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

2018-03-05 21:25谢晓芳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谢晓芳

【摘要】《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三重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关键词】荒芜之美 ;生命之美; 自由之美  ;自然生命进程 ;自然之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教学个性化的基础。在教学《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教师如能领悟文本的独特之美,并把这种领悟贯穿于教学的各個环节,启发、引领学生去领悟,阅读教学就有了内在的思路和意义,不会流于浅层和一般化。

《我与地坛》的文字是如此沉静大方,博大深刻,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作者从心窝里掏出的,又正好落在我的心窝里,读着读着,我与作者就会分离不清。这篇文章何以让我如此沉浸呢?本文将从自然之美的角度来探索一下。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自然是最美的。天空、大海、森林、草原,各种飞禽走兽,它们所构成的世界是最真的、最美的、最自由的,壮阔而又细致,庄严而又灵动,丰富而又细腻,恒久而又瞬息变幻。在《我与地坛》中,关于自然的描写集中在第一部分。这部分文字始终围绕着地坛,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

一、荒芜之美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裉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样的文字浸透着历史的沧桑,一切的繁华都将在时间的涤荡下褪尽浮夸和炫耀,再现最本真的状态——荒芜。荒芜是一种坦荡之美,是一种从容之美,是一种老人的睿智之美。在最狂妄的年龄突然失去双腿的史铁生在进入园子的一刹那就被震撼了,正如悲剧一般有着一切被破坏后的庄严、古朴。从某种程度上说,荒芜就是时间的结局,正如死亡是人生的归宿。荒芜是一种大美,一种无所不包的美,活着的、死去的,健壮的、残疾的,这是一个最宽广的、最自由的、最公正的舞台,正如道家所言的“无极”。史铁生在这个荒芜的园子里看到了美,感受到了园子对他的完全接纳。

二、生命之美

正是因为有了地坛的荒芜在先,才有缤纷多彩的生命在后;也正是因为有了缤纷多彩的生命,才有了荒芜的无所不包以及生生不息的大美。

地坛荒芜了,野地之美在于它没有人为的肆意雕琢,一切都是原始状态。野草不会被拔掉,它们任意地寻找自己的土壤;树木不会被修剪成规则的几何形状,它们的枝丫随意地舒展着;各类小昆虫不会被农药喷洒,它们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阳光在这里最公正,“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都被映照得灿烂。”每一棵小草、每一只小虫都有着自己寻找阳光的自由。荒芜的园子成了各种生命的乐园。史铁生因失去双腿而痛苦无处可去,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坐着或躺着,一颗人类的高傲的心俯下了,欣赏到了缤纷神奇的自然生命之美。“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这是怎样精致的生命搏动啊!在荒芜表面掩盖下的自然生命之美,一般人是难以发现的,只有一个残废了双腿、伤痛了心的人躲在草丛中舔舐自己的伤口时才能发现。这种美震撼了面对挫折痛苦绝望的史铁生,任由园子荒芜,各种小生命是那样的弱小卑微,却依然顽强欣喜地活着。

三、自由之美

史铁生在与古园的对话和静默中探寻到他想要的结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里,并不想探讨这个结论本身的美,只想探讨这个过程的美。自由意志(free will)是一个哲学信条。它认为,我们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我们自己。史铁生在失去双腿的刚开始的日子里,精神近乎崩溃,看着窗外飞过的大雁,想拿起身边的玻璃瓶往地上砸。当他最初进入地坛的时候,它看到的是满园的荒芜,而正是这荒芜使他觉得园子对他的接纳,他们同样有着辉煌的过去,如今都残缺并遭人冷落。至此为止,史铁生的情绪都被突然降临的灾难所左右着,一心想着逃避这灾难,以寻求痛苦的解脱,唯有死亡这条路可走。也就是说,它碰到了过不去的一堵墙,然后还准备撞墙而死。如果是这样,就是被命运牵着鼻子走了。但史铁生没有这样,他在荒芜中寻觅到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表象荒芜实质上欣欣向荣。作者写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真的是古园在等他吗?古园并未等他,而是他找到了古园,凭着他生的自由意志找到了古园。同理,也并不是古园给了他启示,而是他赋予古园一个启示,这一切源于他内在的生命的向上的动力!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荒芜的园子里发现生命的缤纷神奇,进而得出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结论。这是作为人的自由意志之美,是自然生命的最高境界。

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也正是史铁生个人遭遇无常心灵痛苦突围中寻觅到的物我合一的大美,欣赏到了古园的荒芜之美,也就是接纳了自身的不幸,体会到了园中小生命的缤纷,唤醒了自身内在的生命动力,进而上升到生命的自由意志境界。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