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近年来发展特征

2018-03-07 02:2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运动队体育事业竞技

李 奔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

近年来,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很多高水平运动员都在高校中脱颖而出,就在不久前第十三届全运会中,北大运动员郭钟泽夺得男子400米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天津体育学院赛艇队队员李晶晶获得女子四人双桨金牌。

自1987年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开始,伴随近年来竞技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曾经的清华学生运动员胡凯和王颖分别获得男子100米和女子三级跳远金牌,清华跳水队还为国家队输送郭晶晶、李成伟、周吕鑫、何姿等很多跳水优秀人才,天津体育学院近年来赛艇、橄榄球等项目多次在国家最高水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能充分反映出多所高校拥有发展竞技体育能力。

随着国家体育体制不断完善,渠道不断增多,高校竞技体育不仅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中,极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条重要途径,既可以为我们国家培育出高素质,高精尖体育人才,又可以使得我国竞技体育不断星火,得到可持续,可传播的健康发展方式。其实质一方面是能把我国数量庞大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融入到投放到校园当中去,也可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下竞技体育人才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推进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所以加快高校竞技体育运动队发展并努力构建与国际同步、与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相匹配的,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既是国家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和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发展之需要,也是完善高校竞技体育自身不足之必备前提。

高校竞技体育完全可以成为也已经部分成为很多高校的特色,可以说是一种国家的新概念,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从03年就开始了摸索,国家体育总局把培养大学生运动,这一任务转交给教育部,这代表着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制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调整。面对竞技体育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就应该承担起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这一光荣使命。回顾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高校竞技体育,从早先的,在我国高校内生根发芽,如今早已是参天大树。

竞技体育在高校体育中不仅是我国竞技体育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是高校名片与代言品牌。如何做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是国家重大攻坚项目,不但关乎于中国体育体制大改革,也是中国全民体育战略中重要实施部分。

近年来,高校竞技体育不再拘泥于体操,足球,篮球,排球等高校体育“传统”项目以及大众项目。像赛艇,攀岩,橄榄球乃至于桥牌等小众竞技项目也慢慢开始走进高校竞技体育。这无疑为高校竞技体育和高校体育事业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水平层面,高校竞技体育也逐渐走出高校竞技体育圈和挂名运动员兼学生战略,许多国家级专业运动队队员开始真真正正进入高校竞技体育,从而成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学生运动员和学生体育运动员。高校竞技体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局限于在高校间互相切磋,如今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员越来越多的走入了全运会等专项比赛的决赛圈。许多运动队和运动员,以学生兼运动员身份出现在高水平赛场上。多年来高校竞技体育,经过一辈又一辈体育人共同耕耘和努力,终于绽放出绚丽花朵。本届全运会,以天津体育学院为首及众多院校为本省、市获得金银铜等多块奖牌。高校运动队是体育比赛中一种亮点和特色,中国竞技体育不再是体工队战略模式,多层次、多体系、多渠道运动员培养模式也必将为中国全民健身计划、建设体育强国计划交上一副完美答卷。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不光能解决中国运动员文化水平低下问题,也能解决高校运动员职业化问题,部分高水平高校运动员在校就学期间就已经代表省事参加全运会,甚至奥运会。这也为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提供巨大积极作用,许多运动员毕业后可以直接以大学生身份进入职场或直接进入专业运动队。

总结当前高校竞技体育有六大特点。

第一:现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仍处于发展时期,体育竞技的管理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教育局联合管理,高校内部管理处参与管理,但其地位在独立和非独立之间,所以管理方法和制度需要完善;第二,高校在体育竞技方面的人才培养还不均衡,专业培养体育竞技的高校数量少,在高校中占比例小,而且范围分布广且不均衡;第三,高校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以高水平运动队为主,运动队培养方式经过多年发展有一定的成绩,总的来说趋势较好,但还存在一定问题;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理念;第四,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高校软硬件资源较为丰富,十分有利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但就目前形势,高校却不能单独承担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任;第五,竞技体育培养需求会逐渐促成竞技体育培养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目前双轨体制是制约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首要原因,双轨体制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目前加快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改革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转型关键;第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要向多元化和多样化转变,高校要根据学校特点和资源进行适宜模式的构建。

高校竞技体育是在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下发展而来,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地位来看,其不可估量。大学生既是祖国之未来,又是我国体育事业后备军。一方面,高校竞技体育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强大学生的竞技体育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其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体育水平的高低。竞技体育如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是否发达、国力是否强盛鲜明标志之一。高校竞技体育是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大环境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呈现优良发展趋势,无论是在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数量上还是参加世界大型比赛规模上都取得长远发展。

高校竞技体育文化特征有:力量、温暖、情怀、影响以及时代性特征、先导性特征、娱乐性特征、渗透性特征、吸收、融合性特征、创新性特征、全面教育性特征。高校竞技体育根据内涵可分为物质文化、竞技组织文化、中层竞技行为文化、竞技制度文化、延伸层次竞技意识文化和深层竞技精神文化。高校竞技体育根据表面形式可分为开放性表现、创新性表现、聚散性表现、品牌效应表现、多样性表现、层次性表现、高素质性表现。高校竞技体育通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宽容心怀、树立顽强拼搏精神、塑造高尚道德情操,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创新与发展、体育产业不断壮大、高校体育不断深入各大校园,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促进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重要战略之一。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是否能健康发展,其外在表现为是否能在世界大学生大赛上与国际高校体育强国相抗衡,在运动成绩是否能保持世界前列;这取决于是否遵循竞技体育人才和教育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律,扬长避短,整合有效资源,促使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提高。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一路发展历程和竞技体育的弊端来看,我们应该积极寻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思路,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我国高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要求。我们可以从确定目标定位、制定竞赛体制与制度和管理体制、培养教练员水平、运动员选材等方面着手准备,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提出采取有针对性解决对策。为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服务,使我国高校具有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能力,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水平,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运动队体育事业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竞技精神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