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摄影家伊娃·鲁宾斯坦先后从事过舞台演出和报道摄影,但她投入更多精力的,是那些私密的肖像、人体和室内空间。这些照片悄无声息,却反复于观者心底泛起涟漪,这种内在力量,也许源于古典艺术的沉浸,也许来自女性独具的生命体验。江融先生为这批作品撰写了介绍文字,我们节选了部分发表在这里,希望可以与您共同走进这些静谧的黑白照片。
——编者
对于波兰裔美国摄影家伊娃·鲁宾斯坦(Eva Rubinstein)来说,摄影首先是“自拍肖像”,摄影家可以有意或无意地在这种肖像中进行自我表达。她的父亲是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亚瑟·鲁宾斯坦,母亲是一名芭蕾舞演员。鲁宾斯坦从小就浸淫在音乐中,后来还接受了芭蕾舞和演员的训练。1967年的一天,34岁的她在暗房中为一位摄影家朋友打下手,为见到一张底片的影像在显影液中呈现的“神奇瞬间”而感到惊奇。从此,她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向这位摄影家朋友请教了如何使用相机和镜头之后,便开始自己摸索如何通过拍照来自我表达。她曾分别参加过传奇摄影家莉赛特·莫德尔(Lisette Model)和黛安·阿勃斯(Diane Arbus)的摄影课程,但她并不喜欢她们干预被摄者的拍摄方法。莫德尔和阿勃斯认为自己几乎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理由拍摄任何人。然而,鲁宾斯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拍摄方法,她只拍摄那些她有感觉的对象。如果被摄体是大街上的人,她首先与被摄者有接触,假如对方不愿意被拍,她就会打消拍摄的念头。
对于鲁宾斯坦来说,如果有被摄体引起她的注意,并且能从中看到自己的一部分,那么,她就会做出反应,将该被摄体拍摄下来,仿佛是这个画面吸引了她,让她想起生活中的某一次经历,或勾起她脑海中某一个难忘的记忆。因此,她所拍摄的画面便是她所谓的“自我肖像”。
如果被摄体是人物时,鲁宾斯坦认为,她不仅需要征得被摄者的同意才能拍摄,而且需要认同被摄者。因此,她不会在大街上抓拍某人的照片,她更不会偷拍。她曾说过,“认同被摄者”不仅意味着要在被摄者身上看到自己的某些东西,而且还要从她自己中走出来,到半途去迎接被摄者,以帮助此人走出来,以便他们能相遇。摄影便是这种相遇的结果。所以,對她来说,摄影如做爱。否则,正如她所说,“摄影就成为一种偷窥的乐趣,给予你某种有损于他人隐私的权力”。
她拍摄人物的这种态度可能是她拍摄许多朋友的人体照片的原因之一,这些人体照片令人难忘,它们显然是征得朋友的同意之后拍摄的。这些朋友既有男人,也有女人,他们看上去均十分有尊严,而且非常安详,其中一些人还面对着镜头和观众。鲁宾斯坦总是通过将他们的身体变成某种美丽的形状来回馈这种信任,而且,她特别注重光线在这些人体上的反射效果,使得这些人体变得更加抽象。
鲁宾斯坦既在户外拍摄,也拍摄室内照。而她的室内照片最具有神秘感,引人入胜。即使室内没有人,她所拍摄的带有褶皱床单的空床、大门打开的宽敞房间、透进一束光线的浴缸、铺着桌布的桌子以及窗帘飞扬的窗户等照片,令人感觉到房间主人的存在,或某人刚离开房间。这些照片均充满着感情甚至情绪。她还喜欢在画面中带入墙上的一面镜子、一件衣服或一幅照片。这些物体均能唤起观者对他们日常生活的联想,以及他们所爱的人。这些照片均是时间中的某个节点,一个无法再现的瞬间。
这是她在Photoshop时代之前形成的拍摄方式。她将自己的照片视为自拍肖像的理念,与社交媒体上十分流行的自拍照(Selfie)是迥然不同的。自拍照更多只是拍摄了自我的面貌,而没有内心深处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宾斯坦的拍摄方式已成为古典。正如古典音乐能够一再聆听一样,她的照片也能不断被阅读,每次阅读均能产生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记忆和不同的经历。这正是经典照片的美丽之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