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玲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为了探寻最佳的冠心病治疗方法,本研究探究分析了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50例,其中,甲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4~79岁,中位年龄62.3岁,病程(3.4±1.3) 年;乙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1~78岁,中位年龄61.5岁,病程(3.3±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所有冠心病患者常规西医疗法进行对症治疗,让患者口服100 mg/次,1次/d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 mg/次,3次/d的硝酸异山梨酯片;40 mg/次,1次/d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并且依据个人病情的需要,给予其他对症治疗。
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基础上给予乙组配合中医进行治疗,给予患者10 ml/次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然后配合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1次/d,治疗时间期限为2周。
患者的疗效结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临床效果。其中治愈:患者患者CHD临床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冠心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冠心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有效:与治疗相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各项体征项目检查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所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重,没有好转迹象,各项检查结果也没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有效率。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一段时间后,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乙组各项治疗后症状积分(心绞痛、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显著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肠胃不适4例,头晕头痛2例,乙组治疗后发生肠胃不适1例,头晕头痛1例,乙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改变。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比较 [n(%)]
在本研究中,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通过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输送到患者的体内,药物的作用可以对稀释血液黏度、阻碍血小板聚集、对患者体内的心肌内皮细胞微循环进行改善,将堵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再加以西医治疗方法对症配合治疗,可以调节患者疾病累及的周身器官功能,逐渐改善患者体征,纠正身体血气循环,缓解并控制病情发展,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本研究对患者实施实施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效果对比,其结果显示,经治疗一段时间后,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甲组(P<0.05)。乙组各项治疗后症状积分(心绞痛、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显著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疗冠心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症状,降低了不良情况的产生,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1] 熊永泉,邹淑开,李素婷.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59.
[2] 许继艳,常秀武,丁瑞峰,张丽娟,陈 锐.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