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琰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领跑人的校长,其对工作价值的认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胜任水平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期望农村小学校长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然而,农村相对落后的物质经济条件,使得农村小学校长的生存状态与城市校长存在一定的差距[1]。在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状态中,要做好校长工作,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感受更大的压力。校长们对于工作的感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动态变化,有些人会更加热爱这项工作而达到职业升华,有些人则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此时,人与工作的联系就会内化为一种工作价值取向,进而对学校和个体产生重要影响。
工作价值取向(work orientation)是指人们对自己工作价值与期望的主观定位,是个体价值追求在工作中的反映。1985年,美国社会学家Bellah 等人首次将工作价值取向区分为:职业、事业和天职(Job-Career-Calling)。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不同工作价值取向对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尽管名称不同,但核心内涵相同。其中,职业取向者视工作为个体谋生的手段,关注的仅仅是工作带来的物质回报和经济收益;事业取向者视工作为个体获得成就的途径,关注的是工作领域的个人发展,追求的是职位、权利、名誉、社会地位等的提升;天职取向者将工作和个人价值及社会意义结合在一起,强调个体的道德责任和奉献性,关注工作中蕴含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在工作中体验到自我实现,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研究立足于农村小学校长工作的特殊性,对这一特定职业团体的工作价值取向在分布特征及其与工作满意度和胜任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探讨,以期了解农村小学校长工作价值取向的类型分布及重要影响,为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被试
选取聊城市的农村小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校长们来自农村乡镇小学及村小,在他们参加校长培训时集中测试,共发放问卷133份。为减少被试的心理效应,将量表名称改为“工作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测试方式。
2.研究工具
(1) 工作价值取向量表。采用于松梅编制的工作价值取向量表,该量表共17个项目,涉及职业、事业、天职三个分量表。职业分量表倾向于关注工作的经济报酬、维生需要等,如“我工作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事业分量表主要与工作晋升等个人成就有关,如“职务晋升是我工作的最大驱动力”;天职分量表聚焦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如“工作是我生命中不可分离的重要部分。”已有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2]。
(2) 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于松梅修订的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Likert 五点记分,分数越高,代表工作满意度越高。
(3) 工作胜任力量表。采用王芳编制的校长工作胜任力量表,该量表共32个项目,包括成就特征、认知与学习能力、道德影响力、团队领导与管理、沟通与建立关系、个人特质六个方面,采用四点记分,分数越高,代表工作胜任力水平越高。
3.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 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1.农村小学校长工作价值取向的分布状况
对有效样本进行工作价值取向的得分统计,三个变量上得分最高者即为样本的工作价值取向。结果发现,职业取向、事业取向、天职取向所占比例分别为18.6%、19.5%和61.9%,约为1∶1∶3,其中以天职取向的校长占比最多,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Wrzensniewski对国外不同行业工作人员的调查结果表明,三种工作价值取向的人数分布基本趋于1∶1∶1的均衡比例[3];也与赵敏对我国教师工作价值取向研究得出的三种工作取向 1∶1∶2的数据分布不同[4]。由此看来,农村小学校长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程度要高于美国的工作人员和国内的普通中小学教师,其工作价值取向分布更令人满意。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校长的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并不是特别高,但天职取向仍然占有较高比例,是何种力量支撑和推动他们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在农村教育园地上耕耘不辍? 在后续的访谈中,校长们谈到小学教育对农村孩子的启蒙作用和引领作用,谈到做教育的责任感和幸福感。正是这种对农村教育价值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着他们有为农村教育事业自觉奉献的精神,视工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2.农村小学校长工作价值取向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表1的结果表明:职业取向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事业取向与工作满意度相关不显著,天职取向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表2的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工作价值取向中只有天职取向进入满意度回归方程,这说明强调工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的天职取向对工作满意度有强烈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农村小学校长对其工作满意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如何看待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金钱和名望并不是工作满意度的决定因素。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资、奖金、福利及工作条件等因素对个体工作动力的激发具有外在性,属于保健因素;而工作本身、认可、责任、尊重等因素对个体工作动力的激发具有内在性,属于激励因素。从心理感受上讲,“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如图1所示。保健因素能够避免工作中的不满意感,激励因素才能让个体获得工作中的满意感[4]。
表1 农村小学校长工作价值取向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表2 影响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持有职业取向和事业取向的校长,关注的是金钱、经济报酬、职务晋升、社会地位、名望等外在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的改善只能避免工作中的不满意感,并不能带来满意感的提升。天职取向的校长关注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等内在激励因素,将自己的个人价值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价值联系起来,这种高度的价值认同感使其把从事农村小学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视为自己的幸福所在。相对于外在因素的刺激和诱导,价值认同和责任认同等内在激励的作用更持久和稳定,故天职取向的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最高。
3.农村小学校长工作价值取向对胜任力的影响
综合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职业取向与工作胜任力呈显著负相关,职业取向对胜任力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负,即越是持有职业取向的农村小学校长,其工作胜任力越低。职业取向关注的焦点为薪资报酬等因素,如若外在物质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其个人要求,便会引发消极情绪,对工作敷衍塞责。事业取向与成就特征、个人特质和胜任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其对胜任力的影响为正向。事业取向的农村小学校长关注职务晋升,尽管其工作动机属于外部动机,但要达成自己的成就目标,就必须努力工作,积极充电,提高自己的胜任水平,这是职务晋升的必要前提。天职取向与胜任力所有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对胜任力最具预测作用,最先进入回归方程,其解释量为14.8%。天职取向的校长追求工作带来的认同感和意义感,在工作中体验到内在的乐趣和自我实现,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正是这种视工作为个体生活方式和价值实现途径的高度认同感,才使得天职取向的农村小学校长有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不同价值取向的农村中小学校长与胜任力之间的相关分析及结果,详见表3、表4。国外研究也表明:天职取向的个体甚至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工作[5],他们倾向于不区分工作—生活和非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甚至会超额完成任务、超越原来的预期[6]。当然,天职取向的个体对工作和非工作生活的模糊并非是建议他们要过度工作,而是指他们在工作中更乐于全身心投入、追求卓越、关注细节、严格要求自己[6]。
