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农场主培育实践与研究

2018-03-06 05:46黄瑛陈加龙王令俐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3期
关键词:高职

黄瑛++陈加龙++王令俐

摘 要:基于对农类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调研分析,从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术技能、领导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四个方面,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类专业学生为主体进行试点改革,探讨农类高职院校“精技术、善管理、懂经营的现代农场主”的培养,打造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复合型农业从业人员。

关键词:农类 高职 现代农场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c)-0225-03

1 现代农场主培育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如今,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跨越时期,《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培养出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使其成为第三次新的工业技术革命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面向未来,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加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1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提出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年4月20日农业部启动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吸引和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兴业,最终目标是通过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等系统培育,打造一支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青年農场主队伍。

因此,在职业教育发展和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中,农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新的目标。现代农场主是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是农民职业教育精英化人才培养的有益成果,增强农类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出“精技术、善管理、懂经营的现代农场主”,既是农类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又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农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项目组成员根据本校近3年农类专业一志愿率与专业录取调剂情况、农类各专业转专业情况,近4年的麦可思报告,对农类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出如下问题。

高职院校农类专业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农类专业的一志愿录取率相对较低、专业调剂比例均达到50%以上,农类各专业学生的转出率最高达14.9%,均大于学生转入率。

农类专业毕业生和企业都陷入了一个“两旺两难”的境地。“两旺”即指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两难”即指出现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据统计,2015、2016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到40%;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份有关2017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农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仅为47.1%。此数据说明:一方面,企业非常注重学生能否掌握最新技术,而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导致农类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有效匹配企业的用人需求。

农类专业对于“全人”的培养尚存在不足。从培养全人的角度看待农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农类综合知识素养。目前,农类高职的教学更关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农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却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培养上,不能做到以“全人”的视野定位农类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当前农业高职教育在能力培养上目标单一,主要体现在过分强调生产一线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技术应用向技术开发和具体操作能力培养方面的延伸;另一方面,单向侧重农类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观念确立上,缺乏“大农业”的全局视野和农类综合素养。在技能培训上,尚未建立严格科学的服务技能培训程序和行业“准入”规范体系;从课堂、实训、到课外实践活动,从基本服务技能,到专业技能,都未能做到技能培训方面的规范化,而且缺少一套可以量化的技能考核标准。在服务三农上,不能做到以“创新创业”的视野贯穿始终。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上未能全面深刻落实“创新创业”意识,导致服务三农意识不强,相关政策解读、榜样和典型宣传不到位。由此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够以全局的眼光、创新的态度扎根在相应的农类岗位。

总之,学生专业素养的欠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后劲发展,也使得学生在爱岗敬业等职业操守方面有所缺乏。与实际需求相比,在农类学生的技能培训方面,尚未确立系统的可操作的规范要求,在高职专业人才中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开拓精神、协调能力等非专业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3 基于“知、专、领、创”对农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考

课题组根据项目既定的改革进程与内容,按照实施方案合理有序的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与研究成效,比如指导学生参与省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一项并获奖、取得两个营业执照、承担三新创业指导老师三项、组织园艺专业进行专业创新农场主培养四队(如猕猴桃队、柚子队、树莓队)、出版十三五规划教材《病虫害防治实训教程》、发表论文《产学研协同创新下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创建浙江省教育厅在线精品视频课程《花卉生产技术》等等。通过课题的实践与研究,着重探讨现代农场主应具备的“精技术、善管理、懂经营”的三方面核心素质的培养问题,并通过“知、专、领、创”四个领域来加强对涉农高职学校“新型农场主”的培养,并在其中加入学生的终身发展育人环节以响应国家新政策,打造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复合型农业从业人员。

课题组从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术技能、领导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四个方面,探讨农类高职“精技术、善管理、懂经营的现代农场主”的培养,并以本校农类专业学生为主体进行试点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如下所述。endprint

3.1 强化专业思想意识、构建專业知识体系

(1)强化专业思想意识。

要想培养“精技术、善管理、懂经营的现代农场主”,必须先强化学农爱农意识教育,后续才能做到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

以入学教育为契机,激发学农爱农情。在新生入学之际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根据农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特点向学生有针对性地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就业方向及就业岗位、本专业课程的总体安排等),与此同时,邀请校友、企业人员来校讲解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形势与就业岗位要求,让学生了解自身未来的发展。通过入学教育来开展学农爱农思想教育,帮助新生树立并巩固专业信心,激发农业学生学农爱农的兴趣。

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抓手,增强学生的学农爱农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加大社会实践,要围绕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从而达到热爱农业科学、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教学目的。

以职业规划为引领,坚定为农决心。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及职业生涯规划竞赛,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认知社会,进而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以此帮助学生解决好在专业学习和发展方面产生的困惑和迷惑。

以课程学习为平台,树立学农、爱农思想。首先,课程学习与专业思想教育为导向渲染学农爱农思想。其次,增加实践学习课时比例,改善学习实践条件。最后,以专业教师为榜样,进一步树立学农、爱农的信心。

