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丢的A股和被干锅的新三板

2018-03-07 07:18田茂永
首席财务官 2018年3期
关键词:三板A股交易

如果说连A股都迷失走丢的话,规模早已破万家的新三板市场在2017年又有什么样的新变化呢?

过去一周以来,我的微信朋友圈基本被两类信息攻陷。一类是突然蹿红的日本小游戏《旅行青蛙》,满屏尽是“我的蛙儿子已经一天没回家了,这货不是走丢了吧?”,或者“蛙儿子好几天不着家了,这吃货不是被干锅了吧?”,小清新的俏皮不断;另一类则是“乐视巨亏116亿”、“獐子岛的扇贝又游走了”、“皇台酒业的100万瓶酒谜之挥发”、“2016年度亏损王石化油服续亏106亿元,净资产惊现巨额负数”、“ST保千里亏到不知道能亏多少”、“巴士在线亏得连董事长都失联了”,窝心剧集天天上演。

拜追究乐视IPO造假的老账所赐,A股IPO审核越来越严,最近的过会率恐怕要在3成以下。对于熟知A股过去30年波动套路的投资人而言,从2017年年中以来,A股这只旅行青蛙的行走路线和历史轨迹渐行渐远。监管政策的趋严、第三方机构的责任加重以及市场流动性的长期不足,很可能会将二八法则进行到底,大多数平庸的上市公司也许很快会“仙股化”,终其上市一世,也不过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再也不会有牛市一来鸡犬升天的景象了。从积极的视角看,这反倒是走向市场成熟的必经过程,只有“仙股化”才能退市常态化。

那么,曾被寄予厚望的新三板又如何呢?我的观察结果是,新三板已经被“干锅”了。其一,走调的做市商制度彻底形成多输局面,从2017全年走势上看,新三板成分指数一直下滑,三板做市指数表现低迷,指数年度涨幅为-10.81%。如果一个制度从设计的根子上就不是多赢架构,看似稳赚不赔的券商,也许不过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其二,融资能力日渐萎缩的新三板市场正陷入逆淘汰的初期。截至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新三板公司总计为11630家,全年下来退市企业数目达到709家,是2016年的十多倍以上。这些退市公司,除了明确公告冲击IPO上市的33家之外,其余基本上对新三板的市场活力已经心如死灰。

“干锅”了怎么办?加水?无论从一级市场的融资属性,还是二级市场的交易属性来说,新三板不仅难以吸引天量人民币超发下的增量资金,甚至连既有的存量资金也意兴阑珊。挂牌企业和场内资金的用脚投票,事实上已经给出了新三板的改革方向,那就是——灭火。

考虑到新三板在发行制度上的巨大创新效应,门槛过高的交易制度则又凸显监管机构的“父爱”泛滥。无论是500万元开户,还是1元开户,能否承担投资损失,在本质上需要看这种投资损失是在正常的交易条件框架内产生的,还是被恶意操纵、内幕交易、业绩造假等不正常的交易条件下造成的。如果是后者,显然无论投资门槛多高,都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救济(严管信批以及集团诉讼和赔偿的全面放开等),这才是要配套改革的重点所在。

猜你喜欢
三板A股交易
新三板·数据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新三板挂牌企业诚信档案
新三板拟转板公司最新动向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新三板:新三板挂牌公司近9000家
新三板:新三板挂牌公司近9000家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