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语教学中的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

2018-03-07 19:10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德语跨文化交际

林 媛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乳山 264504)

正所谓,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的学习在文化的交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语言在交流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越来越受到中国人民的重视,众多高校纷纷开设德语专业专门授课。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对于德语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德语文化的了解,促进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本文主要从高职德语教学中分析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

1 高职院校德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语专业教学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和英语相比,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以及办学方式等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再加上德语学习的国民度没有英语那么广泛,教材更新速度慢,学习资料不足,甚至很少有专门的德语补习机构,无论是从国民度还是重视度都和英语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就是在教育方式上,高职院校的德语教学还是基本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日常教学中老师注重教学生单词、句型、语法,而忽略了对于语言的理解与交流。语言的学习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和说,不是单纯的记忆和考试,那样呆板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学习语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形成拥有较好的考试成绩,但是在实际交往中却不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书呆子”教育,并不能够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语言型人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只是关系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注意到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运用的高要求,所以当前高职院校中对于学生的德语教学中其实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一些基本问题之外,还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改善学习方法,对德语教学进行一些改变,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的能力。对此,要在德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德语国家的文化、国情的认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能力[1]。

2 跨文化能力的主要体现

跨文化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异文化行为、异文化态度和异文化预期时灵活应对的能力。这个灵活应对能力主要体现在人在面对不同文化冲击时的表现力以及与不同文化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在跨文化调节中保持自我认同的能力和帮助他人保持自我认同的能力。在面对异文化的时候还能保持自我认同,冷静应对文化差异的能力。当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因为人际交往的主要沟通工具是语言,语言是构架沟通的桥梁,但是因为语言的不同导致沟通有误或者理解错误等问题,就会使得交流不畅。不同文化的语言不同,不同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也不同,不同民族的人民利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碰撞的过程。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及文化创造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产物,它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发展[2]。除了这些之外,跨文化能力还包括在跨文化调节之中保持自我认同的能力以及帮助他人保持自我认同的能力,这个能力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本土文化和异文化之间差异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策略

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需要一个长久的积累,而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学习的进度也各不相同。从目标上来说,高职德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德语和德语文化的兴趣和能力,另外高职德育教学还有能够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跨文化能力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德语教学的特点以及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和文化交流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还要注重德语的交际应用和文化特点。笔者主要从德语教材的选编、德语教学方法的创新、互联网多媒体的应用以及校园环境的熏陶和实践应用四个方面来简单讨论如何在高职德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

3.1 德语教材的选编

德语教材的选编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要求和对教师的要求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教材的要求,德语教学需要选择能够凸显出使用德语的国家的文化特点和文化语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要求的高分,分数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毫无价值。教材中除了最基本的单词、语法之外,还需要一些文章,一些带有时政流行词特点的文章,最好还带有德语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视、听、说、写全方面了解德语文化。另外还需要在课本中对一些富有德语国家风土人情的旅游景点进行一个描述,旅游景点也是了解到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课本中可以留有一些课题,比如对某一处景点展开讨论等,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去查找相关内容,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到德语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再次是对教师的要求。编辑教材的教师需要对德语思维有丰富的了解,从德语文化的角度去考量教材的编写,内容的选题等。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水平和跨文化能力[3]。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与教材且不局限于教材,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进行文化领域的分享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德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德语教学和其他语言教学一样是都是“老师教,学生记”。发音领读到文章背诵,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并没有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思维,是自己民族文化的思维去理解异文化的思维,这注定是存在误差的,而且不理解的背诵是一件特别枯燥的事情,它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对德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方式。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课程安排,将学生放在德语教学的主体地位中,课堂教学也不必局限于老师教学生记的模式,可以采用一些小剧场表演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进入到德语交流的氛围中去,让他们运用德语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另外对于德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可以采用自由辩论、演讲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去搜索相关的资料信息,挖掘更深的文化,加深学生对异文化的认识了解;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不再只注重知识的教育,还有能力的学习,语言学习的最高表现是能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能够用语言思维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扫除沉闷的教学氛围,建立一个活泼自由的教学环境,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德语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去了解德语文化,鼓励学生学习德语文化进而促进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高。

