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上海中学 胡兆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自然事半功倍。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来自学生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兴趣就开始逐渐消退,到八、九年级的时候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完全消失。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也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有些老师由于大量采用对教材内容简单机械复述式的教学方法,这种照本宣科导致数学课堂毫无生机,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一个老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使用新教材的背景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谈点粗浅的感受与做法。
学生从小学刚进入初中时,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欲望较为强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备教辅等重要教学环节入手,尽快地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对数学课堂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步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的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比较贴进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的教学材料兼具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它以丰富而现实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原始素材。利用这些现实而有趣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诱导学生逐步形成对其持续发展有利的学习方式,构建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醒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动机。如我在教学“角”时,以教室前方悬挂的时钟为教具引入新课。通过观察相对静止(运动速度很慢)的时针与分针,从而归纳得出“角”的静态定义;通过观察运动的秒针,从而归纳得出“角”的动态定义。这样,把问题设置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情境下,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
针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学习内容。有的老师将本应用于实践性学习内容的时间,挪用作习题训练或赶教学进度,这是得不偿失的。我在教学中,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行确定方案、准备器材、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学数学是“有用”的,只要坚持而为,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数学,对继续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数学教学绝不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直接撞碰和人格魅力的相互影响。一位乐观、自信、风趣、幽默的老师,通常会赢得大多数学生的好感。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它会对学生的思维、心理品质、兴趣爱好等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起初是带着史书走进数学课堂的,由于他的数学老师把数学讲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最后使他深深地迷上了数学。学生由于对老师的崇拜,便产生了“爱屋及乌”的心理,这便是学生愉快学习的一种最直接的感情。利用个人魅力为数学课堂创造激情和快乐,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充满爱心是当好老师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满爱心,你才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只有充满爱心,你才能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观;只有充满爱心,你才能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只有充满爱心,你才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感染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才能更有利于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你的学生才能会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老师要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都渴望着老师对他的关爱。课前老师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上课时给他一个赞许的点头,或者一个亲切的抚摸、热情的赞扬等,学生都会兴奋一整天。能激发起他们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依赖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和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初中学生往往更加渴望被老师、同学赏识。教学中我会先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然后学会赏识别人的优点和成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获取成功的机会,从而不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并长时间保持,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始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努力让学习兴趣伴随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