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03-07 15:56:34蓝珍仔
文化产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湖北省科技

◎蓝珍仔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43000)

“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1]创新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滋养与支撑。建设创新型湖北,最关键的是自主创新,创新文化是其灵魂,其决定着湖北省全面创新的成败。因此,研究湖北省创新文化建设,了解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具有较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

所谓科技创新文化,是指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把对创新的追求内化成为人们共同价值观,这种共同价值观能够有效地激发成员的创造潜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以乐于冒险、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协调一致的行为,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实现[2]。推动科技创新需要从多方面着力,培育创新文化是重要的基础。只有在全社会大力推广创新文化活动,全面培育革新鼎固精神,才能奠定科技创新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基石。

二、湖北省创新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文化政策力度尚待加强

为促进创新文化的良好发展,湖北省政府已经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搭建了各种平台,提供多种激励措施,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现有的政策有许多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但还缺乏专门性的创新文化建设政策。

(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从文化观念看,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湖北省当代的人文精神依然存在着重农抑商、重官轻商的道德观念的影子,“官本位”、小富即安、宗族亲派、明哲保身等文化观念随处可见。从社会氛围看,人们往往只关注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而忽略隐藏在它背后的人文价值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科技业界看,有的科技人员满足于现状,缺乏敢为天下先、吃狼桃的冒险精神;有的科研团队自我封闭现象严重,缺乏开放创新的胸襟,不同的科研团体之间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机会少。

(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力

湖北省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转化不力的情况,2016年湖北签订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27亿元,仅占全省GDP的2.9%,同时转化质量不高,转化力度有待加强。

首先,企业创新能力有限。目前国内65%的发明专利绝大部分都是由中小企业开发,湖北省科技企业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缺乏雄厚的资金资本、完善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其次,中介服务机构不成熟,难以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湖北省科技中介机构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方面作用有限。最后,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与分配机制不完善,科研人员转化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四)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政府拨款是湖北省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几年科技财政支出也一直属于上升的趋势,但是从数量上看,湖北省政府财政投入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存在着不相协调的现象。2016年科技财政支出190亿元,仅占全省财政支出的2.9%,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地区。其次,企业和民间的投入不足,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内部经费支出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97%。企业并承担起作为科技创新中科技经费的投入主体,成果转化载体的角色不够突出,产学研用合作主体作用明显不足。再次,融资渠道狭窄。湖北省全省大部分的创业企业为初创型企业,其科技创办资金多来自自有资金,“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的资金占有比例很低。

三、湖北省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创新文化政策建设

要培育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需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建立易操作、公开透明的详细考核指标,进一步量化创新文化考核与评价。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建立至少包含思想文化观念指标、制定指标和环境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持续完善创新文化建设的评估考核机制,以期其能够真正推动创新活动的发展。

(二)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培育创新文化,首先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破”与“立”、“扬”与“弃”中继承,尊重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守住文化之根,对接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创新文化因素,也存在着束缚创新精神的价值理念。我们要有“取之精华”的文化自觉,也要有“去之糟粕”的胸襟和气魄。创新文化就像新生儿一样,必须挣断旧传统的脐带,方能茁壮成长[3]。同时要大力弘扬荆楚文化中筚路蓝缕、自强进取、兼容并蓄、创新精神,并剔除重农抑商、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等消极因素对创新文化建设的影响,为荆楚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形式,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三)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第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机制建设。全省要积极落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的政策,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出台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归属、科技成果利益分享机制,强化研发人员劳动成果与收益对接;进一步实施分红激励、股权和期权政策,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让科技人员干劲十足。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激励制定,对于业绩突出的高等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及更大力度的科研扶持。第二,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化服务。依托“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以需求为导向,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交易网络平台,注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的培训。

(四)完善科技资金投入机制

湖北省科技投入总量偏低,规模偏小,因此需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稳步增长,扩大R&D经费支出,投入力度和强度应达到或接近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其次,湖北省的科技投入资金大都来源于政府,没有形成全社会投入多元集聚的机制。只有当财政科技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科技投入的重要杠杆作用并成为政府引导科技投入的有机组成部分时,财政科技投入才能真正成为政府引导社会科技投入的内在变量。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好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各方资源投入科技创新,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多方共同投资的新型科技投融资格局。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湖北省科技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4
湖北省2015年3月生产资料价格
农家顾问(2015年4期)2015-05-10 03:36:10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6:03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4期)2014-03-11 16: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