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晔
年底别生病?2017年底,在知乎和医疗自媒体上,多地医生抱怨说,医院年底冲指标,限制使用医疗耗材,甚至不愿接收病人住院,尽量减少手术。
医保控费问题搞得医疗圈鸡飞狗跳的事年年有,这种内部的抱怨在2017年底发酵,是因为严控耗材被落实成文件下发:
一则落款为四川省某医院11月中旬的通知,列出了限用的耗材,包括“止血材料(仅保留价格最低的两种)”“精密输液器(仅允许肿瘤内科、中医科使用)”等;贵州某三甲医院,烧伤科只允许使用两种最便宜的敷料,能不用的耗材统统不用:而广东12月也下发了新的通知,要加大对过度使用医用耗材的查处力度。
正如朋友圈中所鼓噪的,这事确实挺吓人,缝合线受限,以后剖腹产是不是要留大蜈蚣疤啦?年底医院手术量减少,小病是不是得拖成大病才给治?虽然节省了国家的医保费用,但对患者而言,这显然是祸大于福。
更深层次的恐慌是,医保是不是已经见底了?全国医保的严峻形势,早在几年前就被专家反复提起、预测。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项测算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将由目前的3万亿增长到2040年的273万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缺口将出现在2024年。
不过,现在毕竟不是2024年,新华社引用人社部官网数据辟谣,2017年1至10月,医保基金收入14510.7亿元,基金支出11047.7亿元。医保基金各省份均有结余,其中有26个省份累计结存多于50亿元,其中22个省份多于100亿元。
医保不差钱,为什么要对医用耗材下这种狠手呢?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最近的一则新闻,一位老干部,住进了监护室,其中某一天内,纱布就用了84包,并且在80天内冰敷1100次。
《中国新闻周刊》在早前的报道中,也关注到医用耗材领域的腐败。2010年以前,医院职务犯罪案件主要发生在药品购销环节。从2013年开始,广州越秀区人民检察院发现,有由药品环节向医用耗材转变的趋势。
医院对医用耗材使用监管的缺失,是耗材领域腐败多发的重要原因。在广州,医用耗材的采购,依然实行单独的招标采购,与药品的集中采购相比,这一领域的腐败空间更大。
国家卫计委2016年全国财务年报数据显示,公立医院的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卫生材料29.08元。而衛计委的目标是,到2017年底,城市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正如贵州省卫计委12月21号向媒体答复所说,2017年1至8月,贵州省185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18.05%,超出10%的标准,在全国排名末位,已被国家卫计委责令整改。显然,耗材“一刀切”闹得最凶的地方,大多是为了赶在年底考核前完成任务。
不过,节约医保费用,降低耗材比重,必须以牺牲医疗质量为前提吗?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烧伤科阿宝医生就撰文指出:“在我们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家医保目录和地方医保目录中,不乏一些中国特色的“神药”。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高度可疑,却每年耗费大量的医保资金。”
医保捉襟见肘是大趋势,面对大趋势,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挤压医疗耗材里面的水分,是天经地义,早就应该抓,该在每个环节抓,干吗非等到年底为难患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