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17)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上的技能或者职业上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满足社会的生产劳动的需要。职业教育在教授知识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满足个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通过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重视,不仅扩大了招生规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在不断提高,在职业教育的总体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现代职业教育大部分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也就导致了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步入社会工作时虽然在专业技能方面没有问题,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对自己和作品都有很高的要求,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要求严格,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不仅要保证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职业院校和老师就需要认识到“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以后步入社会对社会的影响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两者之间是可以共存的,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创新可以说成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在一个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只有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了解后才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工匠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对自己和产品都有很高的要求,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要求严格,追求完美,这里体现出来的就是工匠精神。而一个品牌从最初的创造到后期的发展直到能够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必不可少的还有创新精神,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尤其是发现潜在的需求,因此,一个好的产品或者一个品牌的建立与这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把创新看成一个金字塔,没有扎实的地基(工匠精神),金字塔也会成为空中楼阁,而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只是一味地重复着同样的劳动,这样的劳动也毫无意义。因此,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具备创新精神才能保证产品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失去创新精神的工匠精神,与因循守旧没有区别,注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失去工匠精神的创新精神就等同于在工作中投机取巧,得到了眼前的便利失去了未来。因此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整合进行培育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自身的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在整合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首先自己要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并能够将工匠精神这种抽象的东西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在学校里可以经常开展关于这方面的研讨会,邀请学术大家或者著名的工匠来进行现场解说,让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之前深入把握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夯实的基础,在传播工匠精神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职业教育学校所学的学科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每年教授的知识也都是一样的,这样就限制了教师工作的热情,一直都按部就班地教授学生职业技能,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开发新课程不仅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课程的开设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设立的,要以之前的旧教材为基础,从本校的文化建设着眼进行设计,在教材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挖掘从多方面了解本校所处地域具有的地形特点和历史文化,开发新课程和新教材。
在整合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学校和企业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前提条件,一方面企业大量资金的投入可以帮助学校打造科技档案馆等可以实践操作的场所,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及时实践操作,加深印象。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技术实操型人才,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平台,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可以接触到实际的操作环境,有助于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工匠精神,了解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亲眼能够见过的影响远比教师一直在嘴上强调的工匠精神带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在企业内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最初的观察和后期的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大部分职业院校还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对创新精神的培养通常也是走个形式,没有足够的重视,降低了职业教育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两者之间的整合,能够让学生无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工作都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不墨守成规,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姿态对待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推动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