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通肇事事故中,在肇事人构成刑事犯罪的前提下,受害人及其家属是否可以向包括肇事人在内的赔偿义务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问题屡见不鲜,文章对分歧的依据分别进行了列举,并详细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交通肇事;赔偿;侵权;精神损失费
中图分类号:D925.1;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5-0170-01
作者简介:袁清宽(1971-),男,汉族,辽宁丹东人,本科,辽宁凡响律师事务所,三级律师,研究方向:民商事、行政诉讼。
案情简介:驾驶人A在B保险公司为自有车辆购置了交强险、商业三者险等车辆保险。后A因交通肇事将被害人C撞死。交通警察大队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书认定,A负本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C无责。A因犯交通肇事罪受到刑事处罚。事后,C家属向驾驶人A及B保险公司主张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内的各项费用(交强险内优先赔付精神损害抚慰赔偿金),B保险公司以A已构成刑事犯罪为由拒绝赔付精神损害抚慰金,与C家属产生纠纷。
作为本案受害者家属,是否可以向包括肇事人在内的赔偿义务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有以下几种观点:
对被害人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不予支持的判例的依据大多是以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下称“刑诉法解释”)第138条的内容,即“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对被害人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给予支持的判例大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交通事故损害解释”)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人身伤亡,是指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权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人身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包括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各种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上述规定,保险公司对于被侵权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应予以赔偿。
笔者认为交通肇事构成刑事犯罪后,被害人请求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诉求应当予以支持。理由如下:
第一,从请求权基础来看,交通肇事被害人请求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1.“民诉法解释”第155条第三款,明确了“驾驶机动车”造成重大损害构成犯罪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確定赔偿责任。这一条款与138条同时出现在“民诉法解释”中,应视为对“驾驶机动车肇事”的特别条款。根据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的基本法理,对于“驾驶机动车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形,应当优先适用“民诉法解释”第155条之规定,由《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及其他与该条款的相关法律及解释确定赔偿责任。
因此,跟据“刑诉法解释”155条及相关系列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肇事人即便构成刑事犯罪,被侵权人也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侵权责任法》第16条与第22条明确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赔偿做了分别的规定,被侵权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依据该两条对残疾(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分别请求。而从法律位阶来看,“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属于司法解释,《侵权责任法》属于法律,在残疾(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可以分别请求的问题上,也应当优先适用《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因此,残疾(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赔偿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赔偿,被侵权人完全可以同时主张两种赔偿。
第二,交通肇事犯罪对被害人的赔偿普遍存在赔偿义务人与肇事人不一致的情形,如果仅因肇事人受到刑事处罚而免除其他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对受害人明显不公。
机动车辆造成被侵权人身体损伤的赔偿义务人根据不同的情形可分成多种,其中保险赔付责任为机动车在保险公司处投保交强险和商业险,机动车肇事后,应在法律及商业保险条款的规定下履行对被侵权人的赔偿义务。此情况下,即便机动车的驾驶人因其重大过失构成刑事犯罪,但在民事赔偿上仍存在其他赔偿义务人。即便能够引用“刑诉法解释”138条之规定,免除肇事人的赔偿义务,也不应同时免除其他人的赔偿义务。
本文案例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之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该《条例》中无肇事人受到刑事处罚保险公司免责的条款。
因此,笔者认为,B公司理应承担对投保车辆造成交通事故的法定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肇事人受到相应刑事处罚,其他赔偿义务人承担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的补充赔偿义务,被害人家属通过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对一起交通事故的各方都是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交通肇事犯罪作为一种过失犯罪,在机动车驾驶人构成犯罪后,被害人理应有权获得包括肇事人在内的赔偿义务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这一主张符合法律规定,也充分保护了交通事故被害人的合法利益,更未加重赔偿义务人一方的责任,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邢世伟,孙敬俊.浅议交通肇事罪附带民事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7.7.
[2]马燕.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研究——基于机动车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的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