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构养老文献综述

2018-03-07 21:54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办养老机构

(安徽大学,合肥安徽 230601)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呈现出加剧的态势。从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在数量巨大的老龄人口中,高龄少子老人、空巢老人数量庞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无法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机构养老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于机构养老的概念,不同的学者虽然具体表述不同,但其基本观点大致相同。高岩、李玲(2011)认为机构养老是指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助的方式,将老人集中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机构中养老的模式。[1]章晓懿(2012)认为,机构养老服务是指由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食宿、生活照料与专业化的护理等。[2]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机构养老定义为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依靠国家资助、亲人资助或老年人自备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统一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籍,以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早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就在南京建“孤独园”,专门收留孤苦老人,唐肃宗建“普救病坊”,照顾无人赡养的老人,南宋时期在杭州建“养济院”将孤苦老人登记造册,由国家赡养,可以说养老问题是一个自古有之,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现实的需要,家庭养老的地位不断被削弱,机构养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穆光宗(2012)认为,在我国的养老体系中,机构养老具有“支撑”地位而不仅仅是“补充”,但机构养老发展在我国属于“未备先老”,起步晚、底子薄,机构养老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3]为了更好地发挥机构养老的作用,在梳理归纳机构养老文献的基础上,从机构养老现状、困境与对策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2 机构养老现状的研究

2.1 机构养老供需现状的研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养老观念的不断开放,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养老选择,目前我国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正处于不断加大的趋势。张栋(2014)在对北京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随着老年人口收入水平的增加,思想观念的开放,对机构养老的意愿会呈现出加大的趋势。[4]王莉(2018)在对临潼区城镇居民养老需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养儿防老”的思想逐步改变,并且随着交通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老人与子女的空间距离不断加大,“空巢”成为一种普遍的老年家庭模式,家庭养老的观念不断弱化,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断加大。[5]

相比于对机构养老需求不断加大的现状,目前我国机构养老的供给情况却不尽如意,无法满足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刘阳阳,黄颖烽等(2018)在对广州市养老机构及床位数统计的基础上,认为尽管广州市养老机构数量、机构床位数以及每千名老年人所拥有的床位数均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增速缓慢,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现有养老机构供给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6]冯佩珊,许星莹等(2015)对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供需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护理人员在质和量上均处于不足状态,护理人员数量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素质低,并且人才流失情况严重,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7]

从相关学者关于我国机构养老供需现状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机构养老的供需状况处于不对等的状态,尽管机构养老的供给在数量上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相较于老年人对机构养老不断增加的需求量而言,仍然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

2.2 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现状的研究

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是体现机构养老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关系到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以及精神状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不同地区的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欧阳盼(2016)依据 SERVQUAL 量表模型对长沙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长沙市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的SQ值为-0.6425,从而得出结论,认为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与老年人的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服务质量有待提高。[8]尹惠茹(2017)对城市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城市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职业资质和膳食服务两个方面服务能力较好,而环境与活动场地、康复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是其服务的短板。[9]张欣洁(2017)在对贵阳市机构养老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质量较高,老年人满意度较高,但在休闲娱乐、精神关怀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方面尚有欠缺。[10]综合以上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养老机构在服务质量上都存在相同问题,在日常照料、物质服务方面服务水平较高,但在医疗服务、休闲娱乐、精神服务方面服务水平过低,总体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3 机构养老困境与对策的研究

机构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条重要路径,但我国机构养老起步晚、底子薄,其发展属于“未备先老”状态,目前机构养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境。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体现在养老观念、资源配置、服务水平、法律法规四个方面。

3.1 养老观念

在养老观念方面,主要体现在观念固化,大部分老年人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对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不高。李翌萱(2009)认为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思想处于相对固化的状态,传统的“养儿防老”与家庭养老观念深化,这也就导致了选择机构养老的人数占我国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相当小。[11]王旭晨(2014)认为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的束缚,阻碍了机构养老的发展。[12]针对老年人养老观念固化的问题,相关学者认为需要加强相关宣传,转变养老理念,使机构养老成为更多老年人的养老选择。康华和庄晓惠(2016)认为需要通过正当的宣传引导老年人转变养老服务消费理念,转变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偏见,确保有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相应的机构养老服务。[19]