(2)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

在专业知识培养上,按照“1+1+1”的教学组织形式,进一步完善现代农场主专业知识培养体系。即三年制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培养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学年为专业知识学习;第二学年为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训练;第三学年为综合实训和创业孵化。

在学生入学初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精技术、善管理、懂经营的现代农场主”,之后,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采取小班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在岗位培养中分技术技能岗、营销岗、创业岗等岗位特点进行分岗位知识传授,将专业知识与岗位知识结合起来。

本模块的改革目标为:积淀学生“爱农”的观念和思想,提升学生相关的农类综合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使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累积深厚的专业知识与素养,既能巩固专业思想又为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3.2 完善专业技术技能

(1)开通专业技能提升通道。

通过开通专业技能提升通道,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农业专业技能。从课堂、实训,到课外实践活动,确立系统的可操作的培训规范要求。按照严格的程序规范和零距离的岗位轮换,结合灵活的教学训练、务实的综合实训,以专家岗位现代学徒制、专业社团、项目集训队等方式科学严谨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仅培养学生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能力,更注重技术开发和相关技能的迁延能力。

建立科学的培训程序和严格的准入规范。不仅要在技能培训上做到程序规范化,还要确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技能考核标准,衡量学生所掌握的具体技能,加强行业准入的规范要求。在行业准入规范方面,不仅要完成学校实习任务,同时要求考取相关的高含金量技能证书,还要确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技能考核标准,衡量学生所掌握的具体技能,加强行业准入的规范要求。

(2)“四层次、五模块”递进式培养。

“四层次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包括认知实习层次、基础能力训练层次、专业技能(技术)实训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实训实习模块、创新创业模块、职业资格证书模块、毕业综合实践模块。

新型农场主培养的“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遵循“多元新型、创新创业”的原则,培养现代新型农场主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模块的改革目标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建立科学的培训程序和严格的准入规范,走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现代农场主的技术精干要求。

3.3 培养农场主管理与协作能力

(1)农场管理能力培养。

现代农场主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农场实践经验与经历,同时需要懂得企业管理和市场经营的相应知识,让学生既懂农业生产,又会企业管理和市场经营。一方面为农业专业引入市场营销、市场经营和电子商务类课程,培养学生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做事计划、做事计划信息的共享、做事的监督、做事完成后的改善。要求学生在完成目标后要认真地总结,总结实施过程中与计划差异的内容、出现差异的原因,然后进一步将计划改善完整,以作为今后提高工作效率、效能的案例。

(2)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挖掘一个具备较强团队组织能力的负责人,对负责人的培养中注重其管理、协调能力的培养。该负责人要善于发现团队队员的个人能力及潜力,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互补互助的精神,使成员们能够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以共同发挥出团队最大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支具备信任、宽容、沟通、奉献、尊重、欣赏、平等、负责、节俭、诚信、热心、个性、团队利益、超越自我的团队。

(3)农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出色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开拓精神、协调能力等农业综合能力,拓展、拓宽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相处合作、交往能力和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以及营销推广能力等等。

本模块的改革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从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发,培养先做人后做事的完整的人,建立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农场主的培养模式。

3.4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创新创业教育。endprint

在培养农类高職专业人才方面,全面深刻落实“创新创业”意识,注重服务意识灌输、相关政策解读、榜样和典型宣传,并通过学生全方位参与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成果转化、农民培训等实践活动,实现校园与“三农”的零距离接触,把学生培养成现代农民。同时,通过举办“精彩系列”活动,对于现代农场主培养优秀案例及成果给予学生创业典范、就业典范等荣誉称号的认证,以保障学生学农、爱农、职业为农的较高积极性。

(2)培养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产品营销能力。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营销思维已风靡全球,农产品网络营销也显得十分必要,互联网+农业对农产品市场营销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形式,通过网络营销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因而在对现代农场主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产品营销能力,建立与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销售群,通过电子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而让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产品营销能力贯穿于现代农场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环节,从而让“互联网+”新思维开启农产品营销的新时代。

(3)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创建。

充分搭建实践及保障平台,如创新创业工作室、三新创业岗位等,让学生成为真实的现代农场主。有效地利用我院种子种苗科技园(上戍基地)学生创业孵化园区,按照“导师+项目+团队”模式,由教务处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孵化资金,由专业教师做技术指导,由基地中心提供硬件支持,开展各项大棚种植类项目。本着“农科教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创新目标,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精于技术、长于经营、善于管理的“现代农场主”为最终目标,帮助学生开展“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创业项目。

本模块的改革目标为:做到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扎根在相应的农类岗位,而且能够以全局的眼光、“创新创业”的态度服务和发展三农,成为真正“精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场主,最终实现农类专业人才“全人”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薛俊梅.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学农爱农”思想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8):34-35.

[2] 徐文彬,常晋义.校园企业和企业校园——校企无缝融通的IT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4(5):134-135.

[3] 刘玮.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的分层及培养途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86-97.

[4] 王冬梅.基于社区教育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12):70-71.

[5] 张婷,周燕萍.“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J]. 现代营销,2017(3):16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