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动画教学中伦理教育的缺失溯源

2018-03-07 05:42姜倩马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伦理动画受众

姜倩,马力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 411105)

当代国产动画受到后现代文化和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面临“文化模糊”的危机,以至当代动画传统价值失范、伦理精神缺位,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动画教育,动画教育不仅是培养具有市场性的专业人才,更应该在教育中渗透着对传统人文精神和伦理责任的关照。

1 伦理失范的社会影响

动画以虚拟时空、荒诞故事、形象怪异、意象诗意等个性表征替代道德自律的价值取向,动画市场的道德失范不仅是社会影响,同时制约了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动画产品作为娱乐产业的重要部分,极速发展成为整合产业,为了快速适应已被日美动画滋养的受众,国产动画只能采取淡化或否定动画本身的人文关怀;再者,在政府扶持的大环境下,动画产量及制作规模在产业化运作中远超日美等国,但作品质量和本位意识却相当匮乏,出现不少文化意识淡薄、对西方伦理盲目认同、价值观混乱的作品;最后,各院校开设的动画专业在近十年内数量激增,基本聚焦于动画技能的培养,对动画人才的核心素养关注较少。可见,动画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的社会伦理下滑乃至缺失的代价。

2 动画教学中伦理价值缺失溯源

教育本身是一种善的伦理实践,“它指向教育实践中的善恶矛盾和道德规范,包括,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规范伦理和教育德行伦理两个基本向度”[1]。我国高等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导致高等教育的极端关怀工具化、市场化,对人本伦理淡化,这些与高校大规模扩招快速发展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动画行业在盲目追求产业发展的数字同时,影响了动画专业教育对于“用”的理念解读——即过度注目实用与功利的取向,虽然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恩华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教育绝不是依附于经济、依附于政治的从属物”[2]。针对高校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笔者找到以下根源。

2.1 原生课程的伦理异化

中国动画专业发展较晚,2003年开始逐渐升温,在教材的选择上基本沿用西方和日本的原始资料。例如:《日本动画领先世界的奇迹》(山口康男著)、《动画时间的掌握》(哈罗德·威特克著)、《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威廉姆斯著)、《日本东京动画学院教材:动画基础》(川ひろし著)等。21世纪后的高校动画教材基本与早期“中国学派”的经典教材——《活动卡通化法》(沈子丞著)、《动画资料集》(戴定九著)、《线画技巧》(八一电影制片场动画队编著)等书籍——之间存在一种断层状态。

就在教材出版泛滥的今天,部分出版社编写的动画教学类书籍,依旧由日美教材中东拼西凑所得,教师课堂所选用的案例、方法缺乏原创性和本土伦理认同,本位意识的优秀教材屈指可数。受到日美原生课程和教材的影响,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对于各国动画优劣、高低的分流;另一方面,受到教材中意识形态和外来动画幻想魅力的综合影响,学生在创作中易于屏蔽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选取;再者,我国动画教学内容与教材中课程功能主义的“实”远远大于教育本位的“道”的追求,出现课程窄化、目标单一的现象,导致无创新性的教学决策中。

2.2 动画受众潜在心理需求引发伦理危机

动画市场的多元化反映了动画受众心理动机的复杂性,其中寻求释放压力、心理寄托、了解两性等动机占据的比重较大,它们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触及动画的伦理底线。动画活动又潜移默化影响着受众的伦理观念。其中,部分青少年受众对于动画与现实之间的边界认知模糊;在人生观、价值观、处事观等观念产生的影响程度中,动画中建构的权力意识对受众生存价值影响较大;另外,动画主题渗透着大量宗教意识和神秘体验,对受众形成生死观、民族观、自然观有着深刻影响;最后,动画中行为模式影响伦理行为的形成,使其成为行为范本,颠覆传统伦理观念。

可见,全方位发展创作者、受众面对伦理危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教育中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伦理意识,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辩证处理“真善美”的内在关系尤为重要。

2.3 动画创作的伦理阻力

动画本身具有“狂欢化”的思想内涵,动画中的伦理表现于各国动画“跨文化特性”的伦理对话关系、想象与现实的伦理关系、创作者及受众的个体自由伦理与公共伦理的关系等方面。然而,中国传统及当代伦理精神也给动画创作带来了一些伦理阻力,传统儒家伦理为中心思想虽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但由于小农经济和封建社会秩序的制约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中国当代伦理的固守传统和极度娱乐化的双重走向,制约了动画伦理精神和动画创作的良性发展,后现代“虚无主义”“去道德论”不断解构动画文化内涵,从而掩盖缺乏想象的伦理精神事实。

3 当代高校动画教育中的伦理反思

第一,重建符合我国现状的动画教育体系。动画教育应该建立在本土文化自信、自觉和创新上,重新审视教学理念的适应性;不断修正人才培养目标;将伦理道德评价纳入原本单一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在专业培养上加强民族文化价值的导入,从而提高动画从业人员的责任感、道德意识及审美修养。

第二,辩证地审视外来动画文化。动画的跨文化传播性使得国产动画拥有许多机遇和挑战,动画情节中增加了“怀疑容忍度”与“悖论合理性”,通过重构、隐喻、象征搭建出一个遮蔽了文化身份的、看似超越文化的新世界。面对外来动画影像及各国动画“跨文化传播性”背后的文化差异,高校教学应采取辩证思考的方式。

第三,动画也需要相应的伦理批评和伦理指向。这里有两层维度:其一是运用普遍伦理原则和伦理范围考量动画的道德性问题,得出动画中应然的伦理价值。其二是分析动画影像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所引起的道德悖论的解决,建构伦理危机下的应对机制。将伦理批评融入动画影像乃至动画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对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面对全球化挑战,以伦理自信推进和支撑文化自信无疑是精神层面的力量转化。高校动画教学承担着提升国产动画的“最大维度”影像之美——即想象美、符号美和伦理美的重任。高校动画教育需要回复人本、观照文化、适时反思、承担责任,并实现教育回归完善人、发展人、解放人的应然和实然。

猜你喜欢
伦理动画受众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我的动画梦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