和医疗科技的推动下,加之医院自身发展需求,“一体化智慧医院建筑设计与布局”成为越来越多医院关注的焦点。
“现代医院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回归医院本源,回归厚重,赋予患者信任感,不必过于追求现代化,以免稳重缺失,只剩标新立异。”2017年11月5日下午,在第十一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的“煅造医疗之美—一体化智慧医院建筑设计与布局”分论坛上,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阐述了智慧医院建筑与规划的个人理念。
近年来,以节能、环保、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让智慧医院体系逐渐成为现代医院建设的核心内容。由此带来建设模式、建筑空间等方面的理念变革,也对医院建筑空间中动线体系的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和工艺流程都提出了复合型、智能化的新要求。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正是本次论坛的价值所在。
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均为在智慧医院建筑设计和布局方面见解颇为独到的医院管理者和专家,分别为泰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华、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分院院长王岗、陈海啸、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崇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助理兼医务部部长邹余粮等。立足医院特色设计、以人为本、一体化布局、视角前瞻等理念成为嘉宾们的共识。
“很多中医院对设计和布局重视不够,而这事实上可作为重要突破点。”泰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华首先发言,他以泰州市中医院的住院楼病房和治疗室为例,介绍了医院设计上的人文关怀理念。
2013年9月,泰州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启动,至2017年7月全面投入使用,历时四年。王华介绍,新院区的建设势在必行。因为自几年前开始,医院业务量急剧增加,门急诊和病区原有规模及环境已不适应发展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改善基础设施和就医条件已刻不容缓。
新院区建设之前,医院管理者和建设者理念达成一致:秉承中医文化精髓,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为核心建设思想,在满足医疗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富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化智能型综合医院:医院的建筑布局以医技区为中心展开,医技区设置在场地中央,与门急诊楼、住院楼整合为主医疗区,设计成圆弧形,呈环抱之势,分别沿医技楼南北展开,形成全院的核心功能轴。整体布局严谨、灵动、舒展、大气,极富张力,彰显出现代中医治疗中心“大医精诚”的形象。除主医疗区外,在东北角分别布置独立的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制剂楼。各区之间布局紧凑而又互相独立,形成高效完善的医疗救治系统,同时预留院区西侧地块作为花园,为新院区二期工程留下空间。
医院现今格局完美契合了最初的设想。王华介绍,新医院规划过程中同时考虑到了环保和交通因素:应和中医“温足而顶凉”理念,打造了地热系统;为方便患者,院门前规划了两路环形交通线;借力BIM管路管理智能化系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医院的中央集成管理更为科学、综合布线更为合理,相应的竖向交通功能更为多元,建筑质量得到了保障。
“设计原则中,要有中医院独有特质,充满人文关怀。也要打造成智能型医院,服务于科学严谨的医疗流程。同时,在土地、污水处理、电容、交通等方面预留发展空间。”王华表示,在医院即将启动的二期工程设计中,将进一步修正一期设计中的若干遗憾,构造更为生态、舒适、便捷、人文的现代化综合型中医医院。
泰州市中医院的建筑设计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现代、智能。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分院院长王岗以医疗建筑设计闻名业界,有多个成功案例在手。在他看来,当下很多医院建设流程上的最大问题是“仍在走老路”。“医院成立一个班组进行流程组织,设计单位来投标,采购单位来投标,之后施工单位来投标,还是一种‘串葫芦’的旧有模式。”王岗认为,这种方式问题在于增加了业主方管理和协调的工作量,造成工期加长。也极有可能造成重复拆改,产生巨大浪费。此外,医院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常常过于臃肿、层次重叠、管理人员比例失调。
“2016年一年我们设计的医院项目有132项,这样一个小数据,反映的是我国新一轮医院建设的迅猛态势。”王岗表示,也正因此,预设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和科学的建设流程的重要性被凸显。
在枣庄妇幼保健院的设计过程中,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引入了“保健先行”理念。“在健康中国理念指引下,医院诊疗模式正由单一需求向多元化需求发展,医院空间也由单一诊疗空间向多功能空间发展,妇幼医院也不例外。”王岗解释,在以上理念下,新的枣庄妇幼保健院设置科学,最底层为儿科门诊,第二层为孕产保健中心,第三层为计划生育中心和妇女保健中心,最顶层为儿童保健中心。
深圳宝安区中医院的设计,被赋予了“一体化”理念,成为“老医院”功能整合和医疗功能一体化分期建设的成功案例。“这种一体化,讲的是大的科室布局到后期细节设计的贯穿,也包括采光、通风等整体化设计。”因为在原有地址扩建已无空间,只能跨街区建设,因而最终形成了院区之间和地下空间的拓展,与地上的连接:城市的道路从医院中间穿过,周边地铁、商场与医院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格局。
