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凯琴(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优秀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在竞技场上备受瞩目,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他们代表着体育强国形象。但迄今为止,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暴露出一系列复杂而矛盾的现象。在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布的《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中,着重强调了揭示“关于弄虚作假,破坏赛风赛纪,违背体育精神问题”,“关于金牌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体育精神的问题”及一味追求运动成绩、金牌数量,运动员为追逐名利而采取种种有悖于运动思想道德规范的恶劣手段,违反思想道德行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在当代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需要培养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软实力”——思想道德素质。
优秀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作为实现“体育强国梦”的“主力军”,作为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形象大使”,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尤为重要的。因此,重视优秀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传统观念和认识,提高和优化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是体育强国战略建设的重要一环。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在体育行为和体育赛事中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高尚的体育道德感,才能消除不良体育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满足体育强国战略对体育人才的实际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有着骄人的成绩,相应地优秀运动员也在与日俱增,他们往往拥有良好的竞技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思想道德素养相对不高的状况,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这不得不引起竞技体育工作者的反思。竞技体育传统的“重技能,轻人文”观念深根蒂固,其相应地人才管理体系、制度也导致了一系列“畸形”观念、不良行为及负面问题的出现。如今,在建设体育强国新征程上,要把党“十九大”的新思路、新任务与竞技体育人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发展相结合,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培养运动员成为意志坚定、品德高尚、素质完备的现代综合体育人才软任务,加快实现“体育强国梦”。
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推动下,运动员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运动员受到物欲横流的现实功利诱惑,不自觉地淡化了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追求,从而导致思想迷失和精神沦陷,这就从现实角度提出了加强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竞技体育工作者在重视完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同时,要全面关注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成长、素质完善,使之成为一个在体育强国视域下经得住考验的全面、完整现代体育人才。
(1)教练员对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体育体制的特殊性,在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相处、沟通最多的人就是教练员。教练员是一个运动队伍的灵魂人物,对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训练等方面都肩负着责任。然而,多数教练员存在着观念“误区”,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拿奖牌就可以。因此,忽视了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个工作形式,走走过场,而将运动员比赛成绩作为衡量自身工作质量的唯一指标。
(2)运动员重视竞技成绩而忽视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
自建国以来,我国体育体制就是“举国体制”,这种体制使得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导致了一系列“畸形”观念和扭曲的体育价值观出现等问题。每一名运动员都有一个“冠军梦”,一些运动员急功近利,只看重训练,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甚至个别运动员在“金牌意识”下走上了违法的道路,最终误入歧途。
(3)家庭和社会对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支持不够。
家庭是运动员素质养成的重要发源地,大多数家庭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将运动比赛成绩作为其子女成长成才的唯一指标,而忽视了其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教育。从社会角度上说,优秀运动员作为关注焦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会因为竞技比赛的成绩而为产品代言、为商家宣传,功利性趋向不言而喻。而大众忽视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更增加了运动员对于“金牌”的渴求度,很多运动员虽然比赛成绩突出,但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极其低下,很难使其成为一个正面的公众人物,甚至可能对普通民众带来负面影响。
(1)教育模式僵化。
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日常训练,缺席文化课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形成了运动员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佳的现状。有的学校尽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有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但是教育模式僵化,以批评教育为主,缺乏教学方面的引导,对提升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不大。
(2)教学方法单一。
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灵活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而在现实的运动员教育培养过程中,一些运动队领导有提高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意识,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往往形式单一,多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有的运动队甚至将日常训练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完全割裂开来,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
(3)教练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我国,运动队的教练员绝大多数是退役的专项运动员,这就使得教练员思想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练员自身思想素质不高,无法给运动员以表率作用,其不良言行甚至会成为运动员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在2011年的“范斌门”事件中,当事人范斌曾直言:“我是在骂声中扛过来的”。可见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影响以及运动员队伍中思想道德素质的传承性。此外,一些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式非常粗暴,常以命令和惩罚的方式开展,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甚至有可能使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的矛盾激化,不利于运动队内部的稳定。
(4)优秀运动员的德育投入资金不足。
我们都知道,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有限的,他们吃的是一种“青春饭”,因此,有关部门在投人大量资金给予运动员享受良好的经济待遇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优秀运动员的思想情操方面进行投资。让优秀运动员更多地学习科学的文化知识,这对运动员退役后走上社会,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有很大意义的。因此,要加强对运动员道德修养方面的实质性投人。
优秀运动员作为竞技场上的主体,备受瞩目,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不断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对优秀运动员的要求也相应地在不断提高。运动员除了具备强硬的竞技能力及能取得优秀的运动成绩外,自身也应该认识到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和表现自身的竞技能力,从而提升自己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
在竞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仅对运动员的要求提高,更对教练员的要求大大提高,尤其是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目前,优秀运动员中所暴露出的种种不良道德行为、失范行为,也让我们不仅反思教练员的教育工作与态度问题。由此可知,大力引进、培养高素质的德育专职教练队伍,加强和优化现今教练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促进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有很大作用。
优秀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教育必须采取特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当今是网络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只有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传统的运动员文化教育运行机制,搭建优秀运动员的专属德育教学网络平台,使运动员更加合理、简便地处理好比赛与德育学习的冲突问题,才能满足运动员特殊的德育工作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和德育在运动员教育中的双向结合。
现在相关体育领导者对于优秀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行动,对培养与提高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是少之又少,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提高。可知,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要在教育事业费中拨专款用于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并确保与普通教育经费的同步增加,改革现行的僵硬教育模式和单一地课程体系,才能确保文化教育任务的完成,才能有效保障运动员退役后仍具“竞争力”。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要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就必须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素质,特别是加强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面临当前我国优秀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已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上对策,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能建构完善地运动员培养模式和体系,真正地使运动员“硬实力”与“软实力”得到更好地并重,“竞技人才培养”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得到更好地融通,使优秀运动员把“金牌”与“做人”统一起来,以此促进我国“体育强国梦”早日实现!
[1]王向宏,李野鹏.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
[2]中央纪委监察部.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Z].2015.
[3]李永莲.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12).
[4]王军.我国优秀运动员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研究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5.
[5]李在军.当代竞技体育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6.
[6]杨洋.MOOC背景下我国优秀运动员素质教育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17(5).
[7]李杰凯.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