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春华
旧时春节,镇江城乡有“唱麒麟”贺喜气的风俗。
“唱麒麟”,又称“送麒麟”“跳财神”,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但由于人们历来视麒麟为吉祥神兽,主太平,送祥瑞,能给人们带来丰年、福禄、多子、财运、长寿与美好,所以千百年来,“唱麒麟”的习俗从未间断过。
“唱麒麟”所用的麒麟,是用细竹子扎成,外糊五彩金纸,高约一米,长约一米半,通常固定在长条凳上或用竹架支撑,由“唱麒麟”艺人扛在肩上。麒麟从外形上看像鹿,头上独角,全身鳞甲,集龙头、凤尾、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麋身为一体。扎好的麒麟,身披金麟,脚踏祥云,威风好看。麒麟影响力虽不及龙凤,但名气也不小,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到哪家,哪家就能多子多福。因此,旧时每到春节镇江东乡的大港、黄墟、姚桥等地的民间艺人、村民便自发组成“唱麒麟”班子,到镇江城里和周围乡间“唱麒麟”,从大年初一下午一直唱到正月十三。清末民初,镇江城西门大街(现为大西路)商铺一家挨一家,正月初四到初六,“唱麒麟”声不绝于耳,围观者众多,场面热闹非凡。
“唱麒麟” 一般由五六个人配合进行,一人扛着麒麟引路,一人随后挑着箩筐讨食品、喜钱,另外三四个人分别手拿大锣、堂锣、钹、鼓,分站在麒麟两旁,走街串巷,见户便唱,一家不拉。每个“唱麒麟” 班子均设有主唱,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主唱这一角色的,除了嗓音响亮,还要有“捷才”,思维敏捷,要能看到什么唱什么,随机应变,同时还会跳出各种幽默的舞蹈动作。唱时,一个先独唱,然后齐敲一下锣鼓,合唱最后一句。唱的内容不定,有临时自编的,也有传统固定的。可以是新年贺辞,也可唱生产农事、育子敬夫、商家财运;可以咏叹古人,也可以唱故事,祝福主人吉祥如意,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
别看“唱麒麟”者是土生土长的乡里人,但他土得有学问,土得有风趣。可以说,镇江东乡的“唱麒麟”和我国以《诗经·国风》为源头的民歌是一脉相承的。这可算是镇江东乡文俗的一绝。
麒麟调每段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开头用“锣鼓一打”引入,第二句是唱见到主家的东西,如房子、大树、家具、门对、欢乐(贴在门头上的剪纸)、猪圈、鸡窝等,第三、四句是吉祥语。这就要求“唱麒麟”人认真观察主家状况,选择合适的词来赞美人家。如恭维主人家:“锣鼓一打咯喳喳,我家麒麟笑哈哈;我问麒麟笑什么?它说来到富贵家!”恭维主人家的孩子:“锣鼓一打咯才才,主人家里两小孩;一个小孩做高官,一个小孩发大财!”看到孕妇,就会唱:“锣鼓一打咯排排;大红欢乐贴起来,朝里刮刮生贵子,朝外刮刮要发财!”总之,麒麟词不仅喜气、顺口,而且风趣幽默。看到哪家贴黄门对,说明人家去年有人去世,这些人就会自动绕过去,这也是对人家的尊重。
“唱麒麟”的班子到了人家门口,将麒麟放在门前,敲锣打鼓大造声势,讲究礼仪的主人,会搬出板凳让他们坐下来慢慢唱,并放鞭炮表示欢迎,乡邻们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喝彩,十分热闹。“唱麒麟”则边唱边舞大唱恭维词,祝贺人家新春大吉大利:“锣鼓一打咯才才,这家今年发大财;五子登科挂金榜,鸡窝飞出凤凰来!”唱完几段后,挑着箩筐讨食品、喜钱的人会来到主人面前要钱,但由于是新年,大家都忌讳别人向自己要钱,因此不能说“给钱”,只能说“发财发财”。主人听说发财发财就知道是要钱了,大方的富裕人家只要主人高兴,“红纸包”里封的喜钱绝不会少给,平常人家也会给些云片糕、小桃酥、馒头、包子等茶食。遇到吝惜不愿给喜钱、食品的主家,就会唱:“锣鼓一打咯抖抖,托盘哥哥听清喽;如果大妈不肯把,跪在地上磕个头!”如果嫌给少了,不能说“再给点吧”,会说“添发添发”。
“唱麒麟”在一个村上唱的内容往往不尽相同,所以在之前要认真编排,准备上百段麒麟词,因为“唱麒麟”的来了,一个村上的人通常会跟着听到底,唱相同的段子会被人笑话。偶尔也会出现两个麒麟班子同时来到一户人家的情形,“锣鼓一打咯喳喳,两班麒麟到你家;一班麒麟来送子,一班麒麟来送财!”你唱一段,我唱一段,别有一番情趣。
镇江城乡“唱麒麟”还有一个奇特的社会习俗,那就是正月十三“送状元”,又称“麒麟送子”。每到上灯节前夕,麒麟班子一帮人总要事先排一排,看村里谁家新娘婚后还没有生育,到了十三“上灯节”这天晚上,就扛着麒麟敲锣打鼓,到该户“送状元”。那时麒麟放在堂屋正中,麒麟的背上便会坐着一个胖胖的身着彩装的 “状元郎”。“唱麒麟”的人围坐麒麟四周,看热闹的人则挤满堂屋。当唱到高潮时,捋下几根“麒麟胡须”往新娘子衣襟里一揣,主人家便讨了吉利,“红纸包”、茶蛋、糕点、香烟心甘情愿地往外抛。如果这一年新媳妇真的怀了孕,那可是不得了的大喜事,生了孩子,手头宽裕的人家要办酒,宴请麒麟班子人员,手头紧一点的也得登门送“红蛋”表示感激,孩子的名字,往往会叫“小麒”“小麟”。
镇江年俗“唱麒麟”,唱词虽说俚语,却亲切有味,唱出了美好的祝愿,唱出了节日喜庆的气氛,唱出了乡土的情调,令人回味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