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若夫 徐玲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质量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明确基本原则时,第一条就要求“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更加注重以质量提升减轻经济下行和安全监管压力”。十九大报告和《指导意见》之中的“质量第一”,主要的内涵是要把经济发展的质量放在所有质量工作的第一位,主要强调发展经济要把质量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
质量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国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我国古代,质量的概念可以用于指向人的资质器量。三国魏刘勋《人物志·九徵》记载“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到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了质量以科学的定义。比如,物理中的质量,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亦即物体惯性的大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等。一般用天平来称。同一物体的质量通常是一个常量,不因高度或纬度而改变。但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阐述,同一物体的质量会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现代的工农业生产、文艺创作等领域,质量又被广泛地用于指向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特别是指向物品的性能的高低好坏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会把质量分开来理解,质就是品质,量就是数量,品质用好坏衡量,数量用多少比较。
随着时代的发展,质量和经济的关系水乳相融、密不可分。质量与经济的关系是逐步发展的。早期的质量主要关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产品质量专家朱兰博士主要侧重消费角度来理解和看待质量,认为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生产管理专家克劳斯比主要侧重生产角度来理解和看待质量,曾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菲根堡姆认为,产品或服务质量是指营销、设计、制造、维修中各种特性的综合体。发展到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质量逐步被独立作为一项工作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搞质量提升行动。在我们国家,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出台《指导意见》来指导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工作在许多国家都备受重视。美国、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加强质量工作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质量工作不仅被引入生产企业,而且被引入服务业,引入政府、医院、机关和学校。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开始关注、重视质量工作。质量强国成为了很多国家走向振兴的战略选择。质量工作已经和经济工作一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质量工作的涵盖范围很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发展经济上。比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计划,欧盟的“质量工程”政策,巴西的“质量和生产力”计划,印度的“通过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技术工具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准则”。这些战略、计划、政策和准则都是为了把质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上来,以质量求得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一贯强调质量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地位特殊作用重大。习近平同志对加强质量作了许多重要论述,深刻透彻、鞭辟入里。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十九大报告有15段文字提到质量,直接指向经济发展质量的有9段文字,另外6段文字中的质量分别指向教育、就业、生态、军事、党建、环境6个方面。质量在经济发展、教育、就业等多个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十九大报告强调经济领域质量的篇幅是最大的、段落是最多的、字数也是最多的,并且,强调经济领域质量的字数远大于强调其他领域质量的总和。更加重要的是,直接提出“质量第一”观点的段落安排在报告的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由此可见,当前质量工作的重心在经济领域。
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指导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由此可见,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经济,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结构优化,尤其是供给侧结构优化。现在阶段,稳步提升的质量总体水平和稳定向好的质量安全形势是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支撑。
在经济工作中坚持质量第一,要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在经济工作中坚持质量第一,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持续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国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
在经济工作中坚持质量第一,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首先要学懂弄通并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次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再次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当务之急是要着力抓好明年的重点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