3.3 互联网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多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一个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知识分享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同样,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和信息也为德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4]。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能够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德语小片段或者一些简单的小说笑话等,视频往往能够留有更深刻的印象,可以播放一些视频或者电影片段,也可以让学生去网站上查找这种类似的影片去看,去了解德语文化。近年来,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广泛,在课堂上的作用非常突出,它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毕竟相比较乏味的课本,学生们都更乐意看有色彩的多媒体课件;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互联网大大拓宽了学习渠道,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非常多,而且操作简单又便于查找,很快就可以在互联网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获取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德语原生影视剧、德语原版小说、原版杂志、甚至可以直接浏览德语网页。这些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外语语言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外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达成了语言和文化的双重学习目标[5]。另外,互联网将全世界的网友集中在一起,所以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母语是德语的网友,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锻炼自己的德语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交往沟通的方式去了解到德语文化,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双重学习。

3.4 校园环境的熏陶和实践应用

语言是一门需要环境培养的学科,语言的学习很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外部环境对于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能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带学生去母语德语的国家进行最地道的感官体验,就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营造一种类似的环境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德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计尽量使学生处在德语交流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使用全德语进行教学,营造一个德语交流的氛围。另外个还可以通过一些影视剧的排练,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德语文化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另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趣味同时又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学习能力的比赛活动,比如演讲朗诵、故事大赛、歌曲大赛、辩论会等等,社团也可以从中起到作用,特别是语言类的社团,可以积极组织话剧排演、文化周、经典作用赏析大会等等,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储备相关的德语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外语教学不仅是局限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更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全人”教育[7]。一个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催促着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德语交流的环境内去学习语言,学校还可以邀请外教或其他语言优秀人才来校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在地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实践,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签订合作,提供给学生一些校外实习的经验,比如一些外企或者旅游机构。社会不同于学校的教育模式,企业里面更注重实践能力,也就是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这种企业完全不同与学校的实践培养模式能促进学生快速成长,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很多东西,接触到在课堂上不会接触到的现实事物,特别是在对异文化的掌握能力方面,能够通过对德语语言的运用以及一些场合的交往中,进行文化交流,面对的是德语为母语的人群或者学习德语一段时间的人民,真正的沟通中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有助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3.5 坚持本民族文化的底线

学习异文化的时候要注意坚持本民族文化的底线,当前国际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竞争,文化冲击越来越大,文化渗透越来越多[8]。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影视剧、小说、娱乐等方面进行文化渗透的事情越来越多,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并不是完全处于平等之中,这个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满,特别是针对某些文化霸权的国家。所以,在学习语言、学习异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初心,能够在跨文化调节中坚持自我认知,坚持本民族文化,但是以本民族文化为尊,鄙视抵触异文化的情绪不可取,同样一味独尊异文化鄙夷本土文化更是错误的。文化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文化的集中表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前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文化全球化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全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是拥有极大意义的一件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它能够拉近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它有助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国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土地上,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学习异文化并不等于要抛弃传统文化,而且要在文化交流中能够更好的交流更好的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异文化的学习更多的一种跨文化能力的学习,大学生是文化发展的未来,所以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9]。

总之,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促进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为了我国高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践行改革发展理念,转变教育思维,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出知识+能力创新型人才[10],高职学校应该在教学中坚持传统知识文化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在德育教学中学生除了德语基本知识之外的一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文化交际方面还是在文化交往中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以及帮助他人认同自我文化的能力,学习中更重要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在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间求同存异,运用合理的交际策略和语言手段进行跨文化能力进行沟通学习。

[1]王坤.论高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9):34.

[2]薛矿军.中职学生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7,16(8):38-40.

[3]王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444.

[4]贵琳.CBI理念下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以基础德语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6,(99):92.

[5]胡静波,刘颖."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评《跨文化能力培养论——以德语教学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7,(11):后插5.

[6]车乒.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0):157-158.

[7]汤苏宁,岳岩峰.通识教育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2):133-136.

[8]张晓露.德语专业初学者跨文化知识和能力培养及相应课程设置计划建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1):466-467.

[9]王婀娜,丛明才.大学外语课堂上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基于对一汽—大众公司的实证性访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97-101.

[10]吴春红,满雪唯.高职中外学生混合班级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才智,2017,(6):13-14.

猜你喜欢
德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