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是笔大生意

2018-03-06 07:33沐兰
财经天下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水母青蛙旅行

沐兰

“治愈”在中文里是一个动词,但在日语里已经成了形容词,而且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大多都明白“治愈”形容的是什么。比如苍井优的笑容,午后一杯咖啡的闲适。

但是我第一次在日本听到“治愈”这个词时完全不懂,结果彻底毁掉了我在一位年轻有为的日本创业者心目中的印象,教训十分惨痛。

那是我第一次去日本,访问一家被我们投资的日本公司,CEO正好会说中文。会议间隙,他问我有没有去哪里玩,我说去了江之岛的水族馆,尤其喜欢其中一个区域,贴墙安放着高到天花板的水族箱,房间里没有灯光,只有水族箱里有微弱的光,映得蓝黑色的水里每一只水母都格外清晰,可以充分欣赏水母游动起来的优美形态。

我兴致勃勃地翻出照片,CEO也充满惆怅地感慨说:“好怀念啊,当年我就是卖这个,这是我人生的第一门生意。”我热情地回应道:“原来你是做水产生意的啊!是出口到中国吗?我们最爱吃海蜇了!”

当时就感觉到气氛尴尬,CEO愣了许久,才从震惊中缓过来说:“是卖给日本,因为水母很治愈。”结果我把“治愈”误解成了“滋补”,继续问:“那要怎么吃才治愈呢?中国一般凉拌着吃……”CEO更加尴尬,只能跟我说:“水母是用来看的,看着很治愈。”然后岔开了话题,只有我继续一头雾水:光看怎么能治(zi)愈(bu)呢?

后来我明白了治愈的意思,才意识到关于水母的那场对话,相当于跟一个宠物店老板说狗肉火锅吧。我有点担心给那位CEO留下心理阴影,毕竟日本人是那么脆弱。

严格来说,是现代的日本人越来越脆弱,“治愈”这个词正是1999年之后才在日本流行起来。相应的,癒し系(治愈系)这个词也大受欢迎。男女明星都要走治愈系路线。像国内的某冰冰那样成天“艳压”红毯的路线在日本是行不通的。

看看这二十年来流行的女明星,一个比一个更邻家女孩,更笑容甜美更与世无争。最赚钱的女子偶像团体AKB48推出的女明星的标准就是“年级第三漂亮的女生”,因为数一数二漂亮的女生让人有压力。

连“寡人好色”这样的人类本性都让位给了对“治愈”的渴望,也难怪日本连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全国进入“低欲望时代”。

为了解决严峻的人口危机,日本政府委托一家游戏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游戏中,玩家要像留守老人一样给自己的孩子—一只青蛙准备行囊,看着他说走就走地出去旅行,望眼欲穿地等他寄照片明星片回来,最开心的是看着孩子带回了土特产。完全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心情啊!所以,如果连续一周玩这款游戏,政府就会锁定这名玩家是“高度生育可能性”,会写邮件以及安排社工跟进,鼓励玩家在现实生活中生一个孩子。

以上这一段,纯属编造,来自“洋葱新闻”,不可当真。但这款游戏确实存在,而且在中国爆红。

不用列举数据,每个人只要看看这只小青蛙是如何在朋友圈里刷屏就可以体会到游戏的火爆程度。不需要抽SSR,没有升级,没有PK,没有任何一样国内玩家习惯的玩法,就是简简单单地种草、换干粮、给小青蛙带上干粮旅行。

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很治愈”啊。缓慢的节奏,充满童趣的画面,对小青蛙的牵挂想起了“意恐迟迟归”的父母之心。

一款连中文版都没有的游戏,界面文字全是日语都不是障碍,就因为“治愈”掳获了中国玩家的心。

有意思的是,在《旅行青蛙》火爆之前的一款大热的手机游戏也是治愈系的,叫《恋与制作人》。游戏主要玩法,就是和虚拟的四位游戏男主角谈恋爱。

明明知道那只是一个虚拟形象,可是在虚拟男主角生日的时候,有女玩家会一掷千金,在城市的高楼墙体上打出广告,祝游戏里的“李泽言”生日快乐。

残忍地说,这个承载了万千少女的梦想与爱恋的“李泽言”比娱乐明星还要虚无缥缈。娱乐明星好歹还有一具肉身,游戏里的“李泽言”不过是几张图片几串代码,“他”连人都不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爱着“他”呢?

