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琛
说到我这辈子的职业生涯,打字机是我最亲密的伴侣,有两个数字深深刻在我的心坎上:一百八十四与五十,一个是打字机的历史,一个是我自己从事打字的年头。
一百八十四,指一八二八年第一台实用打字机诞生,到二○一二年最后一台下线的打字机被送进博物馆,这一百八十四年的历程。
十九世纪前,随着工业革命,贸易也发达起来。办公室里办事员坐在高级写字台旁办事,订货单、发货清单、商务函件和报表,全都是用笔蘸着墨水书写。
多少年来,人们梦想发明一种使这种文字处理工作变得容易快捷的有效机器。一七一四年,英国工程师亨利·米尔获得了一项关于写字机器的专利,这是关于打字机的最早的记录,可惜的是没有留下这个东西的设计图样。一八○八年,意大利人佩莱里尼·图里发明了一种打字机,据说是为帮助自己的一位失明女友而设计的。后来那台打字机失传了,所以今天无法知道它的外形与结构,但那台打字机打出的信件至今仍保存在意大利勒佐市的档案馆里。
一八二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威廉·伯特制造了一部名为“排字机”的机器,并在不久之后就取得美国专利。但是最初问世的这台打字机并不能很好地為人们工作,因为它的键位排列实在太过糟糕,只是简单地让二十六个字母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开来,往往让打字员头痛不已。
第一台实用即真正的打字机的发明人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他叫克里斯托弗·肖尔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他和卡洛斯·格利登试制了一台能自动给书编页码的机器。肖尔斯制作了一架木制的打字机模型,文字盘和今天的打字机基本一样,而且设计了打完字后能自动移位的装置,打出来的字也很清晰。但肖尔斯打字机的体积庞大,外形很难看,而且操作也比较复杂,因为他设计的字盘是大写和小写字母分别有自己的键,键盘上有七十八个键。另外,这种打字机无法观察到打出来的字,即使打错了,也要等整页纸打完后才能看到。
几乎与此同时,曾经是肖尔斯合作者的约斯特也在一家公司的资助下研究打字机。他通过一根控制杆使同一个键能分别打出大、小写字母,这使键盘上的键一下子减少了二十六个。约斯特还对打字部分作了改进,使操作者能随时看到所打出的字。一八七四年约斯特的打字机正式进入市场。自此,打字机很快得到推广,英国、德国、瑞士、瑞典、意大利等国也纷纷相继制造打字机,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打字机制造工业。
打字机的发明,不亚于是一场工业革命,它实际上是计算机键盘的雏形。但是在那个时代,这台神奇的机器让人们远离了用笔写字的束缚,从此开始了新的文化进程。
打字机被誉为“欧洲人的文房四宝”,和照相机、留声机、电影放映机一样有着浓郁的欧洲文化印记。打字机的诞生,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人类文化史上继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的第三项文化工具发明。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国出现了电脑打字机,又称文字处理机。它不仅可以打字,还具有存贮功能,修改、编辑也很方便,因此八十年代风靡世界,除了英文等以字母直接构成语种的电脑打字机外,世界各地还出现了中文、日文、韩文等方块文字的电脑打字机。但好景不长,随着个人计算机(PC)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脑打字机很快就被功能日益强大的个人电脑所取代。但从今天电脑键盘上的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中,仍然可以看到旧日的机械式打字机的影响,噼噼啪啪的打字声和纸上的油墨一度也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场景。
然而,打字机实际寿命仅一百八十四年。由于打字机业务被电脑逼到了墙角,不再大批量生产。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兄弟公司(Brother)在北威尔士的打字机生产工厂宣告关闭,而最后一台下线的打字机,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物被直接送进了伦敦科学博物馆。
另一个数字—五十,是我从事打字的年头,有半个世纪呀。从十六岁自学英文打字,进培丰公司当打字员,以后进入上海外贸学院(后并入上外)、外国语大学当打字员,教打字课,直到编书出版,以副教授待遇退休,从返聘执教到社会夜校教学,最后在一九九四年放下教鞭。这五十年,可以说是“按键敲响的时光”。
今年我九十岁了,几乎半辈子投身打字生涯。我在职时的学校考核中,每分钟的击键速度达四百键。所以,今天我玩电脑、玩手机,手指还相当灵活!
前不久,我从《参考消息》上读到美联社的特稿《老式打字机吸引新一代粉丝》。报道说,在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和害怕网络黑客的年代,小阁楼和地下室里尘封已久的老式打字机正在美国各地吸引新一代粉丝。从酒吧的“打字输入”活动到现场销售个性化手工打字诗篇的街头诗人,打字机成为流行物件,爱好者在廉价旧货店、拍卖网站和古董店等地方苦心搜罗。一位打字机维修工的店铺已经营了四十年,他说:“生意已经好多年没这么红火过了,人们显然又有了兴趣,这让我特别忙。”
泽维尔大学哲学教授理查德·波尔特写过一本书《打字机革命:打字员的二十一世纪伴侣》,他说,重新焕发的兴趣产生于大约十年前,当时一群打字机爱好者在网上聚集到一起,围绕打字机举办各种公开活动,这已不仅仅是一时的风尚。
美联社的报道还特别提到纪录片《加里福尼亚打字机》将在二○一七年八月上映,制片人道格·尼科尔说,这种兴趣起源于“数字疲劳”,而且人们希望与过去保持一种联系。
读了报道,我觉得新一代粉丝对老式打字机的兴趣,在中国也可以见到,这种怀旧的兴趣是超越时代的。
我难以忘怀打字的乐趣,手指灵活地按键敲响转行的铃声,就像一个钢琴师在弹奏他的钢琴曲。
现在,我将自己打字的苦乐情趣写下来,是留在世间的键盘琛声。
二○一七年六月二十六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