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素香 付玉璋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要求,更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还经历着阵痛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考验,基层社区建设还面临诸多艰巨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应发挥出的作用和力量还未充分显现。因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落实便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拟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内容和形式三方面创新来探讨社区思想工作的实践路径。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创新的探索可以从工作机制的探索开始,坚持和明确党委领导机制不动摇,在此基础上关注和保障社区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问题,着眼于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共同发力增强社区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加强社区街道党委领导,落实区街党委的主体责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将领导力和思想性充分结合,既可以借助既有的体制性优势,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其所具备的组织作用,又可加强其队伍人员的思想性和凝聚力,在新旧体制的转换和新型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增强社区队伍向心力。
完善党委领导机制强化的不是领导权力,更多的是领导责任。具体应该表现在政策导引、方向把握、事务落实、问题处理、经验总结、示范推广等社区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抓,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落实到事,责任到人,加强组织化和制度化规范,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保驾护航。列宁指出“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2]从工作方式和内容上来讲,坚持党委领导机制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意味着顾此失彼,坚持党委领导的作用更在于统筹规划,要把社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防止社区党建工作的缺失,又要避免思想工作的割裂,坚决抵制思想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推进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完成。
社区工作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和落实者,是社区工作的管理员和实践者,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社区管理和建设的实际成效,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水准也反映着社区整体思想水平的高低,因此不仅要正视当前社区工作者思想水平中存在的“短板”,也要积极搭建社区工作者成长成才平台,完善规范选拔机制,巧用制度机制的“翘板”来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
在选拔社区工作人员时首先力求工作人员专业化。注重吸取专业人才进入社区进行专职建设,特别是要吸收专职党群工作者来宣传和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与社区群众进行密切联系。同时为提升队伍整体水平,街道要选齐配宣传委员和宣传干部,每个社区都应当有专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员。选拔方式上,社区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优秀的退伍军人和退休优秀职工以及优秀党员等人群中招录,力求集合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打造出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组织能力、较好协调能力、擅长群众工作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同时可联系机关事业单位中优秀后备干部和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家等派驻社区做党建工作的专业指导,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力量。之后要力求培训工作规模化。培训的目的旨在立足工作中所需要的面对的问题,进行专门化、专业化的学习和探讨,并且能形成实际方案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真正做到所难有所学,所学有所用,及时提供机会弥补社区工作者的“短板”问题,使得工作者们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真正感受到能力和知识的提升以及自我的成长。
在社区工作日趋服务化的趋势之下,不断健全监督激励机制是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在动力。如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定期述职制度,按照制度规范要求社区工作者定期就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向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协商议事会进行述职。代表大会的代表通过基层选举,代表基层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定期表现进行评比,述职的表现以及整改后的改善措施均将纳入考核之中。除了进行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内部监督,还可以加强外部监督,紧密联系党员队伍,将社区监督考核与支部监督考核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社会的余热,使得党员队伍参与到社区工作者监督工作中来。区街党组织部门可协助社区党支部与辖区党员所在单位沟通,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在职党员8小时之外进行属地化管理,对辖区在职党员成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辖区党员的监督情况将作为社区工作者考核标准之一,而在职党员所在单位的评优考核等也可把其在社区中的业绩纳入考核范围,达到相互促进,共同监督,形成辖区内外互相助力,在岗在家都严格要求的管理氛围。
有效反馈,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增强社区思政工作的持续动力才是监督考核的最终目的。要重视反馈机制在整个机制落实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基层领导干部以及党建工作者工作成绩的全面考核,公正客观地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其不断地努力,为社区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注重将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改变当前社区思想工作“干和不干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状况,强化责任意识,对不作为的情况进行批评处罚,对思想工作开展得好的工作者给予奖励,同时在考核、晋升、处罚等方面要做出具体规定,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思想觉悟,提升业务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工作机制的建立是使其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工作内容的完善是使其工作能更加丰富的核心任务。