要在现实中认识一个人真的不难。可是,忙碌的现代生活,有哪位男士能做到深情款款地每天跟你说一段晚安、聊天陪你入睡?谁会每一次都在第一时间甜蜜地回复你的微信?别说男人做不到,谁要这么要求我,我也做不到啊。

所以不要以为被这两款游戏俘虏的都是无知少女,其中绝大多数是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女性。

不是说国内婚姻的常态是“丧偶式育子”“婚内单亲”么,老公要挣钱养家,老婆对温情和浪漫的需求就只有交给游戏了。每晚孩子做功课的时候,慈母一秒钟变母夜叉。

还是手机里的小青蛙听话又可爱,不旅行的时候就在家里乖乖看书吃饭做手工,看着又萌又乖巧的小青蛙才可以平复一下今晚辅导儿子做作业时熊熊燃烧的怒火。

有意思的是,这两款游戏都与日本有关。《恋与制作人》模仿的就是日本流行已久的“恋爱游戏”,《旅行的青蛙》本就是日本公司的产品。

不少自媒体反思,为什么中国做不出这样的游戏?我觉得就是思路的不一样。

中国在极速发展的道路上策马狂奔了几十年,时代裹挟着绝大多数人,我们的人生就像曾经火爆的游戏一样,要攒钱,要买更好的装备,要更快地升级,要和人一对一地战斗,要达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要炫耀我们的成就……

而当时代的脚步放慢,物质需求已经基本满足,饿肚子的恐慌已经不存在一代人的记忆里之后,这一代人就会意识到,生而为人,原来精神和情感的需求如此强烈。

所以啊,馬斯洛老爷爷不愧是心理学大家,他的需求理论早就告诉我们,当生理性需求满足之后,人类就会上升到对安全感/情感的需要满足。

看看2018年元旦后在中国手机平台爆红的三样东西:有奖问答、《恋与制作人》和《旅行青蛙》,都折射出了对成就感、对他人的认可、对情感慰藉的强烈需求。

也许我们的企业该调整一下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方向,更多地考虑到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这一点上,日本“治愈系”的生意也许很有借鉴意义。

前几年流行的日式极简风格,背后的原理也是“治愈”。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一味地占有、堆砌只会让人疲惫不堪,极简风格带来的轻松明快更能抚慰我们的狠心。

延伸出来,近些年日本最流行的“断舍离”式的家庭收纳方法,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统统从生活中清理出去,减轻生活中打扫整理清洗的负担,也确实可以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我已经逐渐沉溺其中,打算这个周末就要彻底给家里来一次“断舍离”式的治愈。

又想到最近两周的EMBA学习,一门课程要我们围绕“改善睡眠”提出商业创意。一班几十个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高管,绞尽脑汁想出的各种点子,都只换来我们日本同学面无表情地评价一句:“这个在我们日本已经有了。”

一开始我们很不服气,还不断用新创意去挑战,于是日本同学告诉我们,日本有一种“陪睡”的服务,可以花钱聘请一个大活人睡在你身边——但是仅限于睡在你身边,没有违法的那种肢体接触,而且这些“陪睡员”还有政府颁发的执照。

听到这里,全世界的同学都拜服了。在“治愈”上,日本人绝对是走在世界的尖端。

我应该在日本好好观察学习一下,瞄准几个商机把日式治愈系的产品和服务带回中国,应该“钱”景无限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母青蛙旅行
像灯笼一样发光的水母
水母奇观
水母与风暴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小青蛙捉虫
它们可不是水母
谁能叫醒小青蛙?
夏日旅行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