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法”为介??融合重构

2018-03-07 19:58程敏芬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混搭重构融合

程敏芬

摘 要:竹编是奉化传统民间手工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艺术、精湛的技艺以及千变万化的编法,本文笔者尝试把竹编的编法引进美术校本课程,从转换材料 化繁為简、赏学技法 夯实基础、重构造型 仿中有创、混搭艺术 别样精彩等四个方面阐述竹编编法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关键词:编法 融合 重构 混搭

竹编是奉化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奉化乡村民间艺人的谋生手艺。竹编以其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形成不同的编织方法,使竹编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竹编产品。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这类民间技艺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甚至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而竹编工艺中蕴涵的传统艺术、编制技巧、方法等造型工艺恰好是目前国家学校美术课程中缺少的,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的丰富资源,可以成为我们美术课程教学的素材,能给校本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带给我们思考、借鉴与启示。因此本人尝试把竹编的编法引入美术校本课程,并在课程中以融合重构的方式,让我们传统的竹编编法借助现代简易的媒材,重放光彩。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一、转换材料 化繁为简

竹编作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它以其特有竹丝、篾片制作了各种竹编制品。然而这些竹丝、篾片制作过程繁杂,制作难度高,竹丝、篾片的提取需要大量的人工、时间。这对于学校校本课程教学的大量使用存在一定难度。而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类似于竹丝篾片的材料,虽然这些材质有别于传统的竹丝、篾片,但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简单易寻,而且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有传统竹丝没有的优点。因此在重构之初,让学生积极寻找、制作现代“竹丝”,从而代替传统的竹丝篾片,为重构编制作品铺垫基石。

1、寻找“类似”竹丝

传统的竹丝、篾片都是民间手工艺者经过剖竹、刮篾、制丝等复杂的加工工序,最终取得细长、条状的竹丝或篾片,它们柔软、弹性、纤薄。而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就有类似竹丝的材料,如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的硬包装的包装带、礼盒的软包装带,学生发现的棕榈叶、苇叶、毛绳等等。

2、制作“类似”竹丝

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寻找类似竹丝,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类似”竹丝,如以废旧的纸张为原材料,请学生剪裁成细长、条状的。这类“竹丝”接近于传统竹丝的柔软,又简单易制,而且又有传统竹丝没有的特点,不失为编织的好材料。(右图为学生部分收集、制作的“类似”竹丝。)

二、赏学技法 夯实基础

竹编的编法从最简单的一上一下挑压形成的单花编到挑二压三的双花编,直至形成千变万化的编法样式,呈现出形式不同的图案(如下图)。而在重构之前,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竹编编法,感受编法的各种魅力,继而从中学习基本的方法,熟练技法,夯实基础,才能融合运用,取得最大的效果。

1、欣赏“挑压”的图案美

“挑压”是竹编技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在竹编作品中通过穿、插、挑、压等方法会产生反复递增或递减的形式。(如下图1—3从左到右依次分别是单花编纹样、挑二压二呈阶梯状的双花编纹样及单、双花混合运用的混合编纹样。)

这些编织图案通过竖向的经篾、横向的纬篾互相纵横交错,间或色彩的交替形成了或高低起伏或平铺直叙的犹如音乐般的节奏、韵律。而我们的学生通过观察、欣赏,使其感受到图案带给他们的视觉美感,从中体会小小竹丝创造的魅力。

2、“对临”感受技法美

“对临”,就是照样画葫芦。给学生几组基本的挑压编法,按照它的样子编织。(如上图)过程中要求学生先研究编织方法是如何开始的,如何形成这些美丽的图案。(从中了解编织时分经、纬篾,先摆放经篾,然后由纬篾开始进行挑压,基本方法一上一下、二上三下等等。)继而接着请学生运用材料对着其中一组编法尝试编织,在对临中感受编法的千变万化。

