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电影产业发展的窘境、症结和对策研究

2018-03-08 02:27:5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供给要素改革

汪 宇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2015年,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并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自此,“供给侧改革”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供给侧改革”是指利用改革的方式优化结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完成从以需求为导向到以优化供给端的转变,实质是倒逼生产关系升级以适应生产力的飞速发展[1]。它不仅适用于解决国家宏观经济结构和供给方式的问题,同样能助力微观产业的换代升级。基于此,文章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审视我国电影产业。

2016年春节档电影票房首战告捷,惊创6天30亿元的票房神话,年末却以“双低”惨淡收场:票房同比增长猛跌至个位数,创近五年新低;内地年度票房457.12亿元,远低于预估成绩。究其原因是单一静止的消费需求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互联网时代来临网络资源极大满足了当前消费诉求和消费方式,观众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对于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影产业供给端出现产能过剩、质量堪忧等问题,且欠缺要素、制度和资本的支撑,难以受到观众的支持,导致消费外溢,因此从供给侧着手讨论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当下电影产业供给模式陷入的窘境及症结

1.1 资源过剩,产品低质化倾向以及“唯票房论”倾向明显

影片作为生产要素的产物,始终是供给侧改革对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当下影片量大质低,供给过剩和无序化明显。首先,“一高多低”问题突出。我国电影年产量占绝对优势,但上映率和观众满意度均较低。此外,我国近几年内地影院数量呈现野蛮式疯长,院线上座率总体走低[3]。其次,我国电影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弱。2015年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总份额占比不到一成[4],制作主体利用IP效应、大规模票补策略、水军刷分等营销手段追求票房轰动效应,但成绩仍然不容乐观。盲目且激烈的市场行为实际是“唯票房论”思想的具体体现,由此制造出的票房泡沫甚至混淆了真正的观影需求,加剧了供需之间的脱节,扰乱了公平、公正、可持续的竞争秩序。

1.2 要素挖掘和培育欠缺

若干年来,我国电影对要素供给的整合还存在欠缺。(1) 对文化要素利用不足。我国拥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承载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实际上是一座矿藏丰富、色彩鲜明的文化宝藏,但这部分元素并未得到挖掘和塑造。(2) 对人才要素的德育教育不足。尽管我国早就开设了相关影视专业,也培育出了大量杰出从业人员,但家庭、学校、社会对其德行教育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和熏陶仍然缺位。(3) 对科技要素的学习和掌握不足。当前,高校院校、研究院所对电影产业的研究大多都止步于理论探索,没有落实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换成市场价值的比例低下。(4) 电影相关从业人员对创新要素的理解和运用浅薄,影片缺乏创新创意且发展后劲疲软[5]。

1.3 有效制度支撑显得力不从心

制度支撑主要包括两大体系:政策制度和法律制度。在政策方面,广电总局和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形式多样的政策条文,积极推行包括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减免财税等在内的利好政策,但政策效果有待商榷。以动漫电影为例,过于简单的审核评价机制与丰厚的补贴酬劳明显不对等,容易被不义分子“钻空子”,反而助长了粗制滥造、抄袭模仿的不正之风,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资源,也间接地把创新逼上绝路。在立法方面,法律的长期缺失使得国家对电影产业的法律约束有限。直至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才正式实施。该法作为一个大纲性法律,还无法提供具体的法律支持,今后仍需要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节来丰富和完善[6]。

1.4 资本供给低效

尽管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制定利好政策确实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完善,但较多的干预行为也妨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7],加剧了资本的条块分割。在混乱的市场秩序中,大型文化企业更容易成为强势方,不断压缩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市场进入和投融资困难。由于投资电影产业的途径少、门槛高,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难以得到释放,而融资方面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热门项目引人瞩目,各方争夺,甚至不断加码投资额,热度较低的项目投资者鲜有问津。

总之,现阶段的电影作品口碑不佳、产能过剩,一味追求票房的市场行为混淆了需求所在,这种供给模式反映出供需间的错位。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需要体现时代进步、人文情怀,对于文化要素、人才要素、科技和创新要素的挖掘利用尤其重要,现实的不尽人意体现出要素供给的缺位。同样,政策效果好坏难辨、电影产业相关法律姗姗来迟,既是制度供给主体对产业的约束和支持的不到位,也是一种责任缺位。资本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了资源供给盲目和低效,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态环境。以上的供给错位、缺位和不到位实质上反映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供给端矛盾),通过改革的方式加以调节。

