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巧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安 35500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日益密切,中国逐渐由一个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正推动中国以巍然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丰厚,在国家各方面均可体现,而图书馆作为文化藏书的重要地点,固然能彰显出一国文化之风采。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宗旨就是“服务”,在各大高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是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也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如许多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许多读者无法精准获取所需的有效信息。所以当下必须以创新期刊为服务路径,将提高期刊服务质量作为图书馆的永恒主题。
施莱廷格曾经说过:“图书馆,是将收集的相当数量的图书加以整理,根据求知者的各种要求不费时间地提供他们利用。”这就揭示了图书馆的本质是服务广大求知者,但如今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并没有真正履行具有完整意义的图书馆职能。许多图书馆内的学科资源信息陈旧,资源配置不均衡,不能与时俱进地定期更新馆内藏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读者对图书开放、多样式的阅读需求[1]。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还是以“馆长为主,其他工作人员为辅”的传统模式。馆长主要负责做好图书馆的建设、开发和利用,根据学校工作意见进行人员安排,制定馆内相关规章制度、管理细则,并随时处理和解决各种业务问题。馆內其他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图书的分类、放置以及工作日结束后的闭馆工作。这一套管理模式看似简洁有序,实际上却缺乏灵活性。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也出现了较大改观。就当前而言,图书馆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以书为本,以藏为主”的传统,使图书馆一贯地重藏轻用,该管理模式过于单一,不但限制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还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第二,图书馆员的文化层次高低不一,具有合格职业素养的人员较少,很大程度上也在限制着现在的图书管理工作。第三,部分馆内书籍不允许外借,只能在馆内阅读,甚至会对没有借阅证的读者收取“进门费”,只知道如何开设有偿服务,这种图书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在读者眼中的形象。第四,高校图书馆通常都是定时定点提供信息服务,不能主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料。因此,对于实现图书馆事业而言,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以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
经过长时间对图书馆员展开调查分析,现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有调查结果表明,国内的图书馆,大部分馆员的从业素质偏低,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较少,缺乏对馆员的专业培训和能力考核,出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人员过剩等现象。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每天只是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对馆内工作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付出应有的努力。长此以往,导致图书馆的图书质量得不到更新,工作人员工作参与度不高,会成为阻碍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必须要在创新意识方面作出必要举措。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一系列数字化信息载体,传播的途径变成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除此之外,也对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做出相应改变以适应新时代发展。
由于部分图书馆存在馆藏信息匮乏、资源老旧、管理方式单一、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等诸多问题,以及当代网络的蓬勃发展,导致图书馆缺乏高素质人才。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员不仅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以便更好为广大读者服务。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先后制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而培养国家人才的重任势必就主要落在了各大高校之上。作为“第二课堂”,以“没有围墙的大学”著称的高校图书馆,其职责就是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不断满足他们的多种需求,以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业素养。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图书馆的创新则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勇于创新,加大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才有助于教学和科研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各大图书馆应该构建以读者为中心,将互联网与图书馆信息服务二者相融合的新发展模式。通过信息革新技术,实现对图书期刊的实时性、全面性分析,引入创新2.0模式,为图书馆建立服务云平台,从单一的藏书,借阅模式中脱离出来,为读者提供智能化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实现新的“互联网+”期刊服务模式,通过图书馆的云平台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图书馆“围墙”以外。
“三全育人”指构建新的选育人才模式。包括德育机制实践研究,学术新媒体服务模式研究等。高校图书馆的“三全育人”服务理念是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结合,服务工作主要以“服务育人”为工作理念,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全过程[2]。
以上总结出各高校图书馆建设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还存在不协调、不充分等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的创新工作还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但这一创新理念已经深得广大读者认可。另一方面,馆员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工作会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