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胶囊

2018-03-08 19:27吴奕霖
参花(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电子屏折皱责任编辑

吴奕霖

假如我有一个时间胶囊,我会在里面放上一本名著。

七十年后,当我再次看到这位熟悉的老朋友,抚摸着熟悉的印记,心里一定会感觉温暖和苦涩。看向窗外,在这电子设备发达的时代,纸质书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少有的几本书不是在历史博物馆里封存着,就是在收藏家手中。

翻開书,熟悉的折皱,熟悉的油墨味道,在扉页上留下的熟悉的字体,展现出它原有的面貌。这本书记载着当时那个还是小小的我对书中内容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这些也是我思考后的产物,是温暖的日记。而现在,同样还是这本书,只是在身旁冰冷的电子屏幕上发着幽蓝的光,它是众多信息中的一小串代码,没有温暖的回忆。

在地铁上,每一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电子屏,有的在聊天,也有的在看书,这种间断的阅读只能是劳累时的娱乐手段,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回忆。我的手不禁摸着那熟悉的一成不变的纸,这是可以与作者近距离接触的好机会。

再次翻阅,淡淡的书墨香气萦绕在我的鼻尖。用手慢慢地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又仿佛回到了儿时。合上书,把它抱在胸前,深呼吸,打电话给儿时的同学。

在门口迎接她,把书递给她。看她用惊讶的表情看着它,“我曾经也有这一本书呢,但最后被我弄丢了,也没有去找它。”

我和她一起坐在茶桌前,一人一杯茶,坐在阳光下细细品读着这本书。

一天下来,感触很多,一本书,能跨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而这种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在慢慢消失,也许过不了多久,将会彻底淡出人们的视线,也许未来的孩子们将不会感受这种美好的童年记忆。

有些事情将会永远地留在记忆中,我们无力弥补,也无法阻挡。

我想,我该准备好我的时间胶囊。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学生)(责任编辑 葛星星)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子屏折皱责任编辑
折皱的记忆
我的书
校园信息平台的创新探讨
詹蕤作品选
English Abstracts
精纺毛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性的关系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小城远教“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