三、重构造型 仿中有创

大师毕加索曾说“要与众不同、要打破常规”。而重构是将原先的物象分解,

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想象自由的组合,在组合中突破原有秩序美感,从中获得新的秩序。而我们奉化传统的竹编以我们的生活用具为主,物象、形式都比较固定,在重构造型中则是打破原有的竹编造型的单一、陈旧,在现有媒材为基础上进行模仿创新,以至形成新的秩序。

1、一“型”多造

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型”多造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竹编的造型上进行添加、扩充。如请学生编个果篮(如图),引导学生观察原有的竹编果篮,然后请学生想想,以现在你对果篮的理解,可以怎么造型。结果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在原有果篮的基础上,增添自己喜欢的元素或者舍弃一些元素,最终学生呈现出不同样式的果篮造型。

2、一“型”多变

一“型”多变意在让学生学习了编法,了解基本造型后,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创意联想,如在这种编法成型的基础上,你还能怎么进行重构,塑造造型。

学生则在基本编法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创意联想进行塑型,编制出一顶可爱的兔子帽(图4)。(而图5-6)则是根据同一的造型、编法,学生塑造的老鼠及水母造型。

四、混搭艺术 别样精彩

“混搭”最初来源与时装界,而近年来“混搭风格”越来越多的出现艺术形式中。因为在“混搭”风格中往往伴有趣味与玩味、和谐与矛盾、创造与跨越、建构与解构,“混搭”成为一种更视觉化、更接近时尚的艺术表现方式(百度搜索)。而在我们的美术领域中本就有各种艺术形式,如剪纸、装帧艺术、版画等等,把传统的竹编编法与各种艺术形式的混搭结合,定能爆发新的魅力。

1、与剪纸等艺术形式“混搭”

剪纸,是学生在手工制作中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学生学习单花编或者双花编的图案、花纹后,请学生想想这样的编法图案能和我们平日的什么表现形式可以相结合,可以出现在什么物体表面作为装饰纹样?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编法和剪纸艺术相混搭,构建新的作品。这时一些学生提议在剪纸的鱼和蝴蝶身上进行编织。(如右图:先用剪刀剪出鱼的纹样,然后在鱼身上裁剪出细条,但不剪到边。然后用材料作为苇篾进行起编。这样鱼身上的纹样就可以用编织的方式进行装饰了。)一语掀起万层浪,学生又提出,同样的编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物品上作为装饰纹样(如衣服、花瓶、草莓等等)。

除此之外,编法还出现在了其他的艺术形式上,如学生利用各种颜色的绳子、包装带在书籍装帧上,进行装饰设计,又如利用稻草和塑料桶的混搭,进行编织。

把单花编、双花编的编法与剪纸、装帧艺术及生活中的工艺品“混搭”,利用编法,使编织的作品耳目一新,有了别样的风格,也使编法与其他艺术形式完美的相融合,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如图7-10)

2、与各种装饰媒介的“混搭”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即好的服饰装扮将提升整个人的形象。那一张艺术作品亦如是。在学生利用竹编的编法编织一件作品后,请学生给其定制一件“外衣”,那么这件作品就会变得与众不同。如图20的作品,学生采用混合编法后,把其放置于画框内,一幅类似于蒙德里安的装饰画作品瞬间就诞生了。又如(图11、12)学生选用彩色纸质材料与不织布的剪裁相结合后,又加上绣花绷的“混搭”装饰,俨然一副抽画作品。

传统的竹编编法借助了新的媒材,与不同的材质、各种材料的融合重构,与各种艺术形式的混搭,不仅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方面了解了竹编,拓宽竹编编法的外延,更使竹编编法焕发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学美术》 2008年第4期 李绵璐主编

[2]《高级中学美术课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金玉峰主编

[3]《少儿美术》 2008年第3期 杨景芝主编

[4]《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法》 陈卫和主编

(奉化区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搭重构融合
长城叙事的重构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另类“混搭”:美女考古学家侯亚梅的诗意生活
复杂身份建构的见证
CES冲击太深,北美车展开玩“混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