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对低碳设计来说,低碳经济这个说法太低级了,我改成“低碳高梦”,其中,低碳是质料因、形式因,高梦是动力因、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认为万物缘起有四因: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材料,也就是低碳所说的材料;第二种是形式因,即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也就是在低碳材料上进行的图案和形状的设计,指符号表达;第三种是动力因,即实现设计的动力来源,低碳设计是要实现人生梦想;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低碳设计产品要表达的意义。
一位低碳设计者说,我是一条狗,不按正确来叫,而按自然来叫。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哲学存在论问题,即让什么优先在场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低碳设计实际是一种符号艺术,符号背后是意义的存在。这里重要的事情是,谁“在场”。低碳本身说的是质料在场,也就是在场的主角是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建筑,问的是材料实在不实在。现在不打仗,又不是修碉堡,为什么材料非要按修碉堡的坚固标准,而不能用轻型的低碳材料?这一般是修房子的人看世界的角度。这个意义上的低碳是指绿色环保,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但亚里士多德说质料的时候,他更关注的是里面灌注的意义,这才是我说的更应“在场”的东西。当精神在场的时候,物质质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这个时候环保是什么意思?从设计角度讲,只不过就是用来表达精神符号所采用的一种质料,是选环保的,还是不环保的。质料只不过是一个功能材料。我们过去的传统社会是把更多的资源消耗在质料上,这是一个低级发展的状态。随着发展,人的追求慢慢上升到了价值和意义层面。
设计本身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我认为,在场有从低到高三种境界。第一是创造使用价值,第二是创造价值,比如说你的设计卖出钱了。市场经济的政治正确,是以有没有价值为标准的。这两个价值,对应的是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在这之上,人类到了第三个境界,创造自我实现价值。自我实现就是自由,就是设计家说的,不按正确来叫(正确的只是有价值的,但不一定是有意义的,如“有钱不快乐”),但也不是按自然来叫,那是低碳的叫法,应该是自由地叫。我把狗自由地叫,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称为意义价值。
我认为设计的核心不是设计出质料,也不是设计出价值,而是创造出意义。第一代设计追求的是结实,以碉堡为代表。第二代设计追求的是怎么赚钱,就是设计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创造出被市场认可的价值。什么东西最容易创造出被市场认可的价值?就是跟着正确走,正确是有标准的,所以我们经常掌握了正确,因此基本就掌握了钞票。但是我认为有更高境界,第三代设计追求的是意义。
乔布斯不考虑正确,他从来不认为用户是上帝,他说他才是上帝,他做得爽了,别人愿意跟他一样爽,那钱就来了——这就是意义创造的价值。这种设计观是价值跟随意义。意义和我们说的前面两种价值是什么关系?它是质料的形式因和它的主体内容(动力因和目的因)。
我们早期农业社会的建筑标准是建立在结实基础上的,是一种质料标准。那个时候只要有条件,用的材料是非常耗能的。工业社会把重点放在价值和形式上,也是耗能的。但是只有到了符号世界,才开始意识到,有更重要的东西。法国的哲学家一直在研究结构主义,就是研究符号的意义,意义在什么地方?就是作为人的本性的目的,以及情感和体验都可以归为意义。当意义重要的时候,谁变得相对不重要了?质料变得不重要了。也就是说,我可能穿一个材料很结实的衣服,穿一百年也不坏,但是如果我的重心放在符号意义上,我用报纸作为时装材料也一样可以,为什么非得把几百年不腐朽的金缕玉衣穿在身上?只要我高兴,什么质料都可以。所以我认为低碳的意义,在于质料背后,有没有设计,是否追求美好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低碳而低碳。
在低碳理念背后是这样的价值观:质料不重要了,比它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只要我能够更加快乐,我用什么质料都可以。就好比点石成金,随便拿什么东西一比画都是艺术品。我认为,在有德行、有磁力的艺术家手里,什么东西都可以当质料。低碳设计只不过在使用材料的观念上,正好结合了这个社会现在发展的建材潮流。它使低碳设计既创造了意义,也创造了价值,这是我的核心观点。
我的设计理念是,要从设计遵从于功能和质料,转向遵从于形式,比如社会流行趣味或者社会普遍价值,最终进入遵从意义表达。意义通过符号而在场,因此必然更加注重的是符号,而不是质料。
“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这個符号的设计,形式里面有六十国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符号的存在,符号的质料并不重要,但是意义非常重要。要让设计中的意义,从这个实体的东西浮现出来,解决意义在场的问题。找到那种亲近自然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未来的理想状态。找到这个东西,就是文化自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