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成效

2018-03-05 22:09龙佑平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8期

龙佑平

【摘要】本研究基于構建主义理论和脚手架教育理论,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将“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引入高三英语写作训练,通过对两个教学设计(采用传统复习方式和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证实“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在高三英语写作训练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促进学生在高三英语写作质量和能力的提升,提高高三英语写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 知识网络构建 高三英语写作训练

一、前言

对于高三英语写作复习,传统的复习模式是,以课本为主,分册复习,一节课一单元按顺序逐一复习。众所周知,这样的复习模式在时间上较为紧迫;这种方式的再现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复习模式,由于学生受教材模块单元的局限,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割裂开来,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网络,导致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出现词汇匮乏、内容单一等问题,阻碍了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

如何解决传统的英语写作复习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一直是英语教学领域所关注的焦点所在,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难点所在。实际上,对于高三英语写作所需复习的内容而言,学生在高一高二已经进行过学习,然而症结在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处于零散状态,无法串联起来,有些知识甚至被遗忘,导致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说、无感可发。换言之,高三英语写作训练的一个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拥有较为充足的写作语料和较为完善的写作框架,从而解决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所出现的词汇匮乏、内容单一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技能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和脚手架理论,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对高中英语八个模块的单元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同一话题下相互关联的词汇串联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词汇网,建立与话题对应的同类词库,并围绕所建立的词库,进一步通过主题句和细节句的扩充,使写作内容有血有肉,不现空洞。本研究通过对高三英语写作训练中所采用的两个教学设计,即采用传统复习方式的教学设计和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就“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粗略的探讨,借此抛砖引玉。

二、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其核心思想是,学生不再是通过教师以传统的静态方式传授和灌输而获取知识,而是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通过教师以新型的动态方式引导和启发,主动构建自身的认知结构而获取知识。

2.脚手架理论。脚手架理论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创立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搭建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相符、使之能够向上攀爬、逐步获取知识的脚手架。脚手架即为一种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认知结构的概念性框架,该框架的搭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以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思维导图方法。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教育兼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创立的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图形方法。思维导图最初是一种便于记录的笔记方式,随后发展为一种能够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以图画的方式,通过发散性立体结构呈现思维过程,使得发散性的思维过程得以可视化、具体化,以及可操作化。

4.“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和脚手架理论的核心思想,以话题为牵引,整合教材内容,归纳话题下的常用词汇,分类整理本话题的专项词汇,提炼话题下的功能意念句子,积累话题下的典型句式,训练话题下的书面表达。其中,对于词汇的归纳和分类整理,采用思维导图方法,将常用词汇和专项词汇以辐射线的形式连接起来,层次清晰,联系直观,构建出既独立又互为关联的框架,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激发想象力和联想力,培养探索式和挖掘式的学习思维。围绕所建立的词库,通过主题句和细节句的扩充,以清晰的思路整体归纳和系统复习高中阶段所学的此话题知识,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框架,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三、采用传统复习方式和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教学设计

1.采用传统复习方式的教学设计班级。

班级:高三(15)班 内容:话题describe a person

话题写作教学过程简介:

(1)课前复习人教版教材M5unit5 Nelson Mandela的Reading和Using language 板块,再现复习与该话题有关的单词、词组和句子。

(2)完成warming-up巩固personal quality词汇掌握;再由学生来分析文章结构,学习Useful expressions;最后学生自己写一篇描述一个人的文章。

Introduction:basic information, contribution and personal quality

He was Sun Yat-sen. He was born in Zhongshan;Guangdong in 1866.He founded the first Republic in China after many years of fighting. He strongly believed in three principles:nationalism, peoples righ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He was considered the bravest and greatest man in China.

Main body (1. appearance)

My best friend is Charlie with short black hair.He is short-sighted, so he always wears a pair of thick glasses.

Main body (2. Hobbies and abilities)

My bother enjoys listening to music and playing games. But he is not good at sports. At weekend, He often goes hiking with his friends. Besides, he can speak fluent English. Therefore, He often chats with foreigners when he meets them.

Main body:qualities

My sister is polite and helpful.When her friends help her, she will say thanks to them. If she meets someone in need, she will help them without hesitaion.

Conclusion:future plan

Ilike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when I grow up.

Useful expressions:

I am ./My name is …

be born in…

slim/fat/strong/beautiful…

My hair is…/His eyes are/She has… nose

…enjoy/like/love/be fond of …

…polite/helpful/honest/…

… /would like to /desire/long to/be eager to…

该课堂设计的教学效果是,全班40个学生的写作视野局限,无论在词汇上还是在内容上,作文单一,缺乏多样性,文章内容几乎雷同。

2.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教学设计

班级:高三(16)班 内容:话题describe a person

话题写作教学过程简介:

课前阅读人教版教材M1 unit1 Friendship,M1 unit5 Nelson Mandela,M5 unit1 Great scientists 和 M7 unit4 Sharing的reading和using language,围绕话题describe a person的四个方面——appearance,hobbies,personalities,future plans,回答以下问题。

(1)How do you think of Anny/Mandela/Jane Goodall?

