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仁福,王力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
本文的主要逻辑是,通过厘清和界定高校班主任的角色,阐释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然后深刻分析班主任在开展工作中面临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班主任工作“权责利”相匹配的有效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1]。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由此可见,班主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们不但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更承担着思想引领,管理服务,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职能。
另外,高校班主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产物,深深烙印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轨迹。高校班主任的发展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高校师生比例的快速提高对高校班主任产生了强劲的需求。随着中国高校的迅速扩招为更多青少年提供了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较高的师生比例使得辅导员管理好这些学生存在较大的难度。其次,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媒体的迅速兴起,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部分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思潮时很容易陷入思维的混乱,进而导致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最后,是加强与其他思政教育力量互补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要求。当前,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而且由于事务性工作占据较多时间,将思政教育落实到个人的难度较大。与此相比,班主任在思政教育中优势独到。由于按班配备,他们可以更加细致地开展学生工作,更能获得学生信赖。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弥补辅导员等思政力量工作中的不足,巩固思政教育阵地。
虽然各高校相继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班主任工作条例,但大多数高校的班主任工作条例停留在责任的界定上,普遍强调班主任的责任以及与此相配套的考核措施,对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权力赋予缺失。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要进行集体管理,要指导学生学习,疏通学生心理,协调学生人际关系,确保学生全面发展,还要沟通各方面教育力量,可谓任务繁重,但班主任却没有实实在在的权力。承担管理班级的责任,却对学生干部的任免没有发言权,在学生的评奖评优、党员发展等重大事项上亦很少参与。从管理学角度看,班主任的管理角色并不完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的正向和负向激励。
在各高校的班主任工作条例中,班主任工作责任界定模糊的情况较为普遍,基本上都是笼统地要求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学业指导、心理干预、危机处理,很少对班主任外显性行为做出要求。如班主任应该定期与学生谈话的次数,进宿舍的频次,参加学生活动的次数等有明确规定的并不在多数。张晓普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班主任制度研究》一文中的调查显示,身为班主任“非常清楚”自己工作细则的占9.2%,“基本了解”的占72.4%,“不太了解”的占18.0%,“了解很少”的占0.5%。虽然“非常清楚”和“基本了解”两项占了总百分比的81.6%,但如果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细节不能有详细的了解,想做好这项工作尚有难度[2]。因此,如果不能对班主任工作职责进行方向上的明确和外显行为的要求,将导致许多班主任不能很好地把握工作节奏,切实履行个人工作责任。
在大多数设置班主任的高校中,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的工作职责大多在十条以上,个别高校甚至更多。除了常规的管理、教育、服务职责,有的高校要求班主任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应对学生发生的意外事件。甚至个别高校要求班主任入住学生宿舍。这直接导致部分高校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不亚于专职辅导员。面临如此大的工作压力,大部分班主任的待遇却并不与工作量成正比。因此,在高校中班主任通常是“权力小,贡献大,待遇低”的群体。有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班主任的月报酬(津贴)较低,甚至连工作开展最基本的交通费和电话费都不够。
要理顺辅导员与班主任的管理权责范围,制定合理的分工体系。切实提高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评奖评优,学生干部选聘,党员发展以及涉及班级重大事项的发言权。避免“班主任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增强班级学生对于班主任的权威认同,为班主任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扩大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的话语权。保证班主任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总结的经验得到及时的扩散,提出的诉求得到及时的回应,切实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创造性。
工作标准的细化是绩效细化和考核细化的前提,这就要求在工作细则制定时,不能仅仅用“加强精神引领,加强管理教育,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等笼统的语言来概括。很多学校在班主任工作具体化上做得很全面和细致,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如兰州交通大学2000年制定的《兰州交通大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所附的班主任作基本要求:“(1)熟悉班级基本情况。(2)每月访问学生宿舍两次以上。(3)每月召开一次班委会、团支部干部会议。(4)每两周至少开一次班会。(5)每周至少检查学生早操两次[3]。如此一来,对于班主任的考核就实现了职责标准、绩效标准以及素质标准等各方面的定量化,也将有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
首先,要保证班主任工作的必要经费支持,对于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费用进行审批和保障。其次,要提高班主任工作补贴(津贴)的基础标准,使其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相匹配,激发工作积极性。另外,要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逐步实现班主任考核结果与其职务晋升相挂钩,切实提高班主任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通过政策倾斜达到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如《华中农业大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第十二条规定:“全校每位教师、干部都有服从组织安排,承担班主任工作的义务。教师、干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要有担任班主任(年度考核等次没有不称职)的经历(没有安排担任班主任工作者除外)。”外在的激励加上内在的责任感将会推动班主任在更高层次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
班主任是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调动直接关系到班主任效能的发挥。促进班主任工作“权责利”相匹配将有效解决班主任工作中无实权,无明责,少激励的局面,最大程度上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班主任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