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方法指导之我见

2018-03-06 05:47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箭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交流文本课文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箭小学 李 艳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培养边读边思边批注的习惯,养成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制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单文字加以标记,批注感受,批注情感,批注个性。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进而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体品质的发展。那么,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尤为重要。

一、批注内容自主

如果说批注性阅读不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搞一刀切,齐步走,那么,批注也就失去意义。我们提倡在批注性阅读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儿批注,就在哪儿批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以下内容作批注:

1. 感悟处

就是学生在与课文接触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文文字。如有学生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时,由张思德的事迹体会到“生命的最大意义在于活着奉献,死得其所。”这类批注方法对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是很有效的,教师可利用一切文本对学生进行此种训练。

2. 矛盾处

在课文看似矛盾而非矛盾之处,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从而进行有效地批注。如《科学怪人》,怪人一般指行为举止等与正常人不同,一般指贬义,但课文却从“怪”入手,赞扬了开文迪许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学生就在“怪”字上做足了文章。

3. 困惑处

学生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和困惑,便于在课堂中探讨,研究和解决。如学习《开国大典》批注:“为什么要进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问题性批注是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也可教会学生通过课前的质疑引入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通过课后的质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

4. 空白处

不少课文往往会很艺术性地留一些“空白”,留一些思维的空间,如课文常见的省略号,感叹号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落笔,这是批注的黄金之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式批注,代符号为文字,填补空白。如学习《草虫的村落》“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一起欢悦地回到它们的洞穴中。”时,可以在“对视良久”之后进行补白性批注:“在它们的对视中,也许甲虫游侠在告诉自己娇小的爱人,我出门在外,家里就苦了你了!……”补白性批注可让学生把书读厚,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个性。

5. 创新处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敢于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方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如《敦煌莫高窟》一文,学生就对课文中的石窟有“492”个产生质疑,因为学生从课外资料中得知,现有的莫高窟有“735”个,学生就建议,修改课文中石窟的个数,为此在文中作了批注:最新发现石窟有735个。如阅读《充满爱心的王老师》有学生就对课题提出质疑:这样的课题太直白,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无神秘感。为此在题下做了批注:“把课题换为“有这样一位老师”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二、批注形式自定

1. 文字式

这是最普遍的阅读批注,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受、领悟、启发用“文字”的形式写在书中“天头”“地脚”或空白之处。比如,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会对文本的某些字、词、句、段产生共鸣,或欣赏遣词造句,或惊叹优美文笔,或震撼巧妙构思,或沉迷精彩片断。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批判性地批注,允许学生大胆质疑教材,批出疑问,批出新意,批出他人未曾有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2. 符号式

就是在书的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随手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如用单线表示较重要,加黑点的表示关键语,惊叹号表示精彩之处,问号表示质疑等等。各种符号及表示的意思教师要统一规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讨。

3. 纲要式

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提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是一种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

三、批注形式丰富

在批注性阅读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尝试了读批同时,读后批注,延时批注,异人异处批注,异人同处批注的形式。在课堂教学批注中,我们安排好三个阶段:

1. 课前异人异处批注法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他们会对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产生原始的、最初的、好奇的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批注,自由表达感受,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2. 课中异人同处批注

在课堂中进行异人同处批注,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效果。比如《麻雀》一课中的“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句中的“落”字将老麻雀的形象写活了,凸现了对孩子的爱。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对“落”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各自的认识,速度方面:勇敢、果断、坚定;感情方面: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字”;人物评价方面:“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如此专题批注,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之春景图。

3. 课后延时批注

当学生学习课文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再重新回味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会比原先的想法有所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改和提高,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采用课后延时批注需要教师耐心、细心,有意识地对待。

四、批注过程展现

1. 努力保证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批注型阅读往往能保证每个学生都阅读了文本并有与别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并用书面的形式予以表达。当阅读完毕后,学生需要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语言,升华情感。所以此时保证时间让学生尽情畅谈就至关重要。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恰恰要在交流展现中体现,学生在批注中,有对文章整体的批注,有对其中精彩片段的批注,也有对某一句,甚至某一个词的批注,交流时,不能跳跃性太大,而要引导学生就其中的一部分尽情说好,说透,以保证独自批注阅读时的质量。

2. 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

在批注阅读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可通过两种方式展示:①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发言,各抒已见,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随时记录组员精彩的发言,在大组进行交流汇报。教师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拨,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②个体展示批注成果。即学生根据研究专题,发表自己批注阅读的收获。此时,教者要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在个体自述批注中,都要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发言作灵活的补充,修改和提升。还应对学生的批注,作出恰当的点评,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以批注式教学系统地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批注的方式,为学生批注“引路”;以“作业反馈”的形式为学生批注“铺路”;采用激励的手段,为学生的批注“亮路”。以上方法指导都是以批注式阅读为基础,融汇了语言文字、积累感悟、方法技巧、情感熏陶、人文环境等多种素养的习得。它彻底摒弃了过去语文教学中“以讲代读、以析代悟”的教学方式,既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和教材的潜力,最终达到教学的“不教而自能读书”的最高目的。

猜你喜欢
交流文本课文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