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内容提要】全国各党刊社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通过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难点。本文以内蒙古党刊《实践》杂志为例,尝试从转变发展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突破技术瓶颈、建设全媒体采编平台,解决人才问题、打造新型人才队伍三个方面对推进媒体融合的难点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 信息技术 全媒体采编平台
在新闻和舆论工作的新形势下,新媒体取得了快速发展。如何大力推进媒体融合,积极实现融合发展,是摆在各家党刊社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尝试结合实践杂志社推进媒体融合的实例,对党刊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深刻理解媒体融合的实质,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
媒体融合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催生的时代产物,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通有无、有机整合,也是生产内容、技术手段上与营销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广泛的、深层次的融合。与各大日报社、传媒集团相比,党刊社的媒体融合步伐相对滞后,要想迎头赶上,就要深刻理解媒体融合的实质,改变传统办刊思维,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占领舆论宣传的新阵地。
一是要找准定位。不论媒介生态如何变化,党刊要守好党的宣传舆论阵地这一中心任务是不能动摇和改变的。因此,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党刊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追求粉丝经济和流量效应。实践杂志社在媒体融合建设中,在定位上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贴近党的理论政策,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坚持以主流价值引领人,以积极态度感召人,以清新话风吸引人。
二是要选好内容。媒体融合不是对刊物内容的简单复制,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不同的媒介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党刊的优势在于内容上具有权威性、思想性和深刻性,但是在不同的媒介上应有不同的内容表达方式。实践杂志社在媒体融合建设之初,也曾走过简单复制刊物内容的弯路,但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作出了调整。官方微信号“青城巷一号”经过休整后,更名为“实践杂志”,既开设了“理论”“关注”“荐读”等常规栏目,守好理论宣传的阵地,又开设了动态栏目,专门发布本刊记者的原创内容,如“草原文化你我共享”栏目及时跟进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期间的活动盛事,“五彩斑斓阿拉善”“我和赤峰有个约定”“走进呼伦贝尔”等栏目及时发布本刊记者实地采访的见闻故事,有效弥补了党刊作为半月刊、月刊时效性差的缺点,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是要找对方法。党刊推进媒体融合,就要遵循不同媒介的传播规律,把握不同媒介用户的阅读习惯和特点,采用“互联网+”的办法,从形式到内容再到营销渠道进行再加工和再创新。实践杂志社的媒体融合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在传播效果上却比过去有了明显改观。在微博账号的经营上,一方面着力培育“超级话题”,用贴近人们生活的、有趣的内容吸引用户,进而提高阅读量,另一方面引入网络“大V”,利用“大V”的影响力带动本社微博账号的成长。在微信公众号的培育上,一方面注重表达方式和“话风”的转变,使过去的公文语言、学术语言变成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网络语言,另一方面注重用户体验,关照用户的阅读感受,加入图片、短视频、音频等元素,在制作上因文、因图定制不同的设计风格,尽量做到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二、突破信息技术瓶颈,大力建设全媒体采编平台
近年来,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更新换代,人们的阅读模式和阅读偏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文、图、音频、短视频、H5互动、VR虚拟全景等新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接连出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图文式的传播格局。可以说,技术是驱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步,不采纳新的互联网技术,不研究新的传播手段,传统媒体很难得到受众的关注,媒体融合之路注定走不远。对党刊社来说,推进媒体融合,必须要创新,着力改变内容生产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阅读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一是要更加重视技术手段的应用。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一般来说,党刊社的规模相对较小,作为意识形态阵地,具有特殊性,在资金投入和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方面存在许多现实困难。目前,实践杂志社在推进媒体融合建设的过程中,尚没有完全突破技术瓶颈,技术短板仍然是制约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是要重塑传统采编流程。传统的采编流程是采访与编校分开,摄影、美编与文字分开,各个环节基本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传统的采编流程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多角度、全方位、多媒介的传播要求,许多主流媒体都把建立全媒体采编平台作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全媒体采编平台,核心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传播”,通过内容生产中枢“中央厨房”的统一策划、调度、配置,采访、摄影、图表设计、网络技术、版式设计等各部门的人员进行团队协作,根据网页、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综合运用文字编辑、图片编辑、音视频编辑、H5编辑、视频直播、VR/AR等多种技术工具,生产出适合全媒体分发运营的产品。目前,实践杂志社正在加强团队学习,积极进行全媒体采编平台的建设。
二、重视人才问题,打造支撑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型人才队伍
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传统党刊社的编辑、记者来说,转型升级的要求尤为迫切。长期以来,党刊给人的印象是严肃有余,生动不足,说教过多,“不接地气”,为改变这种现状,党刊社的编辑记者不仅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更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型工作方式。
一是要转型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全媒体时代,对采编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過硬的采编技能,还要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技术操作本领,可谓是“一专多能”。实践杂志社近年来陆续引进了一批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的采编人才,既有过硬的策划能力,又有超强的制作能力;既能写稿,又能录音、拍照、拍视频、制作网页;既能为刊物采写深度报道,又能完成融媒体作品。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呈现出良好的成长势头。
二是要引进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技术人才。媒体融合离不开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党刊社推动媒体融合的同时,也要注意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人才,如互联网程序员、UI设计师、创意设计师、产品经理等,建立一支能满足新媒体传播需求的专业技术队伍。
三是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管理、流动机制。党刊社在体制上属于事业单位,有一套崮有的职称资格评价体系,因此,在人才流动、晋升渠道等方面不是很灵活,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实践杂志社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成立了融媒体中心,根据社里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新媒体力量配备、职业晋升通道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党刊还需要借鉴其他主流媒体的人才管理办法,让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建立起合理的人才管理办法、薪酬激励制度和职业流动机制,从而使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