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与历史逻辑

2018-03-07 15:43:33
文化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自然哲学费尔巴哈自然界

陈 远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改造着自然。伴随着人类地位的提高,自然界的某些固有的运动模式和功能也随之改变。在人类贪婪欲望的驱动下,人类对自然改造不断加深,而自然环境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全球开始变暖、天空出现雾霾、物种面临灭绝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从原本的和谐演变成至今的异化状态,从而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促使人们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寻求对策。基于此,本文就马克思的自然观展开论述。

一、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

(一)马克思对伊壁鸠鲁自然观的批判继承

伊壁鸠鲁学派在哲学领域延续了4个世纪并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学说遍及希腊和罗马。马克思也称赞伊壁鸠鲁是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明确指出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在自然观上的差异以及二者在实践上所持的不同的立场。前者提出“以大自然为中心,人类应从属于自然的必然王国,人应当屈从自然,顺从自然”,后者则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自由和独立的,强调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能动性[1]。马克思认同伊壁鸠鲁在认定世界是客观的同时也强调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说法,这是人在大自然面前的一种“人化思想”。马克思称赞伊壁鸠鲁派坚持人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不同于德谟克利特派机械的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思想,但同时也指出伊壁鸠鲁派未能将自由和必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消化吸收

将黑格尔视作哲学领域一位天赋异禀的精英是不为过的,即便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里包含了唯心主义思想,但在客观唯心主义的背景下散发着重要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指出,宇宙产生一切物体的根本来源于绝对理念,自然界并非一开始便存在,而是由于绝对理念产生的,正所谓“自然在时间上是最先的东西,但绝对先在的东西却是理念”[2]。因此,他在自然哲学里认为自然不是客观的现实存在,而是绝对理念的一种外化形式。自然后于绝对理念产生,绝对理念为第一性出现,所有事物都在绝对理念的控制中。“主张自然是理念他在中的理念,所以这就意味着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或者说,是这样一种东西,这种东西仅仅是相对的,只有相对于第一性的东西,才有其规定性。”[3]这种观念将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关系颠倒了,认为绝对理念就是意识,是第一性的,自然产生于绝对理念,自然为其外化形式,这是一种唯心主义。但黑格尔自然观是有闪光之处的,在他自然观里接受并且发展了康德的自然思想里所含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自然界并非一成不变,自然的行进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向前的动态过程,且它的任何变化都将前一变化的状态作为依据。时间、继承、联系的特点贯穿自然界的每一个变化,这是黑格尔的闪耀之处。

(三)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积极扬弃

马克思同时代的哲学家费尔巴哈是哲学界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自然观的出众之处在于同黑格尔的自然观是对峙的关系,费尔巴哈以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万物之源的思想是不对的,在思维与存在二者之间何为第一性的问题上,他认为存在为主体,思维为客体,思维是由存在的演变而产生的。

费尔巴哈认为,自然不存在自我意识,且一直处于第一性。“我所说的自然界,就是人拿来当作非人性的东西而从自己分别出去的一切感性的力量、事物和本质之总和。”[4]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把自己除去剩下的一切东西,比如阳光、空气、水、动植物等一切感性的力量、事物,不再是被神所界说的不可知的事物。在他的思想里,自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自然的运动与发展有自己的法则和特征。他对自然直观式的理解,即眼睛所看到的自然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

诚然,费尔巴哈的自然观也是有瑕疵的。马克思认为他的自然观是一种处于人的假象中的人类以前的自然存在,这种自然是不存在的,对于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也是一种“具有纯粹自然形式性质的类本质的人,它作为空洞的原始主观性,不是能动地、实践地而是被动地、直接地同自然的死一般的客观性相对立”[5]。换言之,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是与自然一般安静的相似的客观存在,他没有社会实践,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提出,费尔巴哈认为的人与自然只是感性的客观物体,只是单单从外在表现出来的样子去理解,与具体的历史社会存在脱节,并没有从人的具体实践活动这一层面去把握,这种唯物主义是抽象的。马克思将他直观的、抽象的自然转变成具体的、现实的自然,破解了费尔巴哈自然与人类二者分离的状态,以能动的视角去看待自然,将人类社会融入自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行研究。

二、马克思自然观的历史逻辑

就如罗马的建成一样,马克思的自然观也是从无到有,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系统漫长的历程,通过研读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沿着马克思的思想足迹去发现马克思自然观的历史脉络。

(一)萌芽时期:辩证性

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是马克思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把握马克思的自然观,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大学年代的一部分文本及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在《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首次提到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具有辩证性。连同他的伙伴恩格斯也标新立异,从现实的生活出发,探索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社会状况,如1842年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当时的恩格斯就开始关注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条狭窄的河流……时而泛起它那红色的波浪,急速地奔过烟雾弥漫的工厂建筑和棉纱遍布的漂白工厂。然而它那鲜红的颜色并不是来自某个流血的战场……而只是流自许多使用鲜红色染料的染坊。”。[6]从中可以明显看到恩格斯在当时就已经关注资本主义工业的进展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与河流污染。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的萌芽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贯穿他们的一生。

在人与自然交往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互相联系,无法分离。马克思指出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人具有自我意识,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具备主观能动性。

(二)形成时期:实践性

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自然观的概念,这部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论述了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的同时,也为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新的基调。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维度上来说明自然界,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还是人的自然存在物。换言之,是自为的存在物,即类存在物。自然界不只是天然的自然,还是人类的自然。马克思还将自然观与共产主义理论联结起来,他指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7]。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同样强调了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相统一的观点,人与自然之间不仅存在实践联系,而且还具有历史联系。马克思的自然观打破了传统的人与自然、自然历史及社会之间相对立的状况,坚定他们彼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在这一时期,解开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桎梏,在经过批判、借鉴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成熟时期:批判性

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自然观打破了传统的客观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至成熟,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的面世。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历史观融入资本主义社会研究,在解答社会问题的同时解决自然环境问题。《资本论》这部著作通过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工人的处境,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8],同时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物质变换过程即人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调控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的交换过程,经过物质交换以此满足人类继续生活的需求。人只有在与自然的互相作用下,才能形成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唯有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自然的概念是丰富的,具有社会历史性质,是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的人化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猜你喜欢
自然哲学费尔巴哈自然界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军事文摘(2021年20期)2021-11-10 01:58:44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自然界的一秒钟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例说“自然界的水”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哲学评论(2018年1期)2018-09-14 02:34:30
方以智自然哲学思想探究
北方文学(2018年3期)2018-03-14 08:27:51
训练何以可能:运动训练的自然哲学基础
怀特海的自然哲学
江淮论坛(2017年1期)2017-03-14 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