表3 农村小学校长工作价值取向与胜任力的相关分析
1.重视入职前的遴选,选拔天职取向者入职校长工作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学校领导人员队伍,重视学校校长的遴选工作有利于高素质领导队伍的建设。研究显示,天职取向的校长工作胜任力和满意度最高。因此,在选拔校长时,可以通过结构式的谈话、填写问卷等形式甄别选拔对象的工作价值取向类型,遴选对农村教育怀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天职取向者入职校长工作,这对学校长远发展和个人身心健康及职业规划均大有裨益。对学校而言,天职取向的校长既有工作热情,能全身心投身到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又有较强的工作胜任力水平,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学校事务,这无疑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个人而言,天职取向的校长追求工作的内在价值,在工作中体验到自我实现,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带给他们的不是厌烦倦怠的消极体验,而是满意幸福的积极体验,这无疑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相比之下,事业取向者和职业取向者的工作满意度低,对他们而言,如果能较早明确自己的工作价值取向,将有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定位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促进其工作价值取向的转化。
2.正确认识两种因素的不同作用,既关注保健因素的改善,更注重激励因素的提升
针对农村小学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状态,首先要提高农村小学校长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通过外在保健因素的改善,降低工作中的不满意感。同时,教育管理中更需重视内在激励因素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农村小学校长对自身工作价值的高度认同和责任担当。对工作性质和价值的正确认识和责任担当,是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和热爱这份工作、体验工作的幸福感、注入无限工作活力的源泉。为此,一方面要引导校长们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体会农村小学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特殊作用和贡献,感悟自己的工作所产生的长久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小学校长看到平凡的工作中蕴含着可以实现的个人价值。尽管每个人所追求的个人价值千差万别,但人类对价值的追求也一定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到的关爱、尊重、归属、自我实现等。教育管理部门要营造展现这些人类价值需求的氛围,比如定期组织校长进行思想交流,探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使校长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中体会到归属感;让他们在充满关爱、理解、尊重与信任的环境中,感受用心、用爱去工作带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3.针对不同工作价值取向的特点,实施分类管理
不同工作价值取向的校长在工作中追求的目标及其胜任力水平和工作满意度有所不同。职业取向的校长追求物质回报,工作只是他们获取经济收入的途径,他们的胜任力水平和工作满意度最低。对职业取向的校长首先要通过规章制度约束、督促、规范其行为,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保障其工作投入;其次要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农村小学教育的意义,引领他们反思农村小学教育的价值,超越自身的局限性,逐步做到严于律己、自省慎独。对于经过督促和引导教育仍然达不到考核标准的校长调离领导岗位。事业取向者关注的是工作领域的个人发展,追求的是职位、权利、名誉、社会地位等的提升,他们的胜任力水平较高,但工作满意度并不高。因此,对事业取向的校长,要创造合作取向的文化氛围,弱化学校间的竞争,强化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他们体会学校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有竞争,还可以有合作共赢。同时,对事业取向的校长,还要引导他们与同事和谐相处,培养同事之间积极融洽的关系,让他们体验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温暖,体会集体感、追寻归属感。天职取向的校长把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工作是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离的重要部分,工作带给他们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的内在精神享受,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胜任力水平最高。对于“不需扬鞭自奋蹄”的天职取向者,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适度减少行政干预和督导,创设温馨的工作氛围,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创造便利的工作条件,使天职取向者更轻松愉悦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中去,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4.逐步试行校长职级制,推进校长专业化进程
为加强薄弱学校领导队伍的建设,消除校长级别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弊端,上海、北京、广州、山东等地都在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以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等级考核为特征的校长职级制。职级制采用与职务等级系列相匹配的工资制度,提高了校长的工资待遇,既可以从物质上消除校长们的后顾之忧,也有助于促进职业取向校长的工作价值转变。职级制改革要求校长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校长职级既是一种岗位的标志,也是校长学识、资历、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业绩的综合体现[7],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事业取向的校长对权利的追逐。当然,职级制的改革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既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也受制于社会观念变革,改革之路尚且任重而道远。当前可以尝试在部分地区试行校长职级制,推进校长专业化进程,逐步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的校长职级制。
[1] 孙中华.农村校长的生存状态透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02-205.
[2] 于松梅,朱玲会.特殊教育教师工作价值取向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3(4):55-59.
[3] WRZESNIEWSKI A,MCCAULEY C,ROZIN P,et al.Job,careers,and callings:People’s relations to their work [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1997(1):21-31.
[4] 赵敏,何云霞.西方工作价值取向研究及对我国教师管理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37- 41.
[5] DUFFY R.D,DIK B J,STEGER M F.Calling and work-related outcomes:Career commitment as a mediator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1(78):210-218.
[6] ELANGOVAN A R,PINDER C C,MCLEAN M.Callings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0(76):428-440.
[7] 张国骥.现代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2):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