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8-03-07 05:42傅红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政治课政治思想

傅红冬

(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培养公民基本政治素养的综合性、基础性课程,将政治认同教育作为其价值目标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其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1]。政治认同是把社会成员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教育,是从根本上提升公民的政治认同,增强对我国的制度、政党、道路、理论的信念感的有力途径。

1 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政治认同教育的现状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实施政治认同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各个要素都处于优化状态,那么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充分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1.1 政治认同教育物化为一种智育

政治认同教育要想得到理想效果,离不开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之中,这一与“育人、成人”直接相关的部分,却出现了与智育相似甚至完全趋同的现象。教师为了顾及学科的系统性,适应学科的理论化特征,花费大量时间讲授那些理论体系和概念,将本该由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公共参与等实践活动而感知的认同对象通过简单的文字陈述的方式,或是不符合学生接受规律的方式灌输给学生。

例如,在讲授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大多是直接让学生在书上画出定义读上几遍,或相对更好的是播放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视频给学生一个直观感知,但是视频当中交杂的各个环节、不同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学生的辨析负担。对于初了解这一制度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将不相关元素不自觉地加入进原本准确的定义里,并且这种初始印象会影响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这种脱离了人性的、空洞的道德规范、理论教育,恰恰是减少了学生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价值观等之间的情感共鸣,降低了学生的认同感,遏制了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进程。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对话方式,在如今的思政课中依旧普遍存在。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手段的呈现三个方面,尚未真正顺应如今课程改革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温度。

在教法层面,使用率占前三的依旧是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且比例大大高于研究性、问题式、社会实践式这些既符合学生思维递进规律,又能直观体验的方式。在这些传统教法占主导的课堂中,当对学生进行与政治认同教育相关的课程讲授时,往往呈现的就是一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教学现象。

在学法层面,学生自主性欠缺。表现为:单纯记下教师整理的理论体系、框架、强调的重难点而未理顺各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课堂当中需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的较少,特别是在政治生活、哲学模块中,学生完全就丢失了问题意识。这些都足以说明,在教学当中,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和主动意识。

以传统为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不仅没有将政治认同教育内含的深层次理论表述清楚,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疲劳感,模糊了学生对核心问题的认识。

1.3 教学内容带有滞后性,缺少话语的时代转换

教学内容作为联系教学活动双方的纽带,其在政治认同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作为教学内容的一大重要参考来源——教材,却呈现出了明显的滞后,其主要问题就表现为内容与时代脉搏、学生生活有一定疏离。例如,在与政治认同教育直接相关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框题中,书本上的案例已是多年之前。在现代化发展如此迅速的时期,案例中反映的个别问题现已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矛盾,因此,它已不具备典型性。当遇到与时政紧密相关的课题时,能够将社会热点带入教学之中,然而却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产生“这些事情都是社会组织、国家机构的事情,是他人的事情,与我无关”的错误观点。政治认同教育一方面需要去教化学生抛弃此类错误观念,另一方面在本身的教学活动当中也出现了同类的问题。

1.4 教育影响渗透性不强,无法实现真正的政治认同

从政治认同观念的形成到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实践过程,是教育影响不断深入、内化的过程。由于已经物化的政治认同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政治认同的认知,但学生形成的仅仅是浅层的、短暂的印象。比如说,学生在参与课堂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等活动中,表现出的参与度、对发生的典型社会案例的关注度,以及调动所学内容的灵活度都明显低于期望值,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在对某一种政治观点、政治现象发表意见时,虽然在课堂上表达了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的赞同,也用完美的理论答案发表了自己的缘由,但在具体的模拟实践当中,其真实效果却大多背道而弛。比如说,在探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书本上条条框框的知识说得头头是道,但引导学生对优越性进行深入剖析,设问“你个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时,却很少有学生结合自身真实情况进行深刻阐述。这就说明,学生的政治认同很多还可能只是虚假的政治认同。

2 增强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将政治认同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之中,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升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有力途径。从长远来看,思想政治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注入新血液,其发展实质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2.1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新旧好坏对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新且良好的教学观念,能够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创新,促进思政课教学的良性发展;而陈旧且不当的教学观念,则会使教学原地踏步,甚至误人子弟。因此,转变教学观念,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首要因素。

教师转变单纯理论教学的观念,树立立足时代和学生实际,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行为能力的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教师淡化应试教育的观点,把学生看作是真正独立的、有主动意识的、处于发展过程之中的行为主体。在教学实践当中,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

比如说,对于一些内容结构相对不是特别复杂的章节,可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把教学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这一方法,在与政治认同教育相关的理论章节的学习上具有显著意义。学生分组充当教师角色,课前每组自己收集相关教学资料,设计教学环节,在这反复揣摩的过程之中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理论。然后学生自己充当小老师开展短时间的实际教学,一方面在角色转换过程之中增强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在与其他组别交流经验的过程当中提升认知深度,增强认同感。

2.2 创新教学方法

2.2.1 以问题对话带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对自己熟悉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查或是有条件地亲自参与经济活动,发现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缺陷与优势,整理第一手材料。然后教师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市场。学生在课堂中自由模拟表演各种市场交易活动,逐步揭露出诸如“跳楼价”、短斤缺两等损害市场正常活动的行为,当出现秩序混乱的时候,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尝试探索问题发生的缘由。既增加了学生的社会阅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又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之中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以及我国实行宏观调控的现实意义。

2.2.2 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剖析相结合,引领学生进行辨析式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正视疑惑并澄清相关理论。教师既要说明政治观点本身的合理性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又要从学生现有的政治认知程度出发,事理结合,教会学生辩证、全面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说,在认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政治观点上,教师采用辩论的方式,设置议题 “我国是实行民主好还是专政好”,讲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结合实例阐述民主与专政各自的特点与历史上相对应的真实例子,最后共同总结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要求与现实意义。

2.3 优化教学内容

教育双方作为现实的人,是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就必须将其还原于生活,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3]。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把握学生的真实状况,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取与编排,将政治认同教育合理融入学生所感兴趣的信息和生活领域中,由此起到多种不同效果。思想政治课要紧跟国内外形势,深入把握时代脉搏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加以评析。选取具有深刻价值内涵的人、事、物,与学生的真实感悟相结合,以“情”动人。例如,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以插入学生结合热点问题、生活经验自编自导自演的公益短片;介绍富含历史文化内涵、价值底蕴的文化成就;播放人文类综艺节目;让学生自己介绍有突出社会贡献的名人故事等。与一味讲述晦涩枯燥的理论相比,富有人文情怀的叙事具有可观、可感的特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移情共鸣,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温度。

2.4 提升教师素质

由于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将教学落到实处,必须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两大方面。政治素质是一个政治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思想政治教师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还肩负着将人民的意志传递给年青一代,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任。如若教师本身都缺乏政治素质,对我国的政治表示不认同,那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更是无从说起。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一种自觉意识,自觉地在生活中培养和形成稳固的政治认同,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通过自身的言行传递给学生,充分发挥施教者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个现实中的典型。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逐步增强自身的教学感染力。既能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技能影响学生,又能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愉快振奋的情感体验,自觉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表现出一种模仿的倾向性。

3 结语

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变化的背景下,要做到真真切切地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除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这个主阵地作用之外,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多管齐下,久久为功。逐步将政治认同教育贯穿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形成稳固的政治认同,鼓励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建设的伟大进程之中。

猜你喜欢
政治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