3.2 资源配置

在资源配置方面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的地区分布不均与公办与民办分布不均两个方面。养老机构的建设过分看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忽视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状况,导致机构养老在资源配置上出现地区分布失衡的问题。臧跃(2018)在对北京市机构养老问题的分析中认为尽管北京市的机构养老发展较快,机构数量和覆盖区域不断加大,但是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失衡的特点。[13]针对机构养老资源配置区域失衡的问题,臧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机构养老的分布需要统筹养老资源平衡机构布局,将机构养老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的规划当中,寻找机会增加机构养老的供给。[13]

我国在对养老机构进行资源配置时,对公办养老机构存在明显的政策倾斜,严重阻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不利于充分发挥民办养老机构的功能。闾志俊(2018)认为,政府在对公办和养老机构进行资源配置时,过分注重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从而出现了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机构无人问津的局面。[14]针对机构养老资源公办与民办分布分布不均的问题,闾志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认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协同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采取相应的税费减免和补贴制度,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14]

3.3 服务水平

在服务水平方面,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体现在相关专业人才缺乏,技能水平不高,规范化程度较低,无法对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穆光宗(2012)认为我国机构养老的专业化人才相当缺乏,没有形成职业化发展模式,这也导致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过低。[13]

李岳(2018)认为现如今我国在养老领域投入的教育资源并不多,导致人才缺口比较大,养老护理人员普遍缺乏统一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实施急救的能力亟待规范与加强。[16]

针对机构养老专业人才不足,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相关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穆光宗认为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职业化是机构养老发展的方向,要切实提高机构养老的服务水平。[15]李岳认为国家需要财政拨款设立解决养老问题的养老金投资劳机构以支持养老机构的发展,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对不同类型的老人,提供不同功能养老服务。[16]

3.4 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方面,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体现在目前我国关于机构养老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张鑫(2010)认为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且针对性不强。[17]刘馨蔓(2018)认为机构养老服务立法相对滞后,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并且机构养老服务立法在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18]针对机构养老缺乏完善法律法规,监管不足的问题,相关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刘馨蔓认为我国需要完善机构养老服务法律制度,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加强政府对机构养老服务监管,提高对价值取向正确认识。[18]康华和庄晓惠(2016)认为对于养老机构领域,政府的职责应是为养老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外部环境,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养老机构的定位与服务对象标准,监督养老机构的运行。[19]

4 机构养老发展趋势的研究

2015年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将呈现五个趋势:一是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成为发展主体,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显。二是机构养老服务将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未来,随着中国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和养老服务网络的不断建立完善,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将是必然趋势。三是小型化、专业化、社区化、连锁化将成为养老机构发展主要态势。未来的养老机构将更加社区化,即依托社区发展养老机构,通过小型化、连锁化经营来获取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养老机构养医结合发展将更加紧密,养医结合的模式将会更加多样。五是养老机构服务更趋亲情化、人性化发展。

综合机构养老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现状,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五个方面。吴玉韶,王莉莉等(2015)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敏锐地捕捉到老年人的各种养老服务需求,并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养老服务,未来,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逐渐成为养老机构的主体,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显。未来养老机构将会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更加注重服务的人性化和亲情化发展,通过服务质量占领市场,通过亲情化、人性化的服务树立品牌。[20]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下,公共服务的供给也要遵循市场化的趋势,要改变以前完全由政府主导的状况,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随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性化成为服务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机构养老更要立足于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王晓易(2014)指出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未来民营资本的投入越来越多,养老机构将会朝着小型化、专业化、社区化、连锁化发展。[21]养老机构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依托社区建立,小型化、专业化的养老机构更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钱学明(2018)认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应该做到两个“一体化”。一是医养结合,医院和养老院一体化;二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实现三种养老服务一体化。

陈宏,张金柱等(2015)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能够整合并统筹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极大改善患病老人的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将会是机构养老的主要发展方向。[23]张艺馨、许爽(2017)认为医养结合模式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解决养老需求多样化,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人健康水平,是机构养老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24]医养结合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整合医疗与养老两方面的资源,遵循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理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政府不断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未来会得到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是未来养老模式的主流趋势。

5 结 语

国内关于机构养老的研究数量巨大,成果颇丰,在对相关研究的数理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机构养老的需求与供给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之中,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机构养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尽管相关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但其都偏向于宏观方面,缺乏明确的针对性,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对机构养老未来的发展趋势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机构养老也正不断向着这些趋势迈进,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要不断创新研究思路,立足于实际,加强对策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推进机构养老的完善发展。

猜你喜欢
民办养老机构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