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娟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 425100)
语言和文化本身就是互补的,语言不能单独存在于缺少文化的环境里,而文化是语言得以生存的基石。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开展了特别深入的研究。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14年 4月 1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 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积极拓展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国外的许多专家学者对于这一问题也在进行着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东西方哲学》杂志编辑安乐哲指出中国正在发生社会巨变,但是中国的未来还将依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向正确方向继续发展,并影响世界。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传统又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2000年3月,欧盟发布“发展适应知识经济需求的‘新基本能力’”研究报告,强调终身学习应该具备IT、外语、技术文化、创业精神和社会互动5项基本能力。
鉴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轻视,加之专业定位和师生认知方面的本源性偏离,使得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发展意义。就现今的大学英语发展而言,由于大学英语教材均以西方文化为基础,英语的各种考试、训练以及听说材料,都是以浓厚的西方文化作为背景。这种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学生对中国文化乃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轻视,从而引发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方面的严重缺失。就跨文化交际而言,所开展的英语教学只是单向的,不能起到双向交流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在向学生灌输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欧美英语文化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的精髓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进而积极地将中国优秀文化介绍到外部世界,显得特别重要。
(1)为改革我校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和现状提供帮助,增强文化的自觉性,改变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逐渐弱化的情况。
(2)帮助英语教师队伍对于认知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不能仅是语言技能的教学,而英语文化的导入不仅是西方文化的介绍与学习,更应该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关于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思辨能力。
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英语教学模式的革新,丰富英语教学的外延和内涵,充分发挥课堂引领,提升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实效性。
(2)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材建设方面的渗透,通过革新教材体系,拓展教材内容。
(3)不断优化英语课程结构建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应元素,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化发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目前有关英语教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方面的文献资料及数据的查阅学习,了解目前我英语教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方面现实状况,为论文研究提供科学的、全方位的参考,为研究的开展奠定充实的理论基础。
(2)数理统计法。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方面现状调查了解和问卷调研,采用Excel统计数据,开展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应的教师认知、教学现状、学生认知、生活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出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缺失的不利因素,寻找对应的改革措施。
(4)对比分析法。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将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脱节的具体情况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具体改革措施。
为了更好提升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英语教育改革方面的实效性落实,作为高校英语教育主体的英语教师,应该以英语教育为基本载体,通过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不断融入,在对应路径探索方面寻求突破,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在实用性、效能性等方面不断发展,在英语教育和传统文化融合路径方面找到更多契合点,以企为更好传承中华优质文化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