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亚地区汉语语言政策研究

2018-03-07 15:22◎林
文化产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外语汉语

◎林 勤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西方语学院 重庆 401120)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张骞出使西域为当时的汉朝和中亚商贸交流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贡献。如今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使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各国关系从此进入新的时代。

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和对外交往的主要语言。当今全世界掀起了“汉语热”潮流。中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然而促使一种语言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因素在于其体现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符合被推广地区的语言使用需求。所以我们在推广汉语时,首先应该了解被推广国家的语言规划,只有制定适合多语言格局并与其语言规划相一致的推广策略,才能真正使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成效。

因此,本文主要对被推广地区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语言政策的立法、制定与当前实施情况、产生的地区性或国际性影响等方面剖析其多语言格局,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成效。

一、中亚地区语言政策发展

语言政策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研究一国的语言政策不仅可以获知其语言发展状况,同时还可以了解该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1]。

(一)中亚地区语言政策概况

回顾中亚地区语言政策的发展历程,在前苏联时期,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成员,中亚各国只能执行由中央政府制定的语言政策:减少各民族间的语言差异,将俄语作为通用语,在国内进行推广并巩固其优势地位。这导致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兴起一股复兴民族语言、去俄语化运动。五国宪法均规定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土库曼语、塔吉克语为本国国语,除了宪法规定,各国也加强了国家语言的立法工作。

进入21世纪,中亚国家在通识教育方面逐渐采用国语为主、俄语、英语为辅的双语或多语教育政策。近十余年来,这些国家开始注重土耳其语、汉语等外语的教学和应用。这表明了中亚国家人民与外界沟通的意愿。在这种语言政策的变革中,俄语的优势地位下降,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和软实力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新的语言次序格局正在形成。

(二)中亚地区外语教育发展

中亚各国在制定语言政策时,虽强调国语的优势地位,不过也尽力保证各国人民所使用的俄语及其他一切语言能够平等自由的发展,这为各国语言教育环境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外语教育投资环境提供了发展空间。该地区各高校外语教育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外语教育的语种已由原来的英语、德语、法语等少数欧洲语言发展到土耳其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尤其是随着近几年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开展,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使得该地区各国汉语的普及和发展非常迅速[2]。

不过目前中亚地区的外语教育还是以英语教育为主,其他外语有所侧重地分部在该地区的各大高校和中学。外语发展整体表现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有些语种起步较早、发展比较稳定,如英语、德语和法语;有的语种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如汉语、日语等东方语言。不同语种发展的阶段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另外,外语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各国首都或较大城市,其他地区多为补充。

总的来说,中亚国家的领导层意识到,语言能够在文化和地缘政治上确定该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中亚地区的外语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将国家纳入世界经济共同体是该地区教育体系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也是迎合现代化需求。多语言,包括外语学习成为各国社会的重点:在社会上和法律上,外语的地位和背景都发生了变化。在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条件下,研究“世界级语言”已成为实施协调大学课程和学术交流的迫切需要。把外语和母语(各国国语和/或俄语)作为获得专业知识的工具。在教育系统的各个层面,这种多语种教育能够促使中学和大学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对接各种国际教育计划和项目。此外在中亚地区外语教育领域,对欧洲语言的重视逐渐转向学习地缘政治邻居和伙伴——中国的语言。某些高校在已有专业框架内开设新的专业。例如传统上双语专业(英语+德语或法语),与汉语系一起开设了新的专业(英语+中文),在其他专业——“外国语言学”和“翻译研究”中汉语越来越受欢迎。可以期许下一代人能够讲三种或四种语言:国语或俄语为母语,或二者都为母语;英语为第一外语,中文或德语或法语等为第二外语。这是一种多语言教学,同时也是外语教育的实际应用。

不过中亚地区外语教育的发展状况还反映出一个问题,其外语的发展对语言推广国的支持依赖度较高。同时对于外语尤其是汉语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语言规划,其语言政策也表现出不稳定的一面,这给该地区的政治关系、民族关系、语言关系及语言学习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3]。

