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的衔接机制研究

2018-03-07 02:2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三观政治课阶段

董 平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 130112)

1 引言

学生的教育经历均是分阶段进行,以便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漫漫人生路上,每阶段的学习生活经历截然不同,不可否认的是,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鲜明特点。对应其不同阶段,教师做出相应的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学校的日程生活和课程中,潜移默化得影响学生,学生作为尚在成长的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形成完整且良好的体系。思想政治课作为从小到大均有的课程,拥有着完整的体系,并贯穿于整个学生生涯。从高中到大学是学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如何有效得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做好课程衔接十分重要。

2 教学衔接

“教育衔接”是指依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状况、知识水平和道德发展,在保持各个教学阶段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通过多方面的教学交流和教学合作,寻求不同教学阶段之间对接的层次性和连贯性,以充分利用前一教学阶段的教育惯性,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了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与高中的思想政治课需要紧密衔接,在学生三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积极引导作用。

3 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衔接存在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基本构建了相对应的衔接体制。尤其是近几年课程改革后,两者之间的课程衔接较之前已经取得较大的突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研究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但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以及课程改革时间相对较短,高校思想政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尚存在一定问题。

3.1 教育体制:升学压力阻碍了教学衔接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一切目标以高分为主,高中生存在着相当大的升学压力。虽然素质改革后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并不明显,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注目使得高中生注定为了成绩奔波。高中教师为了学生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无暇关注课程衔接问题,更多的是努力思考如何让学生牢记知识点。在高考压力面前,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来理解思想政治课,未曾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步入高校后的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课程面前,已经形成思想政治课无趣的思维定式,而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并未有较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3.2 教育目标:目标设置层次性不强

学生处于发展之中, 不同的阶段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课采取渐进性内容,日渐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则由于升学压力,学生和老师都不曾深入了解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更多的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教师因为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发展的特点,更注重知识点的内容。而高校的思想政治课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较高中时期有了相对的改变,整体上依然是知识为主,忽略了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

3.3 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不完善,内容简单重复

互联网时代,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们乐于探索未知的区域。而高校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简单,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无法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获得相应的乐趣。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本内容相对于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本有一定的重复,知识变得更多,使得高校教师在教学压力面前,无暇他顾,并未采取充满趣味的教学,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衔接相对薄弱。

3.4 教育方法:课程改革相对滞后

时代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换代周期变得短暂,相应的课程改革并未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无法否认,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相应的成效,但课程改革的成果多体现在论文上,并未在实际教学中展现出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与高中的思想政治课都意识到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却因为两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谈,所以课程改革依然相对滞后。

4 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衔接对策

4.1 紧随时代发展,做好课程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把舞台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去理解、学习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解决学生现存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的正确三观。做好教材修订,完善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在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得在课堂上运用先进的设施,创造良好的教学体验,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2 课本衔接把握学生阶段性特点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萌芽阶段,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自我意识迅速增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解决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盲区。而大学是形成个人三观的重要时期,学生追求特立独行,独立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心里问题多发,渴望得到认可和理解。高中与大学的思想政治课课本要做到层层递进,并且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撰写教材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课本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感染力。

4.3 教师注重个人综合素质提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能依照传统教学模式——照本宣读,要充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各种知识信手拈来。在教学中与学生充分互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而且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学习和传播思想政治课理论,加强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做到有所取舍,在思想政治课上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学生良好三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做好衔接工作。

4.4 加强大学高中教师交流

大学和高中教师往往各自为政,独立存在。想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必须加强两者交流,建立两者间的沟通机制,共同探讨和推荐高校思想政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之间的衔接,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交流,为大学和高中教师提供不同的视野,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课衔接的积极作用。

5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做到有效衔接,社会、教师、学生都要贡献自己力量,循序渐进得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工作,使得思想政治课不再是“假大空”专场,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和道德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意识。

猜你喜欢
三观政治课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五毛钱的“三观”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