工作领域覆盖力的扩大一方面体现在涉及更多的机构和群体,另一方面体现在社区思想工作的活动模式的创新,包含更多的形式和内容。从管理体制来讲,社区管理体制必须顺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往各个社区都是“条块分割”独立管理,如今各大社区不断整合,规模扩大,因此要向“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合作管理模式转变。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社区党员管理方面,“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建立驻街在职党员与社区党组织沟通联系制度,配合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加强党员的双重管理机制,可实施社区支部和单位支部进行活动共建或评比共通,激发党员的示范作用;针对社区的社会组织管理方面,面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涌现和各类社会群体日益增多的趋势,要努力“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联合各经济组织内部工会在街道建立综合党委、设立党建办公室,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和培育党员;针对社区思想工作的内容建设方面,街道党工委要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与社区内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社团组织之间加强联系,结合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的助力,推陈出新,举办具有社区特色氛围的艺术体育活动,结合社区中非公经济组织、志愿者团队、各社会群体、各单位党支部等等,由社区委员会牵头筹备协调,推出社区品牌活动,将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结合,将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结合,将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社区文化结合,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共同营造社区管理的新风尚、新氛围。牢牢把握党的思想建设阵地,增强党的领导下的社区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强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4]社区文化是社区工作者结合社区特色和实际情况,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和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潜移默化、生动活泼的传播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社区文化要以群众精神文化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日常学习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技能需求、通过定期的具有社区特色的节日庆典和品牌活动来满足居民的娱乐需求,通过网络传播和科技传播的新型方式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兴趣需求。利用这些种类繁多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社区成员广泛参与,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人际和谐和社区和谐。
对于日常学习活动,可充分利用群众活动中心、阅览室等活动场所,将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日常活动中,举办多层次、多领域且全面开放的活动,降低学习门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针对新来社区成员进行社区规范和制度建设的介绍,对外来民工在社区学院举办劳动技能和心理知识培训;对下岗工人进行情况了解慰问并开展择业就业教育;对社区青少年开展网络规范教育、体育运动教育等;对年轻夫妇开展家庭伦理、和谐关系教育;对老年人开展保养健身活动和抵制虚假宣传案例教育,宣传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精神面貌。
对于节假日或定期的品牌活动,社区要探索多元化的社区文化运作机制,结合优秀社区建设案例,植根于社区基本情况,挖掘社区特有的文化内涵,结合优秀的社区单位和社团的力量,在家风文化、社区环境、廉政服务等方面打造符合社区特色的品牌活动,同时结合中华传统节日,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突出“团聚”“和谐”等主题,共同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在日常学习和品牌建设活动中可充分发挥网络和科技的作用,利用好即时通讯在组织和联系方面的突出功能,科技效果对社区文化环境的营造,同时注重践行共享、环保、绿色等新型生活理念,重视文化生活的品质化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绿色健康美好的社区。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不同群体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5]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良好的组织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实践操作的良好田地,社区思想工作者应当以此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上,应当结合各个社区的区位特色、文化风俗,实事求是地开展高质量的实际调研。如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社区党建工作实效性研究、城市居民社会安全感现状调查、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社区居民法律维权意识的现状调查、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社区养老问题研究、社区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研究等。通过科学地调研分析,让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本社区的居民文化素质、思想动态与信仰情况深入了解,准确把握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程度和舆论的走向。积极总结该地区的典型性特征,定期进行疏导和交流,探寻社区居民心理建设的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职业化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和理论的统一”[6],社区可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基于社区居民的心理状况、群体构成等研究该区域的发展特点和出路,增加对社区领导干部和社区居民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讲座与专题教育,丰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进社区课堂教学,实现社区与高校“联动”,增加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性内容,更有效地提高工作说服力。
和谐社区的建设离不开社区工作制度的规范、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以及思想工作内容的充实等相关内部建设的逐步完善和创新,同时也需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创新来提升吸引力,在巩固其核心工作基础的同时扩展其影响的范围。