二、中亚地区汉语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亚对中国知识和当地汉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其根本因素是中亚地区各国与中国的交往不断扩大。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重要手段,在中亚地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迄今为止,中亚地区的孔子学院共有13所,孔子课堂20余个。哈萨克斯坦有5所孔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有4所,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各有2所。与此同时,在州立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其中吉尔吉斯斯坦高校开设汉语课程较早,1992年设立了汉语专业,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汉语课程的有20多所。在哈萨克斯坦国内,有十余所高校开设汉语专业,并且从2010年开始,哈萨克斯坦的汉语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不仅如此,中亚地区的汉语教学内容和层次有了很大的扩展,从大学逐渐扩展到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各个层次,教学内容涵盖了业余培训、专业学习、课程选修、中学辅修、小学全汉语授课及幼儿园汉语教学等。不过汉语教学发展还是有所偏重,高等教育发展更为迅速,课程设置更加齐全,包含语言技能、理论、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翻译等。

在教材选用方面,普遍使用的汉语教材包括有:《丝绸之路系列汉语》、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新实用汉语》、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众汉语》《汉语教程》《博雅汉语》、哈萨克斯坦本土教材《中文》等。教材多依赖中国和俄罗斯,本土教材极度缺乏,教材选用没有规范,由教师自行选择教材,且教材数量极度短缺。此外教材内容和难度参差不齐,不符合本土国情,实用性受到一定影响。各国教育部至今没有制定出规范汉语教学的教学大纲,各高校和教育机构自行制定汉语教学课程和教学目标,导致汉语教学没有统一性。虽然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然而改善汉语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中亚各国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统一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汉语教学。

在师资方面,中亚地区的汉语教师主要由中国派遣来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各国本土汉语教师及少部分移民教师构成。从中国派去的汉语教师由于陌生的教学环境、多样的教学对象以及不同的文化差异,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和摸索适用于国外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他们在中亚地区的汉语教学活动时间较短,一般为1-2年,且派遣的数量非常有限。与之相比,中亚本土汉语教师对于该地区的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才是不可替代的。本土汉语教师了解当地国情,没有文化差异和语言沟通问题,同时他们多有来华留学的经历,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切身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语言与文化融合。不过由于汉语专业目前仍是一种新兴专业,本土汉语教师年轻老师居多,他们教学经验不足、汉语水平有限,需要更多的积累。

为配合汉语国际推广,中国政府正在启动新华社、外文版人民日报和中国电视国际频道等中国大众媒体在中亚地区的活动。如今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有人民报和光明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办事处。此外中方也正积极与中亚地区许多当地媒体合作。例如新华社和卡巴尔 («Синьхуа» и «Кабар»)自 2015年以来一直在实施“中国之窗”联合项目。从2015年11月11日起,在吉尔吉斯斯坦发行报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Культурное развитие»),俄语和吉尔吉斯语版发行量达到2万份,中文版发行量达到了4000份,在两年内总共发行103期[4]。

三、中亚地区汉语教育发展启示

语言作为开拓新丝绸之路的先行军,其意义不言而喻。在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中亚地区的汉语教育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反映出不少问题。如何促进中亚地区汉语教育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从推广国角度来看,我国在中亚地区的汉语教育投入不够,汉语国际推广后劲不足。首先应该以国家语言战略发展的高度,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民族语言政策,结合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文化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语言教育,帮助中亚地区建立完善的汉语教育体系。要积极发挥孔子学院的引导作用,提高派遣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同时注重对中亚地区本土教师的培养。应大力开展在中亚地区的汉语言宣传活动,增加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多寻求与当地媒体合作的机会,利用大众媒体宣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要让中亚地区人民都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互利共赢、包容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为目标。

从被推广国的角度来说,中国“一带一路”国策不仅仅是在中亚地区,甚至于全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亚各国要将国家纳入世界经济体,就必须正视与中国展开合作的必要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忽视规范汉语教学,应加强对汉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审核、努力开发具有实用性的本土汉语教材,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规划教材;要大力整合国内的汉语教学资源,形成合理的汉语教学分布点网络,改善其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四、结语

对中亚地区语言政策进行研究,我们能掌握正确处理多民族语言问题的方法,加深对中亚地区社会认识,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汉语国际推广策略,更好地服务于“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谢倩.中亚五国语言变革对我国新丝绸之路民族语言政策规划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7.

[2]赵明鸣.中亚五国语言及其使用情况[Z].特别策划: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3]萨卫.“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8.

[4]周梁.中亚国家语言政策及外语教育的发展和变迁[J].文学教育,2018(11).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外语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