What do you /your classmates look like?

教学实践时,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积累常用词汇appearance的专项词汇,并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呈现出来。笔者适当调整高中英语教材的单元顺序,把关于appearance的内容归类,对学生的所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围绕话题describe persons进行“同题聚合”复习。

(2)What does Sandy like doing?

She likes listening to music.

What do you /your classmates lik doing?

(3) What is Anny/Neson Mandela/Jane Goodal like?

通过同样的方式,把关于常用词汇personality/qualities的内容进行归类,让学生积累常用词汇personalities的专项词汇。

(4) What does Charlie want to be when he grows up?

正如建造一台庞大复杂的机器,所有零部件都做好了,最后组装成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笔者将以上四个部分安排进话题describe persons的框架,让每个部分及其细节形成网络。

句子是一篇文章的脊梁,是表达其中心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常用词汇personality/qualities所建立的专项词汇,进行主题句和细节句的扩充。主题句是包含专项词汇的简单句,细节句是对主题句的详尽论述,每一个细节句都支持主题句,使内容有血有肉,不现空洞。

該课堂设计的教学效果: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联想式的教学活动打开了他们知识的闸门,并且拓展延伸了许多知识,整个课堂大容量、快节奏,提高了复习课效率。全班40个同学的文章,是40个迥然不同的个体,跟笔者所了解的学生个性一致。他们用不同的文字符号描述了有个性、有特点的自我或他人。

四、对采用传统复习方式和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复习方式的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

在高三英语写作训练中是否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教学效果大相径庭。

1.采用传统复习方式的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沿袭传统复习模式,只着眼于按部就班的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没多考虑复习教材的内在联系,没多考虑学生的知识及其网络构建。于是,受教学单元的限制,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势,只局限在本单元话题里,被动的接受本单元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句型,无法发挥发散思维和主动性,缺乏联系本单元以外的其他已学词汇和句子的能力,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去寻找或无法寻找到合适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思想,从而放弃了许多描述自己或者他人的想法,最终呈现出来内容几乎雷同的文章。

2.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教学设计。单元话题写作看似花很多时间,实际上它很完整、完美地处理了人物写作。通过将“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引入高三英语写作训练中,打破了单元复习的传统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话题describe persons为牵引,整合教材M1 unit1 Friendship,M1 unit5 Nelson Mandela,M5 unit1 Great scientists 和 M7 unit4 Sharing的reading和using language这四个单元的内容,归纳话题describe persons的常用词汇——包括appearance、hobbies、personalities、future plans,分类整理与appearance、hobbies、personalities、future plans相關的专项词汇。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将常用词汇和专项词汇以辐射线的形式连接起来,清晰直观地构建出既独立又互为关联的框架。进一步围绕话题describe persons所建立的有关appearance、hobbies、personalities、future plans的专项词汇,通过主题句和细节句的扩充,把四个单元的记叙人物的核心融入一体,以清晰的思路整体归纳和系统复习高中阶段所学的有关话题describe persons的全部知识,让学生对该话题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框架,从而打开写作的思路,在写作中实现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呈现出词汇丰富、内容丰满的文章。可见,“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在高三英语写作训练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对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教学效果的思考

1.“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有助于高三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英语技能。写作是英语复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受到词汇、基本句型、语法知识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可通过归纳话题词汇、总结功能意念句子、积累典型句子、梳理基本语法,训练学生从话题库中调用有关信息,从而聚焦写作内容,指导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在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高三英语写作训练中,“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用清晰的思路整体归纳和系统复习高中阶段所学的有关话题describe persons 的知识,整理了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串起散落一地的珍珠,形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网络。此外,通过此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该话题有了很好的了解,在以后写同一语篇类型时能做到得心应手,发挥自如,为学生英语技能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有助于提高高三复习课教学效率。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教学设计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和脚手架教育理论,运用思维导图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不是对所学内容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通过感知和理解,消化和吸收所学的内容,构建出自身的知识网络,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此外,“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中对以往所学内容的同话题的聚合,整合同类信息,建立知识网络,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对以往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重来,而是对以往所学内容的提炼、提升,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高三复习效率。

六、结束语

本研究针对高三英语写作训练中,学生所存在的词汇匮乏、内容单一的问题,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和脚手架教育理论,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将“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引入高三英语写作训练中,通过对两个教学设计(采用传统复习方式和采用“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证实“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在高三英语写作训练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成效。“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写作语料,完善写作框架,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发散性思维,使得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写,有感可发,促进学生在高三英语写作质量和能力的提升,提高高三英语写作训练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品.基于构建主义视域的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分析[J].科教导刊,2016.

[2]孙芙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08.

[3]张立新,邬玲琳.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情趣教学策略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报,2008.

[4]杨诚婷.基于脚手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1.

[5]靳青.小议脚手架理论对高中课堂教学的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2013.

[6]赵佳娜.思维导图在认知结构建构中应用模式研究-以大学基础英语实践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

[7]钱宜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

*本文是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三英语‘话题牵引归类复习法的应用和研究”(课题编号:2015GHKT37)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