2 以供给侧改革助力电影产业的路径对策

2.1 精确对接需求,打造精品

任何产业都包括定制体系和配送体系两部分,对需求端的把握直接影响供给端的配送。为实现供给精准对接,宏观上应致力于供给方如何满足、培育和引导需求,微观上应致力于如何通过多样化的工具实现对需求数据的开发利用、实时分析、追踪和反馈。此外,要转变对电影的评价标准,从重量到重质,从单纯地“唯票房论”到“双重视”(重视票房和口碑)。供给主体要重视供给产品的人文情怀、技术含量、原创精神和创新意识,管理主体尤其是广电总局和各级政府部门要引导市场,重塑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杜绝低俗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淘汰过剩供给、清理僵尸供给、盘活呆滞供给,塑造良好的业内风气[8]。通过打造电影精品,提升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弘扬中华文化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最终目的。

2.2 创新要素供给,建立多层次要素市场

充分利用各种要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1) 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供给。利用逐步完善的互联网平台实现“电影+”,将单一的观影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复合型的产业结构调整。例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发展“电影+创意餐饮”“电影+创意零售”“电影+虚拟体验”等方式,提供丰富的附加服务,提升消费体验,进而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2) 创新文化要素供给。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必须重视,而如何利用文化宝藏来打造精品电影将考验着广大电影产业工作者。(3) 优化队伍结构,创新人才供给。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职业素养,在相对自由宽松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打造出一支专业队伍。(4) 在科技供给方面,以投入产出比为标准,多渠道、多维度地加大科技投入,并充分释放以高校和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所蕴藏的巨大潜力,提高电影科技转化率,利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9]。

2.3 加强有效的制度供给,提供政策法律支持

政府和立法机构作为制度供给的主要提供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 政府应及时制定宏观政策营造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配以不断完善的微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约束和惩罚不当的市场行为,推动形成公平、公正持久的市场竞争秩序;适度地简政放权[10],减少不合理的政府干预行为,给予企业制度支持,激活从业人员的创作创新热情,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2) 立法机构则需要借鉴域内外电影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及时准确地制定和修缮电影产业的法律条文,帮助国家早日形成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此外,广电总局和各级政府也要积极主动地提出有益建议。

2.4 优化资本供给,释放市场活力

优化资本供给需要不断优化电影产业资本市场环境,完善资本市场机制。为创造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专项资金投入和资金扶持,激发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工作者的市场竞争力和创作热情;为解决投融资问题,企业和制作方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拓投资渠道,运用金融工具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降低投融资门槛,汇聚不同层次投融资的资金,充分实现让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为提高非票房外收入,院线要鼓励资本跨界“联姻”,利用“互联网+”的营销方式,发展各种与电影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挖掘市场潜力。

[1] 刘元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探析[J]. 国家治理,2016(12):36-48.

[2] 饶曙光.从“供给侧改革”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EB/OL].(2016-06-17)[2017-04-04]. http://www.ce.cn/culture/gd/201606/17/t20160617_12945412.shtml.

[3] 聂伟,杜梁.国产新大片:站在电影供给侧改革的起点上[J]. 当代电影,2016(2):4-9.

[4] 文书帮.2016年国产电影表现报告[EB/OL].(2017-01-02)[2017-04-04]. http://gw.yjbys.com/baogao/99970.html.

[5] 张冬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河南文化产业[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64-168.

[6] 中新社.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 引业界热切关注[EB/OL].(2017-03-01)[2017-04-04]. http://www.rsdmc.com/toutiao/20170301/2767754.html.

[7] 财政部.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EB/OL].(2014-06-19)[2017-04-04]. http://www.gov.cn/xinwen/2014-06/19/content_27042-38.htm.

[8] 李毅.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现实路径:以国产电影为切入点[J]. 开发研究,2016(6):15-19.

[9] 范周.关于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J]. 人文天下,2016(12):2-6.

[10 ] 范周,周洁. 正确理解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东岳论丛,2016(10):5-14.

猜你喜欢
供给要素改革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改革备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