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社会因素对中职学生发展的影响特征研究

2018-03-08 12:34赵晶晶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中职学生

赵晶晶

摘 要 家庭和社会环境是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通过2017年全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和家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家长开始意识到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行的重要性;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的影响比较深远,学生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但是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能够有自己的认知,并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对言论保持清醒。为进一步改善家庭和社会环境,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合力,需要在提供家庭教育的专业性指导、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大环境、广泛开展研究和经验交流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

关键词 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中职学生;影响特征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31-0056-05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上升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战略地位。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要求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质,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当前,我国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劳动者技能水平、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一线工人的职业发展問题较为严峻,具体到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则是对自身发展缺乏动力和规划,容易在步入社会后迷失方向,进而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固然肩负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但是家庭和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对来说,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较为复杂,学生成长在非正常家庭的比例偏高。家庭氛围的异常,往往导致父母与子女沟通不畅,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度较低,学生的逆反情绪更加强烈,人生更加容易偏离正常轨道。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对中职学生产生较大影响,政治、经济、互联网、新闻媒体、资源环境等关键词充斥在中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路径。

鉴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将家庭和社会因素对中职学生发展的影响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本次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涉及437所中职学校,有效问卷48499份,样本有效率为93%,其中,男生占47.3%,女生占52.7%;城市占20.0%,农村占80.0%;一年级学生占38.2%,二年级学生占36.6%,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占25.2%,东部地区占40.0%,中部地区占32.2%,西部地区占27.8%。为保证样本的合理性,每所学校样本学生不少于100人,其中,一年级学生不少于30人,二年级不少于40人,三年级及以上不少于30人。从专业分布看,排名前列的专业分别是信息技术类、教育类、财经商贸类和医药卫生类。

二、研究思路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面临人生的重要转折,走上工作岗位,直接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职业环境。因此,如何在这一阶段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品格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和社会环境通过多种方式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进行干预,好的环境因素会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社会公民,相反则会对学生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容易形成叛逆、懒惰、懦弱等不良性格。从目前相关研究看,受到数据和方法的限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调查研究更是屈指可数。赖晓红(2009年)、查吉德(2014年)、邓荆云(2010年)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均具有区域局部性和定性研究为主的缺陷,因此对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挖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意义[1][2][3]。本研究基于大样本微观调查,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分解为沟通交流、家长关注、社会要闻和网络生活四个观测点,为进一步反映不同类型中职学生是否表现出差异性特征,将分别从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指标结构见表1。

三、现状与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要求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家庭和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直观反映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我国中职学生的影响特征,通过对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处理,运用SPSS22.0软件开展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家长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有待改善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情绪,与父母的沟通时常出现障碍,中职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则更为严峻,部分家长甚至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面对孩子的叛逆束手无策,调查数据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研究显示,经常与家人说说心里话的比例仅为30.5%,选择“从来没有”的比例为6.5%,选择“比较少”的高达19.1%,这说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已经较为严重,情况亟待改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证据均表明,与普通高中相比较,中职学生成长在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比例较高,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整体来看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成长,甚至造成部分学生的性格缺陷,应该引起家庭的高度重视。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男生与家长的沟通相对较好,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也逐渐好转,城市情况显著好于农村,高出4.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学生的沟通情况也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现实情况来看,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为维持生计常年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不够,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也较为单一,且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度较低,少数家长对于孩子持任其自由生长的态度。多数家长表示如果孩子有继续读书的意愿将全力支持,但是对于孩子的职业与人生规划则无法提供更多建议。见表2。

(二)家长逐渐意识到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行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学习成绩几乎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中职学生家长也不例外,对于孩子的成绩给予了高度关注。调查数据显示,相较于衣食住行、道德品行、身心健康等选项,家长关心学习成绩的比例最高,为28.7%。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行的关注度也较高,特别是对于身心健康的关注高达28.2%,仅次于学习成绩这一选项,选择“什么也不关心”的比例为1.9%。见表3。上述数据说明家长开始意识到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行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给予了高度关注。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更加容易出现心理困惑,家长和学校的良好配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引导,有利于职业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男生家长更加关注学习成绩,并且在子女刚入学的阶段对学习成绩也比较重视,西部地区家长对学习的关注程度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实地走访发现,东部地区学生对于家长关注学习成绩存在更强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对于家长询问成绩较为烦感。西部地区学生家长对子女升学意愿很强烈,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未来,实现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这也侧面说明我国西部地区中职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家长也对职业教育寄予了更高希望。

(三)中职学生对社会新闻的关注程度普遍偏低

社會新闻涉及大量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对社会新闻进行关注是学生认识和感受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进行人格塑造的重要渠道。关于中职学生对社会新闻的关注情况,课题组设计了“你认为杭州保姆纵火案中,谁应该负主要责任”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2.9%的中职学生没有听说过该新闻。另外,27.9%的学生认为保姆应该负主要责任,13.4%的学生认为保姆所属中介服务机构应负主要责任。见表4。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对社会新闻的关注程度较低,一方面,可能源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观看电视、浏览手机等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可能缺乏适当的教育引导。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男生对该社会新闻的关注程度低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对社会新闻的关注程度逐年升高,农村学生的关注度明显低于城市学生。从区域分布看,西部地区学生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最低。这可能源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新闻媒体更加发达,新闻媒介更加多样化,社会新闻的传播渠道更为广泛;二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学生的认知和求知能力显著提升,引致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提高。

