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琨武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 530000)
以色列是一个科技强国,每年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秘密何在?是教育。以色列一直将教育作为国力投入的重中之重环节,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财富,其教育理念先进,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值得全世界教育界竞相效仿。
以色列属于发达国家,是科技强国之一,更是中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其人均GDP自2013年之后早已超过3万美元,国内出现了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科学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领先世界,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国家排行榜中,以色列排在世界148个国家中的第27位,其中创新指数排在第三。可见,以色列的创新做法值得学习。
以色列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巨额的资金投入是以色列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年来,以色列对教育的投入始终都较多,近年来更是仅次于军事投入。自20世纪末之后,以色列的教育预算为国民总收入的10.5%以上。以色列对教育的投入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据相关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投入比例主要为:9%的学前教育投入,26%的初等教育投入,高中教育投入也为26%,而高等教育投入占19%,其他教育投入以及特殊教育共同占20%。这种教育投入比例在以色列多年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几乎是不变的,稳定的教育投入是以色列教育质量得以保障的主要因素。以色列对教育投入资金巨大,这主要源于政府和国家对人才高度重视和对教育经费的严格管理机制。以色列对教育经费有明确的明文法规,其资金的使用过程有严格的监管制度,资金流向比较明确。所有教育经费的使用都需要经过国家审计署和教育部共同完成,期间还需要接受司法部和内政部的严格监督和审查。
为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通过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文件的制定,以色列不仅确认了教育的特殊地位,同时也使得以色列有特色的教育制度稳固地确定了下来,特别是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和创新平台的建设等内容。此后,以色列又陆续颁布了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逐渐建成为一个教育法治国家。
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教师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职业。在古代的以色列,教师队伍被誉为“无冕之王”“以色列的光明”“以色列的顶梁柱”,并享有免税特权的待遇。不仅如此,犹太人还把教师看成是本民族的守护者,承担着传播文化、教育子孙的巨大历史责任。在今天,犹太人心目中享有最高权威的人仍然是教师,有一位以色列总统在卸任后去担任教育部长,号召国家大力投入教育,声称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在以色列家庭里,小孩子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是一种仪式,让小孩子从小开始就知道书本是甜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能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以色列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人才综合素质理念,人才创新理念、人才培养理念等。
以色列对人才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无论是偏向哪方面专业能力的人才都需要拥有多样的素质,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较高。多样的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其中的专业能力指的是知识水平能力、所学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职业能力指的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人格素质是指人才的爱岗敬业精神、爱国精神、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意识、诚信意识以及公民意识等。在以色列,公民普遍表现出较强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等,人才综合素质较高。
以色列国家对人才十分重视,其多元化的人才理念,评判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变的。以色列人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是由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的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犹太人家庭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注重引导孩子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上去。
(1)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鼓励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懂得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质以及专长特长,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指标,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领其自主发展,对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2017年,以色列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将不断加强基础学科教学,培养数学和科学学科的优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同时,缩小地区与民族间的教育质量差异也作为改革重点之一。以色列此次教育改革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以缩小地区和民族间的教育质量差距,包括在农村和沙漠地区开设数学和科学课程;拨款5000万谢克尔(约合9388万人民币),改进沙漠地区的教育质量;开展远程教育,为农村和沙漠地区学校提供优质课程;派遣英语教师,向边远地区公立学校提供额外2000小时的英语课程等。另外,为让学校和教师享有更多的自主权,提高教学和组织管理的灵活性,以色列此次教育改革规定所有公立小学都要过渡到自我管理系统。此后,公立学校25%的教学时间由学校自行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政府鼓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开设学校特色课程。
