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郑宇钧
指导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办公室 防务解码
★
接近真实的战场,让将士们在打量“战争离我们究竟有多近”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打赢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在建军的第90个年头,30万大裁军落锤,精干后的解放军,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
南方周末记者 郑宇钧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郭洪波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嘉镓
在建军的第90个年头,30万大裁军落锤,精干后的解放军,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
过去,有的部队不研究实战对手,而一味琢磨参加演习的队友;不探索战场制胜机理,而寻找赛场规则漏洞……随着军事演习由“练为考”向实战聚焦,参演部队目光从队友向对手、从考场向战场转换。
“演习形式是战争形态的具体表现,有什么样的演习形式,就将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战争样式。”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李大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空军某训练基地副司令员杨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从以往片面追求考核成绩,转到研究作战问题。
从空军鏖战百里空域、陆军1600公里的全员全装连续远程机动,到海军航程1.9万余公里,解放军在跨越地理距离的同时,跨越的更是从和平到战争的心理距离。“金头盔”“朱日和”“海上联合”,规则放开,难度加大,一项项军演变革,撬动的是解放军训练观念的转变。军演的一小步,正在变成解放军走向实战的一大步。
“朱日和”,闯出插上 翅膀的狼
狼性,是渗到这支部队骨血里的精神。陆军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的徽标是只咆哮的狼,在位于亚洲最大军事训练基地里的这处营区,亦立着一尊狼的雕像。
面庞黝黑、戴眼镜的蓝军旅二营营长柯松伟有一枚“战狼”勋章,在蓝军旅,只有参加过20场以上红蓝对抗演习的官兵,才有资格获得这枚勋章。
32胜1负,是这支蓝军旅四年以来的战绩。作为中国第一支专业化蓝军旅,他们走出的每一步,都是解放军实战化训练的最新导向:2011年11月,该旅由装甲兵部队改编为机步旅;2012年3月,移防朱日和基地;2014年4月,改编为专业化蓝军旅。
在新军改中,七大军区番号撤销、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成立,原北京军区朱日和基地转隶陆军。2017年4月27日,国防部公布调整组建13个新集团军,启用新番号,该旅转隶第81集团军。
2014年,该蓝军旅以6胜1负的战绩,打破“红胜蓝败”惯例,震动全军,此后,未再尝败绩。但在“跨越—2017·朱日和”上,这支蓝军旅尝到了苦头。战壕那边的对手,同样也是新晋的合成旅,红军是被誉为“暴风雨部队”的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这是中国陆军体制编制重塑后,首场合成旅之间的实兵对抗演练。
柯松伟参加过该旅成立以来的每一场实兵对抗,这是他的第34场。在行进的指挥车中,他说:“红方实施的战术跟以前不太一样,对方机动性非常快。”
给对手插上翅膀的,是营一级指挥员直接动用陆航直升机。合成营是合成旅的主体,这支新型作战力量是新军改的主要探索。红军合成旅某合成营营长阚金柱说,与传统机械化步兵营区别在于,合成营囊括了陆军所有的基础兵种,在营一级就能实现步坦协同、步炮协同,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正在逐步实现。
“前方发现大量装甲目标,请求空中火力支援。”红军合成三营营长王利利发出号令。
指挥进攻的他,得知蓝军旅在某高地布置有较多装甲目标后,立即请求武装直升机进行火力支援,最终成功摧毁目标,占领高地。
而在另一处战场,当遭遇蓝军炮火覆盖前沿阵地时,红军合成二营正面进攻受阻。红方派出4架直升机搭载数十名突击队员,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迅速起飞。蓝方组织防空火力还击同时,派出2架武装直升机与红方空中拼杀……
双方直升机同时升空,这种场面不多见。过去出于安全考虑,直升机往往只能单方临空。“跨越—2017·朱日和”放开了作战时间、作战地域、作战空域,“进攻层层扒皮,防御节节退守”的“井然有序”成为过去。
