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分析

2018-03-07 15:43:33王金洋王春阳
文化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王金洋 王春阳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重要血脉,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形成了众多宝贵且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在新时期下,我国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以有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展开相关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联性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有赖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虽然我国在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变化后形成了大量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因受到当时人们思想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也还存在一定缺陷,其与当前提出的构建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有所出入。[1]因此,需要通过积极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与立场,刨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只保留其中的精髓与精华部分,并积极融入时代元素和现代色彩,使其能够重获新生,顺利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而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便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参考原则,但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诞生于西方,因而首先需要对其进行中国化,才能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无缝对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奠基

事实上,在我国近代历史中,先后有众多有志之士不惜以牺牲性命为代价探索国家的发展之路,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直至马克思主义的春风传入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带领和指导下,中华民族才重新“站了起来”。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将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予以充分保留,如关注全人类的解放与发展等,在进行中国化并与中国具体国情进行有机结合下,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动态、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其具体任务也会产生相应变化。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理论深入贯彻落实到中国具体实践中,使之具有其他思想理念所不具备的先进性与动态性,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指导,不仅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坚实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根据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内容可知,马克思主义是我党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想要在新时期下继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媒介,通过积极促进其实现现代化转变,进而深化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国民素质等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具有明显差距,因此也为我国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增添了一定困难。而通过加快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化和教育国民,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充分肯定和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当时毛泽东同志等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成果,通过站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通过先后在全国大范围地宣传各种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对传统旧文化进行彻底清理。至1956年,我国正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已经在教育科技、历史哲学等诸多层面同社会主义建设保持高度一致。此后,我党在带领全体人民开展各项经济建设活动的过程中,也同样对文化建设予以了高度重视。在当时所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与指导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保障。但随后不久,因我党内部滋生了“左倾”主义思想,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下,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发展之路被迫中断。特别是在漫长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2]

直至我党顺利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予以重新恢复,并开始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工作,才使得我国一度停滞不前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当时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需求,指出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需要优先发展教育,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文化思想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对以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产生的经验教训进行及时归纳总结,提出了包括科教兴国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使得我党的文化思想得到了极大丰富,而这也意味着我党的文化思想已经发展至一个全新高度。

而在党的十九大会议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则提出需要深入挖掘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继续对其进行继承创新,从而使得中华文化能够在新时期下重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和讲话中强调需要坚持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作为依托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逐渐转变国民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特别是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提出下,更加需要我党和全体人民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主动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在坚持文化自信、坚定信心下,将更多优秀、先进的时代元素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以此有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顺利转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一)既要弘扬主旋律,也要保持文化多元性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既需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同时也要注重保持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大力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牢牢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党思想理论与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以此有效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拥有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与此同时,为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还需要注重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3]

眼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深化落实,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多元化,使得我国社会生活方式较以往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此影响,文化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结合党的十九大会议内容,我国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指导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各种不同的先进文化和多样的文化价值,在准确了解我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下,学会尊重此种文化差异,实现一元和多样的对立统一,进而在积极吸纳和借鉴其他形式优秀文化,达到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加快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二)既要注重文化时代性,也需保持民族性

由于受到当时时代发展、生产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每一个时代下产生的思想文化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过程中,糟粕和精华同时存在。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虽然拥有大量包括崇尚自然等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同样也有诸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在内的糟粕文化,因此需要我们积极树立起科学的态度,采用扬弃的方式筛选、保留和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与精髓部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只有始终保持时代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同样也需要我们树立起开放进取的意识,通过积极学习和吸收各种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将时代的发展元素和发展特色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实现文化创新,从而在平衡好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下,带领其继续走上现代化发展的康庄道路。譬如,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故宫每年都在积极吸纳和接受各专业领域中表现优秀的年轻人,并且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引进了包括谷歌眼睛、3D打印技术等在内的众多现代技术设备,但同时其也保留了使用面粉熬制而成的浆糊、猪血、生漆等在内的原始材料和传统技术,使得传统和现代、古老与年轻在此实现了有机融合。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在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在继续保留传统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发挥年轻人的跳跃思维和活力热情,鼓励其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传统文化,从而有效拉近国民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得传统文化这一生命体可以在新时期下不断进化。

(三)积极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产业

作为建设和发展文化的一大重要路径,丰富和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意义重大。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文化建设需要同政治经济建设保持紧密联系,而这也意味着在推动落实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协调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在我国文化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应有作用。在新时期,包括互联网、移动媒体等在内的各项现代信息技术相继涌现,且其成熟度和完善度正在不断提高,而在“一带一路”等开放战略下,各路思潮先后涌入我国,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4]本文认为,我国应当通过积极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产业,通过对现有社会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比如,当前由央视制作播出的《经典咏流传》栏目,便借助现代流行音乐,使蕴含着我国先贤圣人思想精髓的诗词歌赋在旋律中飞舞成歌,即利用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以歌和诗的方式传唱经典古诗词,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与继承弘扬。

另外,当前也有许多年轻人通过cosplay等方式推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通过编写演唱古风歌曲、穿汉服、学习传统礼仪和儒家经典等,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感悟和创新传统文化,使得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越来越年轻化。而通过巧妙运用网络直播、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也可以有效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覆盖面,通过利用此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打破人们对传统文化一成不变的固定思维,利用多元的方式和多样的途径充分展示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以此有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四)需要主动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此外,本文认为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利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形式使得广大学生可以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从而更加接受、认可和拥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有效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信心,主动加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具体思政内容,适当引入《荀子》《论语》等当中的优秀内容,主动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加强自身修养;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古诗词大赛、书法比赛或是引导学生积极成立诗社、围棋社等各种学生社团及社团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亲自实践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之间关系紧密,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为其开拓了发展路径,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落实。在新时期,我国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在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通过积极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发展形式与内容多样化的文化产业,并注重平衡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性、时代性,在大力弘扬主旋律之余注重增加文化的多元性,以此有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猜你喜欢
中国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边疆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