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意义,在于发现更高的人生

2018-03-06 22:01钱穆
视野 2018年4期
关键词:胸襟文学家理学

钱穆

若讲中国文化,讲思想与哲学,有些时候不如讲文学更好些。

在中国文学中也已包括了儒道佛诸派思想,而且连作家的全人格都在里边了。

某一作家,或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学问和性情,真实融入人生,然后在他作品里,把他全部人生琐细详尽地写出来。

这样便使我们读一个作家的全集,等于读一部传记或小说,或是一部活的电影或戏剧。他的一生,一幕幕地表现在诗里。我们能这样地读他们的诗,才是最有趣味的。

文学和理学不同。理学家讲的是人生哲理,但他们的真实人生,不能像文学家般显示得真切。

理学家教人,好像是父亲兄长站在你旁对你讲。论其效果,有时还不如一个要好朋友,可以同你一路玩耍的,反而对你影响大。因此父兄教子弟,最好能介绍他交一个年龄差不多的好朋友。

文学对我们最亲切,正是我们每一人生中的好朋友。正因文学背后,一定有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一佛家,或道家,或儒家。而我们学着创作作文、作诗,先要有了情趣意境才好。

就好比作画,如果尽临人家的画,是临不出好画来。尽看山水,也看不出其中有画。最高的还是在你个人的内心境界。

例如倪云林,是一位了不得的画家。他一生达到他画的最高境界时,是在他离家以后。

他是个大富人,古董古玩,家里弄得很讲究。后来看天下要乱了,那是元末的时候,他决心离开家,去在太湖边住。这样过了二十多年。

他这么一个大富人,顿然家都不要,这时他的画才真好了。他所画,似乎谁都可以学。几棵树,一带远山,一湾水,一个牛亭,就是这几笔,可是别人总是学不到。没有他胸襟,怎能有他笔墨!

我们学做文章,读一家作品,也该从他笔墨去了解他胸襟。

我们不必要想自己成个文学家,只要能在文学里接触到一个较高的人生,接触到一个合乎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

比方说,我感到苦痛,可是有比我更苦痛的。我遇到困难,可是有比我更困难的。我是这样一个性格,在诗里也总找得到合乎我喜好的而境界更高的性格。

我哭,诗中已先代我哭了。我笑,诗中已先代我笑了。读诗是我们人生中一种无窮的安慰。

有些境,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诗中有,读到他的诗,我心就如跑进另一境界去。

(张晓兰摘自《北京青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胸襟文学家理学
文理学人
新的开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书画家要有胸襟气度与人生境界
古代邢地文学家述略——邢襄文学论之二
理学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谏
刘禹锡与《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