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是立足于当今互联网新时代下的一项新任务和新征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如漫长的会议讨论、言传身教或亲身经历的道德感染甚至是命令式压迫式的理论灌输,在当今信息化的开放社会都遭到了强有力的挑战。这就要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改造传统的工作内容、方式和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迅速获取信息,有效地筛选整理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整合推广,利用新兴媒体手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思想文化需求,使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对于社区工作者而言,具体地要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教育对象,以新兴媒介为创新切入,可依托网络建立该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引导平台,通过开创有关社区思想建设的栏目,并设立专人进行维护更新。首先它可以成为政策方针的宣传窗口,将国家最新方针政策进行宣传,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利益进行解读和分析,使得居民更为了解这些政策的实际意义;其次也可以成为社区居民的沟通平台,开辟该社区内专门的网络社区空间,成为社区居民民意表达的交流框,可对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广纳意见,对社区中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弘扬,对社区中需要帮助的群体及时发现并进行关怀,对居民提出的各项活动建议集思广益,对居民和社区工作者之间以及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个有效途径,让虚拟的社区空间为真实的社区建设助力,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提高社区工作的吸引力和居民公众事务的参与力以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目的。
在社区思想工作的开展中,应当更多的站在居民的角度去开展工作,增强亲和力。新媒体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媒体给你什么,你就只能看或听什么”的单一受众模式,转变为“我的所想和所见可被普遍表达和传播,甚至自己成为信息来源”的双向互动模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媒体的低成本、高传播效率、海量信息、跨时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为资源利用、人际交往和思想沟通创造了极大的平台,也给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以人的交流为中心的工作创造了极为便捷的条件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最大化。
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把“互联网+思政”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在继续巩固传统阵地载体的同时,努力拓展社区新媒体沟通平台,以即时通讯工具为手段,利用其快捷、有效、互动的特点,发布该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动态,营造自由开放的交流环境吸收借鉴居民对于社区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站、手机、微信、微博、QQ等渠道,传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的家风传统,营造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再次也可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平等协商的态度进行相互交流,改变“我高你低”、“我讲你听”、“我写你看”的传统方法,代之以朋友式的交往接近、亲人式的关爱照顾、平等式的相互交流、协商式的尊重谦让等和谐的交流方法,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从“灌输”向“渗透”转变。最后还可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发布社区各项动态和资讯,居民可对社区工作吐槽或者点赞,积极表达民意,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对社区工作的参与,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亲和力,解决社区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协调难的问题。
当然在享受新媒体所带来的便捷化服务和丰富化的信息的同时,人们更需要做的是规范网络新闻加强舆论管理,防止海量的杂乱信息和无克制的自由言论膨胀腐蚀人们的思想。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长期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原则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促进网络文明健康发展。
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具有“先声夺人”的特点,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要及时地对网上的错误信息进行澄清和消解,对有碍于社区工作、不利于社区居民思想进步发展的言论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地进行“消毒”工作。其次,要切实规范网站的来源和内容等相关管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坚决抵制有损青少年发展的网络内容,坚决抵制有损社区和谐建设的不法言论行为。再次,各级党委要将新闻管理、网络管理和思想工作积极联动起来,切实加强对网上舆论的调研、管理和引导工作。社区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网络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社区领导和工作者们要在鼓足信心的同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只有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共同努力抵制时代转变所带来的诱惑和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在平日的思想教育中注重培养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理念,这样在关键时刻才能转化为集成优势,摆脱之前出现在群众工作中的“个体容易群体难,一时容易持久难”的困境。
通过网络手段的优势打击网络所带来的弊端,社区工作者要以提升居民网络素养为目标,强化社区居民的辨别力。实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教育,建立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标准,提高网民的自律意识以及抗侵蚀能力;制定网络使用规范和守则,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倡导其检举监督网上的不法行为;最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网上信息监管和舆论引导,坚持不懈地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区氛围,坚持不懈地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坚持不懈地调动社区工作的一切力量助力于和谐美丽的社区建设之中。
[1][3][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
[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
[6]戴志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