(2)高等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式。以色列十分注重高等教育,设立了7所传统大学,授予了本科以上学位的院校就将近60所。近年来不断的加强国际合作,在国外很多国家设立了以色列分校。以色列高端人才培养的主要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培养人才的国际视野。以色列资源匮乏,国家的能源发展空间较小,为了持续的发展必须积极与国际间其他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各大学也会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来雇佣著名的国外教授或者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其国际学术会议较多。二是注重高等人才的研发能力。对于一些高端人才,国家对其研发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人才的研究必须具有广度和深度。注重微小细节的课题研究,研究深刻、精细、透彻。需采用周密严谨的方法,具有创造性思维。三是工程型人才的培养。 以色列十分注重培养工科博士,对工程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较为突出,其主要的培养方式为导师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考察工程,通过工程现有的技术装备以及研究能力,结合高效的技术水平来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对人员的技术创新要求极高。四是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以色列的学业评价标准就是最终成果。其论文水平、研究能力都是科研成果的标志。更加注重学业的质量,要求学生必须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研究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五是融合精神。以色列高端人才培养还注重其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人才具备团队精神、民主意识,学术道德以及合作精神等。
以色列的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之一就是建立法规,从制度上投入资金鼓励科技、技术、学术创新。主要的措施表现为制定 《义务教育法》《国家教育法》《高等教育委员会法》《学校督导法》以及《学校审查法》等来对教育做出系统的规范,为国内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在一些经济和科技政策法规中提出了很多创新的鼓励措施和机制,其中包括《投资鼓励法》《以色列科学院法》《专利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中都对自主创新提出了鼓励措施和奖励形式,促进了高等人才进行行业领域内的创新研究以及科研探讨,有效的推动了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开展。
为了促进高校人才的公平竞争和良性科研发展,以色列国家层面建立了一些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三方面行为:一是由首席科学家负责科研投资管理;二是成立部际科技委员会;三是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科技计划体系。以色列政府共设立了13个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办公室分社委员会,成员囊括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帮助高端人才进行相关的研究,并提供风险资助。部长级科技委员会则由科技部长担任主席,引导教育部、工贸部、科技部、通信部等各大部门进行合作,共同组建国家的创新活动管理机构以及科技决策机制,建立合作的科技计划体系是指以色列每年都会制订相关的科技计划以及创新导向机制,形成生产、学习以及研究的统一机制,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水平。
大学是国家创新研究的主要阵地,也是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色列多会通过国家项目来引导高等人才进行科研创新,其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丰厚的研发资金以及研发经费的投入。研发重点为软件技术、纳米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生命科学技术等领域。这些国家级项目的规划、开展、运行以及管理都有一定的法律规范。而以色列的国家科研创新高地以及创新平台的建立也为创新型的人才提供了发展阵地和平台。例如2011年,该国提出了鼓励科研创新的新平台——“创造未来工程”,该平台建立了20多个高端领域的研究中心,主要目的是攻克尖端科研课题,此类平台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以色列的高端人才注重将自己所做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为了将产品开发与科研成果相互融合,以色列的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学校附属的企业和工厂。当然,企业和工厂多依附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在以色列的很多高校附近都会存在一些高科技产业园。在产业园中,学校的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接触企业的实际生产,同时对学生研究的成果也可以尽快的进行开发和投产。以色列的高校之所以能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与其校企的科研转化机制密切相关。
以色列对创新型的人才形成了一套非常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具体的培养方式为:首先是建立针对独特能力学生的鉴定程序,实施特殊天才培养计划。天才培养计划是从学前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甄选和培养,各地会设立专门的艺术特长学校培养该类天才。其次是特变注重突出培养数学天才。以色列一直都注重数学方面的研究,每年都会选出全国范围内的数学天才进行专项培养。再次是对博士生培养制度相对较为严格,实施严出制度。博士培养相对较为严苛,多会进行很多的学术活动,要掌握最新的科技水平以及信息知识,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创新型的技术以及学术研究。
以色列教育资金投入巨大,拥有独立健全的立法机构和相关法制法规,国家积极开展创新培养项目和计划,鼓励全民进行科研创新研究。加之严格的人才培养策略和甄选机制致使以色列优秀人才辈出,科研技术水平较高。其教育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值得我国参考并借鉴,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以及科研创新途径提供了参考范本。
参考文献
[1]张彩云,毕诚.以色列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3(12):6-10.
[2]李新元.以色列教育中的“创新”理念[J].基础教育参考,2007(11):43.
[3]李新元.以色列的教育理念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基础教育参考,2009(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