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县第一小学 黄丽芳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毋庸置疑的。字词是抽象的符号,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词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关。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寻求最佳的落脚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促进理解,积累、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提高。”这段话看似简单,却道出了语文教学真谛。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以语言为凭借进行体验与探究,感悟与积累,应用与创新的过程。语言的范本承载着许多的语言积累点,需要教师细心地加以挖掘,精心的加以提炼。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文本语言为主体,引导学生“钻”到课文里,结合语境感悟,品味、揣摩、积累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逐步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表情达意的技巧。
增强语文实践机会,不仅是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于课堂和文本,更要重视学习的多维延伸,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延伸到其他学科,延伸到社会生活,以此启发学生自由拓展反思,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积累、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求新求异,勇于探索的素养。
“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不能因为课止而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将课内所得延伸到课外语文实践中去,这对丰富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文本深刻内涵,激发学生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十分有益。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语言实践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情动而辞发”是写的最佳时期。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文本中寻找练笔的最佳切入点。如表达方法上,内容空白处,或情感的认识等方面,不拘一格地进行语言训练,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实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了训练过程,也是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的语用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言语能力何以不提升,语文素养如何不形成?
语文是基础学科,掌握语文这一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必须靠运用。而且选入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句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且大部分是有示范性,阅读教学理应引导学生感知、揣摩,并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如《东施效颦》一文中虽只有三句话,但每句话都蕴藏着不同的写作方法,其中第二句话借邻居们的坚决躲避反射出东施效颦的丑陋形态,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相当巧妙。一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的疑惑“庄子不写东施的样貌,却论邻居的反应,这葫芦里卖什么药啊?”引导学生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让他们大胆的想象村子里其他邻居的反应,学以致用。实践运用的效果出人意料,学生的“想象大门”敞开了,平时的“积累宝库”打开了,使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在模仿、练习、修正中逐渐习得。
文章的描写是有艺术特点,或一波三折、或故弄玄虚、或欲言又止、或意犹未尽,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认真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意味,而这一个所谓的“空白点”或“无声处”就可以成为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像。在教学中,抓住它,既能抓住学生学习的“胃口”和教材的教学要求,又能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训练进行有效转化,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产生共鸣。如教师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三自然段时,以“三天前”“终于”等词为语言学习切入点,设计了“透过这些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在捉纺织娘中遇到什么困难,又会怎么做?这样一个想象“练写”的训练,着力引导学生把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还原成一幅幅以捕捉虫子为主题的有趣生活画面。在学生尽情想象,个性表达中,一个着迷于小虫子的法布尔形象跃然纸上,而且又提升了学生言语能力。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对文章中作者个性化语言的品味,除了结合语境细细揣摩之外,就是进行形式仿写。大量的形式仿写构成意义集合,有利于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如教《三顾茅芦》后,教师让学生再次充分学习,品味文中用来描写隆中山色的“来到……只见……”的句式以及其他修辞手法,就定向观察景物,描写景物进行模仿实践。于是,一个学生这样写“乡村田野丰收图”“清晨,我迎着明媚了阳光,吮吸着泥土的芳香,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村边的田野上。只见那里的稻田 一片金黄,好像铺了一地金灿灿的金子。一阵微风过后,稻田掀起了道道金浪,一浪追赶着一浪向天边涌去。纵横交错的小路上,金黄的稻谷中,成堆的稻杆垛前,星星点点劳作的农民忙碌着、谈笑着。机器的轰鸣声,镰刀的挥舞声,咯咯的笑声,沙沙的谷粒装袋声……奏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若不是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地学习修辞手法,学习“怎样写”的表达技能,一味靠自内外地写的实践,是写不出这样形象可感的优美语句的。
语文之所以姓“语”,究其原因就是它以文本语言为主根。因此,语文学习就是要将文本学习“物化”为一个个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亲近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将文本的学习体验落实到实处,使课堂教学留下“真正的痕迹”,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格境界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