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晶镜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日益受到各类高职院校的重视,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风向标,同时也是各高职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职业素养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因此关于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众多高职院校一直努力探索如何更好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更好地将技能大赛的要求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将相关课程整合在一起,以此提高学生的普遍参赛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着重需要研究的问题。
“立体裁剪”与“服装设计”课程皆是支撑服装技能大赛的重要课程,亦同属于服装专业核心课程。“服装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运用款式图、效果图等表达各类风格,实用与创意皆具的服装。而现实是,学生在没有实践基础上的设计,往往形成两种极端,一种是一味强调二维艺术效果,过分艺术化地设计;一种则是毫无灵感可言的乏味设计,导致学生就业时眼高手低,短时间内很难融入到真正的服装设计岗位。“立体裁剪”作为理实一体的课程,注重的是艺术创作与技术实践相结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五十多个课时的课程教学,学生往往只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能够实现在人台上完成各类相对固定的造型,缺乏创造力,或者有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能够运用各类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服装作品,却很少有同学能够从设计到制作,准确完成,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未得到提升。
从广泛意义上看,服装技能大赛可以为中国服装行业培养后备力量,通过技能大赛可以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表达服装行业及服装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人才的需求规格,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与单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弊端类似,近年来技能大赛同样出现了比赛项目单一化,固定套路,导致各个高职院校沿着相同的路线,形成训练专业化,参赛选手精英化,甚至是选手停掉所有不相关课程,专门备赛。这一系列现象完全违背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初衷,使得技能大赛成了变相的“应试教育”,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样没有得到改善,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给予了小部分学生更好的展示平台,以赛促改收效甚微。
通过对以上各个方面弊端的分析,我们认为如何将技能大赛机制引入课堂,整合相关课程,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借鉴大赛机制,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及设计能力,同时对服装造型、样板、工艺等方面有一定理解,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在借用大赛机制的前提下,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整合与互补必不可少。
(一)引入大赛规程,分阶段整合课程内容
技能大赛服装设计赛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创意服装设计,服装拓展设计及立裁造型,考验的是学生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综合技能。对于学生而言,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不会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及生产的实用性等。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合格的设计师必须了解从灵感构思到成品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与立体裁剪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的第一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按照不同主题绘制创意设计女装各两款,运用电脑绘图软件,绘制彩色服装效果图和平面款式图,同时配以相关的设计说明。每组同学从所完成的创意服装设计效果图中提取核心设计元素,进行命题式服装类别拓展设计。如连衣裙、外套、礼服、风衣等,拓展设计每3款服装组成一个系列。作品要求以前后身彩色平面款式图表现,灵活运用原系列服装的设计元素,创意延伸自然,拓展恰当,符合服装类别特征,市场定位和价值体现突出。
课程下一阶段立裁造型阶段,分组学生在三款造型中任选一款在人台上将平面款式图中的三款服装均制作出来。每组制作完成后,观察哪组的设计更具整体性,比较穿着在人台上的哪一款设计是最好的,或者在造型阶段存在哪些不足,从而进一步改进效果图与平面款式图。通过造型成品与效果图的比对,学生便会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总结设计经验,修改效果图与平面图,在人台上再次改进服装成品,通过反复地从设计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设计的学习过程,学生会充分理解设计的意义,而不是纸上谈兵,同样还可以使自己的创意放大,也可以让自己的设计作品在转化为成品的时候更完美。
将大赛规程引入教学中,整合服装设计与立体裁剪课程,能普遍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立裁局部造型设计启发创意设计思维
作为设计师,除了拥有必备的想象力和创意性思维之外,还同样需要其他专业知识的支撑,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在图纸上或电脑上凭空构思。要启发创意思维,便需要深入理解服装的造型、轮廓及内在结构,从而设计出合理兼具创意的服装。立体裁剪是三维空间的结构设计,其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边做边改进,随时看到效果,及时改进,更好地理解工艺中的推、归、拔,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独特的结构和造型,而这些造型有可能在设计过程中根本无法想象。在“服装设计”与“立体裁剪”的整合过程中,服装立体裁剪的局部造型设计对于服装设计课程来说,其辅助效果尤为重要。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按照立裁局部造型——局部造型设计—— 服装整体设计—— 服装整体造型的顺序进行。可以主要从领子、肩部、门襟、袖子、衣身、口袋等局部着手,学生利用白胚布在人台上塑造各种造型,不拘泥于常规,边设计便修改获得灵感。综上所属,在服装设计课中融入立裁剪局部造型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意性思维,从而提高服装整体的造型能力。
(三)立裁与设计相融合的平面肌理构成
立裁中的平面肌理构成主要包括:抽褶法、折叠法、编织法、缠绕法、绣缀法、堆积法、填充法及层叠法等等,主要体现于原面料外观的改造。而在服装设计课程中,面料的平面肌理表现也非常重要,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设计理念。因此在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立裁中面料的肌理表现映射至服装设计课程中。在人台上利用三维手段对原有的服装面料进行创新,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平面肌理的改变在人体上的三维效果,从而更好地掌握服装的体积感。
(一)以赛促改,优化课程结构,创建适用于本专业学生的立体裁剪课堂新模式
以技能大赛的比赛模式作为推动力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模拟比赛过程,将服装设计与立体裁剪两门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学生在实际任务的引导下,分组自主制定计划,主动开展学习讨论,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比赛案例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综合职业能力。
(二)构建与技能大赛相适应的服装立裁造型与设计的教学模式,实现技能大赛比赛成绩与技能型人才培养两不误。
(三)以课程改革推动技能大赛健康长足发展
通过将技能大赛案例引入课堂,实现课程整合教学。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提高综合运用能,不再需要专门的集中性训练,也使得技能大赛不再只是针对精英的应试型大赛,两者应该相互促进。
技能大赛背景下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适应大赛的流程,同时避免设计时的盲目性,增加了服装的实用性及生产的可能性,同时也弥补了立裁课程中,学生手绘或电脑绘制设计图的能力不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