红军合成二营营长李天鹏说,这次演练,各合成营都增配一名陆航协调员,营长不但可直接调配直升机,特殊情况还可向旅申请陆航力量,最多可使用8至12架次直升机,打击对手装甲力量。
这是中国陆军在合成营指挥所首次出现陆航引导员的身影,第80集团军某陆航旅连长范孝忠担当的就是这角色。坐在合成营指挥车中的他表示,他可以直接与陆航空中指挥机建立联络,在合成营进攻受阻时,调用陆航力量。“一树之高”的空中骑兵们,由此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空地一体联合作战。
除了陆航力量外,参演部队还全程使用电抗、特战等新质作战力量,运用天基情报支援作战。在李大光看来,随着信息化主战装备成为解放军新质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作战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新型陆军一方面要实现全域作战能力,一方面得探索把主攻方向由地面转向立体空间的新战法。而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演习中的大量运用,军事演习的作战想定服从未来战争战法的需要,将把演习推向“临界战争”。
与空军相同,陆军在演习规则上逐渐放开,“跨越-2017·朱日和”就是陆军对近三年演训的反思和改进。据蓝军旅政委周勋介绍,与以往相比,训练方式和导调方式都有很大变化:作战空间大幅增加,突出立体攻防,红蓝双方在侦察、进攻阶段具有更多自主性,更加有利于进攻一方自主进行穿插迂回、机降、渗透、突击等行动;战场基于联合作战背景下先期火力打击设置,防御前沿障碍已被部分摧毁。总而言之,防御难度相对增大。对于对手,周勋评价道,“红军突出新质作战力量、新战法运用,对我们蓝军是挑战。”
蓝军旅32胜1负的战绩在此停顿。但此次演练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判输赢。
“跨越-2017·朱日和”副总导演、国防大学联合指挥学院教授杨宝有认为,交战规则越来越少,意味着演习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实战指数越来越高。作为陆军初步完成力量结构和部队编成改革后首次组织实施的基地化训练,这次演练是研究性的,虽然不定输赢、不评分数,但考校出来的,却是红蓝双方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在朱日和基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军事训练来不得一点虚假,今天的不实训练,需要明天战士们用血肉填平。”
“海上联合”, 站在世界的门槛上
2017年7月11日,在南海舰队母港广东湛江,海军司令员沈金龙宣布中央军委关于正式组建驻吉布提保障基地的命令,并授予军旗。这一天,也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而设立的中国航海日。
这是解放军自建立以来,首次在海外建设保障基地。
同样在这个月,2017年7月22日,跨过半个地球,航行1.9万余公里,中国海军的三艘舰艇出现在波罗的海,中俄“海上联合-2017”开演。
“放在十年前,这是难以置信的。”有美国媒体评论称。因为波罗的海地处欧洲腹地,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该海域进行演习,第一次将中国目前列装的最新型战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投入联合军演,也创造了“海上联合”系列军演的最远航程纪录。
“这种大跨度的远海机动,考验中国海军的舰艇平台和指挥信息系统可靠性,考验远海作战能力。” 李大光说。
“海上联合-2017”第二阶段演习,于2017年9月在鄂霍次克海举行,这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该海域军演。“在此类高纬度海域演练,可为中国海军在极地海域的活动积累经验。”海军工程大学教授李大鹏说。
同陆军、空军一样,海军摆脱紧箍咒,中俄海上联合舰艇编队不再拘泥于既定的演习计划,取消原有课目的限定,在变中求战。在李大鹏看来,这些课目虽会承受更大的安全风险,但也更接近实际海战。“在‘海上联合-2017军演中,实战化的训练理念体现在从作战想定、课目设置到组织指挥等各方面。发射火箭深弹对潜防御,使用近防系统对空防御,使用主炮打击敌方舰艇……”
2017年8月1日这一天,中国海军有6支舰艇编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亚丁湾、海湾等不同地区巡航。当天,第27批护航编队从三亚军港起航,此时第26批护航编队正巡航在亚丁湾海域;海军150舰远航访问编队则正停驻在沙特阿拉伯进行访问;而结束中俄“海上联合-2017”演习的174舰编队抵达芬兰进行访问;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正在执行“和谐使命-2017”任务;北海舰队的黄石舰正在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7·海洋之杯”。
