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茹
“拒绝分享”的原因有多种
愿意与他人分享的确能体现一个人的大度、包容、友好,但分享应该建立在个人的情感意愿与保护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当我们要求孩子分享时应该认识到,属于孩子的东西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决定去向。当孩子拒绝分享自己的玩具时,就是在行使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拒绝他人索取物品的要求也是他们的权利。
孩子拒绝分享有很多种原因,可能是玩在兴头上不想中断,可能是对某个玩具十分珍惜担心怕被别人弄坏,也可能是单纯地想“一个人静静”。
从两岁开始,孩子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维护自己主体权利的意愿更加强烈。有时候他们还会“闹独立”,违背成人的意愿,这也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听从父母的劝告而拒绝分享。
正确看待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会影响到孩子自尊自信的建立,并关系到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分享中包含对孩子自尊自信的培养。当一件物品属于孩子时,他们可以对该物品进行控制,自主决定该物品的取向与用途。当同伴提出分享的要求时,孩子无论是拒绝还是接受都是他们自主的决定,在其中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決定是否要分享,被尊重——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当成人强势介入其中,剥夺了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口头契约被随意打破,孩子的意愿不再被成人所尊重,本该属于孩子的物品按照成人的意愿被处理。孩子无法改变家长的决定,他们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往往会指责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家长这时应该认识到,当孩子的权益被剥夺、诉求被驳斥,哭泣、闹情绪都是孩子的正常反应。当孩子的权利被突然剥夺,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我是不是不能够保护自己的玩具?”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有损于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
分享行为的背后还蕴藏着亲子关系的建立。当孩子无力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他们需要自己所信任的成人——家长帮助他们、保护他们的权利。但当家长也要求他们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他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不帮助我?”“爸爸妈妈说这个东西是属于我的,为什么又要求我给别人?”种种的不解使得孩子对家长的角色产生误解:我的爸爸妈妈并不总是会帮助我、爸爸妈妈也会违反他们曾经说过的话等等。这些误解会导致孩子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产生不信任,破坏了孩子对家长的安全依恋关系。
妥善应对“拒绝分享”的孩子
需要明确的是,分享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代表鼓励孩子“拒绝分享”的行为。成人应采取科学理智的方法,在维护孩子权利、尊重孩子意愿的同时培养孩子分享的行为。
尊重孩子的意愿、安抚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表示自己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时,家长不要立刻批评孩子,给孩子贴上“小气鬼”“自私鬼”的标签。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玩具:“你给别人玩一下”“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有时家长还会抢夺孩子手里的物品,将本来属于孩子的东西放在别人手中。这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维护孩子自主做出决定的权利,而不是使用语言与暴力强制孩子做出分享行为。当孩子拒绝分享时,外界对孩子的评价往往是负面的,他们可能会感到难过、委屈。这时,家长应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并告诉孩子:“你的玩具你自己决定怎样玩,无论你做出怎样的决定我都会尊重你的意见”。
换位思考,事后进行教育。可能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的玩具并不贵,一些小玩意儿孩子为什么会拒绝分享呢?这时就需要家长进行换位思考。
一辆玩具车、一个玩偶在成人看来“不值钱”、“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来说则可能是他的一笔重要财产,是他当下最珍视、最重要的“宝物”。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理解他们“拒绝分享”的原因。
事情发生的时候,家长往往会感到“不好意思”“没面子”,为了挽救自己尴尬的境地而逼迫自己的孩子“当场就范”,最后场面常常是狼狈不堪。这时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保持冷静并帮孩子平复激动的情绪。不用立刻进行说教,在事情发生之后或者晚上再与孩子平心静气地就发生的事件进行讨论,倾听孩子的声音,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身作则,注重日常教育。家长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乐于分享的家庭环境。家长可以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心情:“我今天遇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想给你分享一下”“XX给我了一包糖,我把这包糖带回来分享给你,咱们一起吃”“我觉得分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看到对方很高兴,我也很快乐”等等。
对分享行为的培养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贯穿于生活当中,家长应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当孩子的周围发生关于分享的事情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回顾事情的经过,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行为、心情、态度,与孩子一同讨论分享的好处。例如:“你看,小姐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自己的娃娃,大家都很开心”“如果别人也让你一起玩他的玩具,你会不会很高兴呢?”等。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促进孩子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主动做出分享行为时,家长要及时肯定孩子的行为,告诉他们这样做是正确的,爸爸妈妈为你感到高兴。当孩子不愿分享时,家长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想法,等到孩子的心情平复之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给予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