(四)中职学生对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最为不满

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课题组关于社会现象关注情况的调查,主要基于中职学生对最不满意社会现象的选择,设置了贪污腐败、环境污染、不讲诚信、社会治安较差、违法犯罪活动等选项,该题目为多选。研究发现,中职学生最不满意的社会现象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贪污腐败、环境污染和不讲诚信,这其中“贪污腐败”和“环境污染”两个选项的选择比例远高于其他选项,超过半数学生对这两种社会现象很不满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产生正确的认知,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关注,进而对言行产生影响,为社会正义贡献力量。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女生对如下几种社会现象不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环境污染、不讲诚信和违法犯罪活动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很不满意,65.6%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选项,城乡学生之间也差异明显,农村学生对这些社会现象的不满意程度更高,从区域角度看,东部地区高于其他区域。见表5。问卷调查和座谈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对社会现象更加容易形成准确的价值判断,且能够理性看待当前存在的不文明、不正常社会现象。

(五)互联网在中职学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互联网引起了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变革。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和海量资源共享可以让学习生活多姿多彩、充满乐趣;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良莠并存对尚处于心理发育期的中职学生充满了挑战。同时,对于网络的高度依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近几年,各大卫视和网络自媒体制作的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吸引了中职学生的眼球,高达22.7%的中职学生上网主要是收看电影等娱乐节目,此外聊天交友和玩游戏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查资料学习的比例仅为20%。见表6。这些数据说明,网络在中职学生的生活中主要充当娱乐休闲的功能,在帮助学习、扩大知识面等方面作用并不突出。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男生更喜欢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料,随着年级的增长,该比例也在逐渐提高,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的比例比一年级高出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这一比例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仅为18.1%,这说明西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和学生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调查走访发现,西部部分中职学校还存在着对互联网认识不足的现象,容易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手段,部分学校严禁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六)多数中职学生能够对网络言论保持清醒认识

网络言论应有边界、有规则,言论自由也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对于网络新闻应该增加自我思考与信息确认的环节。调查数据显示,56.8%的中职学生不赞同在网络上可以想说什么说什么,24.6%选择不太赞同,仅有2.9%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于网络言论能够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自觉规范网络言行,文明上网。从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区域等分类因素看,女生选择不赞同的比例(58.9%)显著高于男生(54.6%),一年级的学生选择不赞同的比例(59.1%)显著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农村学生的这一比例也较高。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比中部地区高出近7个百分点。见表7。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东部地区中职学校对网络的监管方式更加多样,对于网络的宣传教育方式更加科学,也更加人性化,容易获得学生的理解和配合,进而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四、对策建议

中职学生是未来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需要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支撑和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基于实地走访经验与微观数据分析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家庭教育专业性指导,形成育人合力

中职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多数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了求学所需物质条件,就已经完成了家庭教育任务,错误的理念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中职学生家庭教育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建议学校和社会充分发挥育人的专业性优势,对家庭教育给予积极指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公益性质的授课、讲座或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到因材施教。学校通过建立微信群、设立公众号等方式,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班主任或德育老师积极参与相关讨论。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情况,在加强学校和家长沟通的同时,为家长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对于留守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关心和帮助,运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联系,持续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二)强化互联网监管,科学利用网络资源

中職学生正处于逐步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多数学生在中职毕业后将步入工作岗位,这一阶段的教育将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因此,针对学生网络安全问题加强监管是当务之急。建议建立预防学生沉迷于网络的长效机制,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进一步细化相关监管措施,特别对于影响力较大的网络节目内容要严格审批,鼓励新闻媒体传播正能量内容。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互联网产生正确认识,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接受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教会学生安全科学地使用网络,在必要情况下适当采用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督。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索寓教于乐的模式,避免灌输式教育。例如,在德育课堂或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入网络新闻作为典型案例供学生讨论,将正确的观念植入学生头脑。

(三)主动承担责任,营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大环境

社会在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充斥着学生头脑,与此同时受到多方面体制因素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错误想法仍然存在。实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当务之急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劳动光荣、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氛围。要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拓宽一线劳动者的成长通道。社会主动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为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实践属性,增加理论教育的现实感。行业企业要加强与中职学校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中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关注区域差异,加强对落后地区中职学生的关注度,学校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教师交流、案例推广等多种形式传播到农村或其他欠发达地区。

(四)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广泛开展研究和经验交流

中职学生发展是需要长期跟踪的系统性工程,良好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形成也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实现。因此,建立学生成长的长效跟踪机制,完善研究体系是引导科学育人的必经之路。相关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基础工作,建立长期追踪调查的工作思路。合理设计调查方案,保持样本学校的稳定性,建立健全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对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修正,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有效。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数据,强化结果的应用,鼓励相关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入系统的挖掘,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发挥数据的最大效能。建立中职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成长的准确记录,将教育精确到人,这是学生提升自我的必要手段,也是家长和社会提供正确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学校和教师的经验交流,组织相关机构开展更加高效的培训,结合调查结果和实地走访情况选取典型案例,运用视频课程等现代化手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参 考 文 献

[1]赖晓红.中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9(29):14-18.

[2]查吉德.中职生成长目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9):16-21.

[3]邓荆云,朱梦莹.职业院校学生焦虑情绪与家庭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24-1125.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and Social Factors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2017 National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Zhao Jingjing

Abstract  Famil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growt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hrough the 2017 national surve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communication barriers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nd those parents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moral conduc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tudents generally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social news, but they can have their own perceptions of some social phenomena and keep their speech clear in the complicated Interne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famil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form the joint force of technique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ystematic reform in such aspects as providing professional guid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creating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personnel training, providing extensive research, exchanging experience, etc.

Key words  family factors; social factor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fluence characteristics

Author  Zhao Jingjing, research assistant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 Beijing 100088)

猜你喜欢
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中职学生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
语言接触角度下的英源外来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