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评审在经过近20年充满波折、质疑的历程后,将重新上路。
2018年1月中旬,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和中国医院协会在北京组织了一场医院评价工作专家会,会议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医院协会将以行业第三方的身份,逐步开展医院评审和评价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评审和评价制度,明确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评审权限,突出专家和行业组织的作用。”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则表示:“医院评审工作有一个改革的步骤,国家层面取消结果复核,中国医院协会将来会受政府委托推进这项工作。”
双方话语放在一起,构成这样一幅景象:一方委托,一方承接,没有客套,没有犹豫,工作和权力在平静中完成交接。这样的交接对行业来说不啻为一场大变革。
当然,放在更大的视野下审视,就会看到,这场变革不可阻挡,且迫在眉睫。
中央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文件都有相似的内核:对政府谈的是简政放权,对社会谈的是社会治理。这是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背景。
具体到医院评审评价,美国体系、德国标准在中国大行其道,显然与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做全球有影响力大国”的现实诉求不符。
“近年来,一些境外机构在国内开展商业评价,不仅加重了医院负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这件事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高度关注。在这个形势下,发展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刘谦的这番表述耐人寻味。
政府职能转变不可逆转,行业组织立志要开创一番新事业。这意味着等级医院评审在经过近20年充满波折、质疑、混乱的历程后,将重新上路;也意味着目前中国鱼龙混杂、名目繁多的医院评审评价局面将被整肃,纳入规范化轨道;更意味着中国医院管理将在全新的评价体系下迈上新的征程。
但在一切重来之前,需要厘清诸多问题。如何界定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角色?新的评审评价如何与现行制度告别、如何过渡?新的评审评价如何规避现行制度的种种弊端,避免重蹈覆辙?评审评价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何制定、谁来制定评审评价标准?如何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评审评价队伍?以怎样的方法和方式评价?
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审视现状和过去。见性过去,是为未来,方知未来,才定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