王岗展望了未来医院的蓝图:未来的大型医疗综合体,将出现医疗功能+附属医院+专科医院+研究型机构+绿色生态环境+商业+养老康复等复合式格局,全面落实智慧医院概念,进一步形成部分医院社会化合作趋势。“在此类新型医院建设过程中,BIM的全过程参与和指导设计的精细化相当重要,好处是可服务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保证施工质量,简化运营管理。”
“建筑与人要形成有机互动,人为主体,建筑为客体,要为人服务,反过来就麻烦了。”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看来,医疗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应有美感,但同时须避免设计过度,“保险”为先,否则预算增加,工程量也将相应增加,其他附加因素随之加大。
此外,避免建筑过高,避免“地标”式思维。“医院没必要成为当地地标。楼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垂直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而这正是成本最高的地方。”
陈海啸同时认为,医疗建筑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厚重、靠得住、能产生信任的。“如果结构过于花哨,过于现代化,稳重厚重的感觉就会缺失,只剩下猎奇了。”
他介绍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辖属恩泽医院的设计理念:门诊楼前形成地上、地面、地下三个层次,患者入院“各行其道”,体验颇佳。医院主体建筑设置了大量“中庭”,四方型塔楼的四个方向设置的四个“阳光角”也成为患者和家属的“书吧”和休闲区。“医院承载的是患者的期待,打造绿色环境,可呼吸,以人为本,低成本运行的高效率、现代化的精益医院至关重要。”
适用的医疗建筑理念是对环境、空间、文化、效益等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陈海啸以国内某著名建筑设计师的理念为例,说明好的建筑设计,首先要有正确的“创作思想”。“如果开始就说造最好的医院,要一流,却不知其定义,就是泛泛而谈。”他认为,医院的建设要符合当地文化特质,也要有相应的经济实力来匹配。否则,增加的运营成本极有可能被转嫁给患者。
陈海啸最后希望医院管理者在设计之初“多花点儿心思”,不要被相关人和相关厂家等“忽悠”。“很多建筑师讲的你可能不懂,没关系,找懂行的,可以信任的人去做评估就可以了。”他强调一点,当找到价值观、理念、追求相似的设计师后,尊重将变得非常重要。“设计方案确定后,所有人就都要听设计师的,这可以避免更多人再参与其中,指手画脚,最后医院建得不伦不类。”
在“智慧医疗建筑”研究领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崇德颇有名气。他结合近年来的经验,以“智慧医院与业务变革带来医疗工艺设计变革”为题,总结出医疗建筑设计的功能性、规范性、合理性、适用性、前瞻性“新五大原则”。
何为“医疗工艺设计”?对于这一并非人人尽知的名词,沈崇德总结,其为在项目可行性策划过程中,整合医院管理、信息、医疗、护理等需求,并对其流程和技术条件进行功能性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具体包括医疗系统构成、功能、医疗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条件、技术指标、参数等。
“云医院、智慧医疗逐渐成为热点,‘医疗工艺设计’一词也将更频繁出现,对医院管理者的建筑设计战略、功能的设置思路等要求随之提高。”沈崇德解释,随着分级诊疗、日间手术、生态医院和MDT等新业务态势的出现,医院的医疗工艺设计将面临更多“专业性”和“动态性”问题。评估数据显示,目前有80%的医院建筑存在严重设计缺陷,问题体现在设计战略不清晰、功能缺失、流程不合理等。而解决之道,则是从医疗工艺的视角、规划、方案以及工艺条件等处入手,从不同的方向去解决每个个性化的需求。
“医疗建筑,功能性肯定是第一位的;第二是规范,既要有建筑规范,还要有行业规范;另外就是合理性,要符合医护人员工作流程的要求。”沈崇德提醒,事实证明,如果未经培训,科主任提出的医疗工艺需求中90%是无效的,只有10%有价值。所以,这也需要通过医疗工艺设计理清业务需求,实现项目价值。“建筑有了智慧,医院服务患者才能更加行云流水。”
“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目前我院所处状态下,如果没有数字化的支撑,运行将是非常困难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具有105年历史,现今已发展成为“两院两区四分院”的大型综合医疗“集团”。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助理兼医务部部长邹余粮看来,医院发展应有“一体化”战略,其演讲内容也紧紧围绕信息化对“智慧医院”打造的重要作用而展开。
“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满足患者,以患者为核心并围绕这一核心来创建相关制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较早创建城市分级诊疗医联体的医院之一,借助信息化手段,“用好信息化”,使信息充分共享,推动了医院的“自持”经营和管理,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决策和自持手段。
邹余粮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空间有限,可用于医疗的用地约为80~100亩,已无法扩大。2016年12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际陆港医院奠基开工,设计床位1000张,预计于2020年投入使用。“这是我院以3P模式投建的医院,建筑工艺设计较为先进。”尽管“硬件”前景足够光明,邹余粮仍将目光集中于信息化建设。他表示,目前计算机语言和医疗语言间仍有许多未打通之处,医院信息化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在实用性、可靠性、海量存储、系统稳定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作出更好规划。
“相互之间要有了解和配合,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对流程再造有足够应对措施,对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残酷性要有充分认识,能深刻领会医院总体规划和实施的意义。”这是邹余粮对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团队素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