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智娟
现在,教师们对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极力倡导,但对语文知识的整合运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如主客观条件不完备造成了课程执行难、活动的广度难控等,语文性突显难、学习的开放性特点造成了活动过程监控难、活动目标难等。但在新课标、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持下,我仍然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方法来推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一、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学习因子
很多老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缺乏主动组织的意愿,主要原因是,即便在以教学为依据的语文课标中也难以找到活动开展的具体可操的策略和示范。这就让很多教师感觉到为难并难以施教。对此,我的策略是抓住一切机会来加强对综合性学习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
例如,有研究认为综合性学习不是一个单一的显性课程表达,而是应该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日常,如听、说、读、写、用等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去,并得到了相关权威专家的认可。即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隐性课程。既然如此,那就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和体现这一点。以这种学习为基础,以日常教学为抓手,日久天长,再来组织相关的活动,就会较为容易了。
二、总结规律,在实践中探索方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肯定会有其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循,但这需要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也要向教学实践学习,并总结出某些规律性的知识和内容。
以《探索月球》的综合性学习为例,针对多数学生科普知识不足的实际,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查阅书籍、寻求专家、网络搜索、交流共享等,来实现预定与既定的活动目标,否则,弄一堆文学类的资料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就会脱离学生需求实际而步入歧路。自然,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探究方式,应与学情实际和教学实际相结合,也会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如让综合性学习与单元教学主题同时进行,也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下同)时,结合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主流价值观的培养目的等,即可以将活动重点放在讲读课文《新闻两则》与《芦花荡》的时代背景——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上,从预习阶段即引导学生以课文所涉战争为指引,来作资料查询、故事讲解、观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这样,学生的活动进行也会因有具体的载体而具有较高的实操性。
三、资源整合,为活动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的资源提供,应该是多方面的。而很多语文教师缺乏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意愿,这恰恰是资源的不足所造成的。所以,教学实践中,为了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学会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各方力量进行一定的资源整合,即如课标所指“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是开发网络学习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相关资源的搜集。如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戏曲大舞台”,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戏曲网站,如中华戏曲网、咚咚锵——中国戏曲网、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等,来了解我国戏曲的种类与悠久历史等知识。当然,这种资源也可通过某些电视节目来获取。
二是开发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某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对本地原生态的乡土资源的开发来进行。如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追寻人类起源”,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地原住民的来源进行有关史料的探究。
三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物质风貌和文化传统。在相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以有效和充分的利用,也是很有意义和十分方便的事。
四、合理评价,提高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综合性学习强调过程、看重体验、崇尚精神和能力,所以其評价在看重结果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蕴含其中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注。为此,第一,我会勤于记录和收集有关学生活动的计划、方案、笔记、成果、记录、实物等资料来丰富活动记录袋的内容收藏,并通过这些内容所反映出的有关学生语文学习和成长的点滴,以及来自其他学生的评价、建议、意见等,做为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第二,是活动就会有成果,尽管这些成果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我们可以借助某些形式、通过某些途径来对其进行一定的激发和展示。
例如,对前述综合性学习活动“戏曲大舞台”的成果评价,我主要通过两点:一是为学生播放一折本地剧种的演唱片段,来让学生说说与其相关的戏曲知识以及蕴含其中的美的感悟;二是鼓励有一定戏曲基础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唱段表演或学唱。而只要学生能够正确表达出相关内容,或者勇于表演、学习,我就会给予学生积极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努力做出肯定和鼓励的示意。
总之,尽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和克服,就一定能够在实践中找到顺利开展这一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民族中学(061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