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把握全球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情况,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自2011年起连续开展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国家形象自主调研品牌,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2017年5月至6月,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6—2017)在全球22个国家同步开展,调查对象国在2015年调查覆盖的G20全部成员国(欧盟除外)基础上,新增西班牙、荷兰、智利3国,受访者达11000人。调查内容在延续往年常规话题基础上,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全球治理表现、中医药与中餐文化体验等热点话题,调查规模和议题的广度深度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2016年以来海外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总体认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精选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共覆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世界主要区域的22个国家。
定量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研究方法,严格执行在线调查的国际标准,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平均答题时长16-28分钟。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的代表性,总体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同时兼顾人口分布平衡性因素(性别、年龄、居住区域分布等)。最终受访者样本共计110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覆盖18—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科学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L i g h t s p e e d Research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高质量的样本库、科学的抽样手段和多样化的答题形式,从各个环节保障调查数据的严谨性和可靠性。通过安排分批多次样本,控制发送节奏,确保覆盖不同日期和时间段。支持多种终端设备,便于受访者用熟悉的设备在自己觉得舒适的地点自助完成访问。在答题过程中,系统设置了卡片滑动、拖动旗标、以图标代替文字等多样化题型来提高受访者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以保证数据质量。
嚴格质控把关。在进入项目前,系统会通过专利算法来评价受访者诚信度表现,剔除低诚信度回答者。在进入项目时,系统会通过基于唯一邮箱、注册信息、机器码、IP地址、电脑型号、操作系统等多个参数的数字指纹系统进行排重测试,确保每个样本只能进入项目一次,禁止尝试多次完成同一份问卷的受访者。通过受访者整份问卷答题时间和活跃度,排除项目中可信度低的样本,从各个环节对调查进行严格的质控把关。
二、主要调查发现
本次调查发现,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未来发展赢得海外信心。中国内政外交表现受到好评,成为国家形象稳步提升的坚实基础。中国经济影响力获得公认,“一带一路”倡议赢得普遍点赞。中餐、中医药、中国高铁等中国文化与科技元素依然是国家形象亮点。
1. 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内政外交表现受好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内政外交国防各领域呈现崭新局面,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中国国家形象也在逐年提升。在2017年调查中,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为6.22分(满分为10分),延续了近年来小幅增长的势头。相比发达国家和海外年长群体,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对中国持有更好的印象。
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内政外交成绩卓然,在国际民众中广受好评。2017年调查显示,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国内治理的表现得分分别为6.5和6.2分(满分为10分),中国的国际贡献得到更多认可。与2015年一致,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对中国内政外交表现的评价均高于海外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对中国国内治理表现的认可度增幅超过发展中国家,反映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下的中国形象在发达国家有了较大提升。
2. 海外看好中国未来发展,重视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一些国家对未来发展出现迷茫的背景下,中国的稳定发展愈加为世界瞩目,中国的未来表现备受期待。调查显示,海外受众对中国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增强的受众比例是持相反观点的四倍多。预期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从2013年的17%、2014年的20%、2015年的24%,到2016—2017年的33%,呈逐年加速增长趋势,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形势赢得国际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外工作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与友谊。调查显示,近六成的海外受众看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并期待有更好的发展。由中国倡导的合作举措赢得了海外受众的普遍赞赏,尤其是对加大经贸与科技合作、鼓励更多中国游客到本国旅游等举措的期待最高。发达国家最为认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并期待中国进口更多的本国商品。发展中国家则最为认可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带来的益处。相较年长群体,海外年轻群体对本国进口的中国产品有更积极的态度。
3. 中国经济影响力获得公认,“一带一路”倡议赢得普遍点赞
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复苏缓慢、结构失衡的困难时刻,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贡献举足轻重。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影响力排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可以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乐于在经贸方面与他国开展合作,他们也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利益。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评价更为积极。endprint
作为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多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实际成果,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在2014年调查中,仅有6%的海外受众同时听说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一带一路”的海外认知度达到15%。到2017年,这一比例增至18%,在印度尼西亚、印度等沿线国家的认知度更是达到40%以上。在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该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以及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认可度更高。