中国海军开始扮演全球性角色,这背后的支撑是军事实力的提升。有分析称,仅中国海军一年下水的舰艇,就基本相当于一个中等海军强国的实力。在2016年,中国海军下水舰艇30艘总吨位15万吨,2017年全年下水舰只总吨位超过20万吨。
“之前,海军发展欠账比较多。”在李大光看来,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要韬光养晦,海军装备缺乏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提升,海军装备经费得到保障,这五年舰艇像“下饺子”般入列,是“对过去的补偿”。
李大光指出,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加速对中国海军的投入,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从亚丁湾护航到吉布提保障基地,国家利益需要维护海上生命线的安全,提高远海作战能力,向“深蓝”转型,这是对海军提出的历史性要求。
“金头盔”, 没有常胜将军
2017年11月,“金头盔-2017”在西北大漠某空军基地开战,16个旅的一百多名飞行员在上百公里的空战圈内较量,角逐6名空战能手“金头盔”和1个空战优胜单位“天鹰杯”。最后,6名笑到最后的胜者都是第一次获得“金头盔”。
这样的自由空战对抗,被行家称为“两个手持匕首的人,在电话亭中的厮杀”——狭路相逢勇者胜,想跑,后面一枚导弹就会追过来。
“‘金头盔就是最好的练手机会!”东部战区空军某旅飞行员杨啸对南方周末记者记者激动着比划着对峙的场景。参加空战考核前,他还在一线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每天与它国战机隔空相望。紧贴实战,为空军编制体制改革后的第一次空战考核,染上硝烟的烙印。
56∶33,第三场对抗空战结束,当得知团队战胜对手后,北部战区空军某旅参谋长李凌握紧双拳,一雪前耻。这支“王牌”部队,曾在“金头盔”中“三年三连胜”,却在2016年,以一“弹”之差被淘汰,止步半决赛。
这里没有常胜将军。
有年轻飞行员输了,不服气地说,大不了回去再练,明年再来。一名老飞行员毫不留情地说,“倘若这是战场,你被对手击落了,还怎么跟人家打?”
接近真实的战场,让将士们在打量“战争离我们究竟有多近”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打赢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限制越少,越贴近实战。竞赛总指挥、空军某训练基地司令员雷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金头盔”考核难度逐年增加、规则逐渐放开。2017年,“金头盔”增加四机近距空战考核,减少明语指挥,取消部分战机外挂和干扰限制。
尽管前两次铩羽而归,但北部战区空军某旅大队长姚凯仍鼓足斗志第3次参加“金头盔”,战友戏称他为“老三届”。他的搭档是高中强,曾在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中当一群明星的教官,被网友称为“颜值担当”。
冤家路窄,这一届他们对手又是某蓝军部队,前一年,他们被这支两届“金头盔”得主于半决赛“险胜”,再逢敌手,姚凯要“一雪前耻”。
然而,出师不利。由于时机掌控不准确,导致冒进的高中强被对手锁定套牢。
“敌方主攻已确认。”来不及后悔,高中强耳机里传来对手长僚机间对话声,如果换成战场,他已处于“敌”锁定和不可逃逸区,即将被击落。
“导弹还有几秒到达,时间足够!”虽然第一次参加对抗空战考核,在电光火石的瞬间,高中强做出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动作——他以最大载荷掉转机头,截获、锁定、发射一气呵成,与敌对射,“导弹”离梁。
“他这是要以一换一‘同归于尽啊!”一名观战的飞行员不禁惊叹,“用自己劣势抵消对手优势,保证处于优势的战友更加主动”。高中强的“一换一”一定程度上震慑了对手,姚凯抓住机会猛攻猛打,再没给对手翻身机会。
4机缠斗,在短短5分钟近距空战考核时间内,先后“打”出8枚导弹。这缘于2017年“金头盔”考核首次增加编队之间的近距空战。评估结果显示,双方4架机全被击落,但姚高组合获得任务分,赢下关键一战。这折射了“金头盔”从注重击落对手变成注重完成任务,用高中强的话说,哪怕与对手“同归于尽”,也必须完成任务。
2017年6名“金头盔”获得者都是第一次拿“金头盔”。在这些新面孔背后,是多支参演部队为新组建后首次亮相“金头盔”。“一般来说,这么大规模的编制体制调整,短期内战斗力是会受影响的,但‘金头盔印证了改革强军对提升战斗力立竿见影。”空军专家王明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随着“金头盔”带来的训练观念变革,固化到空军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编修中,“金头盔”的一小步,正在变成中国空军走向实战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