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3-09 19:49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成都市成都

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

科普基础设施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成都市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和西部科技中心的目标,在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成都市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成绩

近年来,成都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快建立普惠共享的科普体系,初步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第一,科普基础设施数量不断增加。2016年,新建城区科普宣传栏117个、农村科普宣传栏106个、城区科普画廊64个、电子科普屏140块。截至2016年,全市已建有城区科普宣传栏1360个、农村科普宣传栏2500个、城区科普画廊630个、电子科普屏310块,为科普工作的持续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不断丰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品种和类别。全市共有科普基地141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75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80个,在整合各类科普资源、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知识应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科普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鼓励学校特色科普展馆向公众开放。如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和电子科技博物馆等特色科普展馆开始对公众开放,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和欢迎。二是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全市每年在科普月、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期间开展重点科普活动700项左右,开展各类科普活动4000场次以上,参与活动人数在200万以上,基本实现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工作格局,科普服务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二、成都市科普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缺乏大型综合性科普场馆。成都市域范围内仅在现城市中心有一座大型成规模的科技馆,即建成于2006年的四川科技馆。按照成都市“一城双核”的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布局,在新的城市中心,应该拥有一座大型科技馆。二是区(市)县、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够均衡,规模小,不成体系。三是科普活动创新性、互动性、参号性都有待提升,科普基础设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四是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人才较为短缺,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投入不足、合力不够。

三、加强成都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成都市科普设施建设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和西部科技中心的现实要求,加快建设成都市科普基础设施,应突出信息化、时代化、体验化、标准化、体系化、普惠化、社会化的特点。

(一)加快建设成都科学馆,在新的城市中心布局大型综合性科普设施

成都科学馆是纳入成都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大项目。作为成都市新的城市中心的大型科普阵地,成都科学馆的规划设计既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科技馆建设的先进经验,站位高远,体现先进性和前瞻性,同时,要根据成都的现状和发展定位,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注重科学、科技、科普等功能的完善和发挥。综合考虑展品内容、展品陈列、展教方式的现代化、科技化和互动化,加大科技含量,体现成都优势,讲好成都故事,打造极具成都特色的标志性科普中心。

(二)规划建设区(市)县、社区科普基础设施,促进科普基础设施资源均衡化

加大规划引领,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成都各区(市)县总体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同时,各区(市)县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加强科技场馆及基地与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拓展科普活动阵地。充分利用线上科普信息,强化现有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加强数字科技馆建设,实现科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积极推动社区服务中心融合发展,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网络以及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电子科普屏等建设。动员当地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放科普资源,推动科普资源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新局面。

(三)开展特色化、品牌化科普活动,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一是积极推进科普活动融入成都市的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现代农业、信息产业等各个行业,加强交流合作,开展特色科普活动。二是加大科普活动的科技含量,促进科学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促进科普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的创新,倡导快乐科普理念,增强参与、互动、体验内容。大力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互动性、体验性,提升科普活动的吸引力。三是创新传播方式,构建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APP等新媒体即时、快速、便捷的传播优势,提高科学传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全社会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政府加强领导,提供协调組织保障。建立并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管理、运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建设目标、步骤和措施,推动引导全社会科普设施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结合成都市的实际特点,制定出配套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支持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表彰社会力量兴办科普场馆的专项奖励制度。三是加大科普投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持续增加投入,深入探索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科普公共服务新模式,把政府与市场、需求与生产、内容与渠道、事业与产业有效连接起来,实现科普的倍增效应。四是积极培养科普人才及科普展教人才,为科普设施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责编/宋文芳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成都市成都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穿过成都去看你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成都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