4. 中餐、中医药、中国高铁等中国文化与科技元素成为国家形象亮点
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中国内政外交中的文化底色也越来越得以凸显。在本次调查中,中餐、中医药、武术依然是海外受众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前三位元素。近八成海外受访者接触过中餐,其中发达国家和海外年长群体接触中餐的比例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年轻群体。在尝试过中餐的人群中,72%的受访者给出好评。有三成海外受访者接触过中医药文化,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接触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在接触过中医药文化的人群中,64%的受访者给出好评,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达到73%,在海外老年群体中达到70%。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巨大魅力。
近六成海外受众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达到71%。高铁成为海外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其次是载人航天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科技成就的认知度整体上高于发达国家。海外年长群体对高铁和载人航天技术的认知度高于年轻群体,但是对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的认知度则低于年轻群体。
5. 当地媒体和使用中国产品是海外受众获取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海外受众主要通过当地传统媒体(61%)、当地新媒体(43%)和使用中国产品(41%)来获取中国信息。其中,当地新媒体渠道的比重与2015年相比下降八个百分点,而使用中国产品的比重则增加六个百分点。按年龄来看,年长群体更倾向于传统媒体渠道,而年轻群体则更多通过新媒体获取中国信息。在没有接触过中国媒体的海外受访者中,不接触的首要原因是“不知道应该看什么中国媒体”(25%),其次是“话语表达方式不地道,看不明白”(19%),第三是“已经有习惯看的媒体了”(18%)。在海外受訪者期望通过中国媒体来了解的内容中,中国科技(38%)和文化(37%)的比重占到最多。按国家来看,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媒体传播内容的兴趣整体上高于发达国家。按年龄来看,海外年轻群体对中国娱乐和教育信息更感兴趣,年长群体则对中国历史和民生信息抱有更大兴趣。
三、分析与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国家形象得到全方位提升。对比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五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的数据可以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要重点展示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正在逐渐树立和丰满起来,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肯定。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在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抓住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要有新形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进入新时代,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全球性大国形象越来越明显。回顾过去五次调查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海外受访者认可,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形象日益成为共识并深入人心,这些都对中国国际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也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最新故事、最佳代言和最耀眼的名片。要坚持以我为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从容自信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共产党,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加大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国际传播效果的调查与评估,及时掌握海外受众的关切、兴趣与疑惑所在,主动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准确、全面、系统地了解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切实增强中国对外话语权和思想感召力。
深挖中国方案、中国贡献背后的数据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中国“新四大发明”惊艳世界;中餐、中医药、武术、丝绸、旗袍在海外大受欢迎……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加分项”。要重点开展与此相关的一手数据分析,为中国方案、中国贡献的广泛传播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借助新闻报道、专家研讨等形式,拓宽数据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附加值。
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中国全球形象。“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舞台和平台,使得许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话语可以有效落地,让世界特别是沿线国家可以真实感受到中国愿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诚意,切实触摸到合作带来的各项益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全球形象提升的新维度、新目标和新内涵。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深入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世界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全球性大国形象必将更加丰满、更加多彩、更加亮丽。
进一步增强议题设置的意识和能力。在国家形象调查中,要精心设计和不断调整最能真实、全面反映当代中国的议题和选项,努力增加对外话语的共通点,扩大相互利益的交融点,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精彩。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国家形象整体向好,但仍有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要讲述好中国新征程故事,传播好中国新时代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就不能一味地回避问题,掩盖矛盾。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议题设置中,既要自信地讲成绩,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从容地讲不足、坦诚地讲矛盾,对热点问题不绕道、不回避,积极回应外界关切。真实立体的中国,才是可亲可爱的中国,才能真正赢得海外民众的接受与认可。
(报告执笔人:于运全、张楠、孙敬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