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成,周本达,张穗萌
(1.皖西学院 金融与数学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皖西学院 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高等教育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作用”驱动着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建设一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3]。安徽省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提出“通过省部共建、省市共建等立项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以此引领我省地方高校分类发展,科学构建地方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4]。皖西学院被批准成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文献[5]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进行诠释,指出高水平是标尺、应用型是办学特色、地方是影响范围。文献[6]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顶层设计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这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工作重点[7](P32)。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九大同时也为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7](P34)。面临当前这种机会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作为学院转型发展中新建的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如何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皖西学院金融工程专业五年多的建设历程,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途径等进行探讨,以期为皖西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金融发展面临全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彰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的金融工程专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趋势:
传统的金融工程要求将金融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充分结合开发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8]。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金融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需要结合地方的人文、自然和资源环境等特点,凝练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促进人文、自然科学和工学等理论知识体系的融合,充分体现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和特色。
中国的金融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引领世界金融创新,以互联网支付、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P2P网络借贷和互联网保险等为主要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模式、金融理念、运营方式上都不同于的传统金融,在极大丰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使得传统金融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和保险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9,10],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积极寻求转型发展,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发展。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快速发展[10-12],正在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流程、效率和监管方式带来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金融科技,是当前金融业创新探索实践的前沿地带,这也给地方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将是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目标和方向。
目前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超前于监管体系和法律体制的约束力,金融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金融治理的效能也需要不断加强,治理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构建更加完备的经济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经济金融风险的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也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面对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和社会资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及时将金融工程理论研究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凝练办学特色,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工程理论和实践需要。金融工程专业是我院2013年力求转型发展而申报新建的专业,并于当年首次招生,之后又先后申报新建了经济与金融和经济统计学两个新专业,学院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在五年多的金融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制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突出问题,归纳如下:
作为地方高校经历了2000年的升本,2010前后的转型发展,学校的办学在十年内经历两次重大变革,由师范专科学校发展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尽管各方都在努力奋进,但是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学校办学发展的需求,对于由数学这一基础学科转型发展称为金融与经济等应用学科来说表现尤其突出。如何加强金融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教学和科研都很强的团队,是我们当前金融工程专业建设的第一要务,也是制约我们成功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瓶颈之一。
申报金融工程专业大都参照国内外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来确定自己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作为地方高校,在满足社会需求、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上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尽管可以通过大量的调研来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但是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优化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同时限于师资力量的匮乏,一些课程的教学也无法开展。一方面,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还没有形成教材,各个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届金融工程专业学生才刚刚毕业,对课程体系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对应关系的分析与研究还不能很好开展,因而不能有效地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
一方面,作为学校新建专业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室是通过对原有实验室进行改造而成,专业性不够强;同时又承担很重的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进而降低了其专业性的规格和标准。另一方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受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保证较好地完成实习实训任务,校企合作共建的基地较少,大多流于形式的挂牌,同时顶岗实习也很难接触到实际业务训练,学生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得不到系统的培养与提高。如何实现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以实现互赢,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于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多年来为修订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所做的调研、反复论证工作的积累和经验总结,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如下:
1、培养目标
金融工程专业具有交叉性学科特点,包含了金融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高超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进入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等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决策分析和投资理财等金融实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具有较强的实体经济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层次定位
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特别是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指导思想下,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不再是传统的“量化投资”和高端的“理财产品设计”的高级专门金融人才,而是培养面向地方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金融风险管理与监控、区域金融特别是县域金融创新管理与资源优化配置、地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金融创新管理与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基于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其“工程”性应体现在区域(县域)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和互联金融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随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的推进,安徽省教育厅大力度推出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以匹配地方高校振兴计划,同时学校也推出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旨在凝练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顺利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因此,作为新建的金融工程专业,努力抓住机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模块化课程构建,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精品课程,打造教学团队,凝练办学特色,创立专业品牌,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先后完成了金融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实验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校内实验室建设不够专业,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实验实训项目和平台。我院先后与国泰安教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长方教育集团等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发动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和企业共同开发金融工程综合实验实训项目。同时,积极挖掘地方企业资源,如银行、保险、证券业界公司、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寻求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实现双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也更具多样化,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其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个性化,专业方向具有多样性,课程设置上具有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专业方向,做到量身定做,精准化人才培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培养与开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金融工程专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应用性和创新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对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充分利用各种AB类赛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创新创业杯”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和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等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共同提高参赛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要求挖掘办学资源,凝练办学特色,创立专业品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其根本途径是要积极打造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和社会服务意识好的综合型师资队伍。为此,一方面,要努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努力探索内容的创新,改进教学效果;另一方,要重视培养“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特别是横向课题研究的合作,积极推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
本文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了金融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皖西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建设详细地探讨了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的探讨将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推动地方高校更好地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07-08.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Z].2013-02-20.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3.
[4]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Z].2015-01-06.
[5]方杰,于丰园.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诠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14-17.
[6]鲁君谊.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顶层设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2):124-126.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周远.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132-133.
[9]李继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5(7):90-91.
[10]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1):3-6.
[11]林巍,王祥兵.大数据金融:机遇、挑战和策略[J].财会学习,2016(3):140-142.
[12]张平华.基于科教融合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4):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