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春喜 金艺
摘要:在我国大数据战略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高等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也已经提上日程。从大数据自身的特征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数据累计的现状来看,大数据在提升政府针对高等教育决策水平、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大数据应用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弊端,高等院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大数据的应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大数据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6-0144-02
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活和社会结构,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大数据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领域均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在使用大数据这一关键技术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变革都讲极大的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日益加快,与大数据的联系也将日趋紧密。
1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1) 大数据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来说不算什么新技术,更不是人们所说的新产品,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只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產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均离不开大数据,它引领的时代的潮流。
大数据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拥有巨大的信息群体,可以便捷无碍的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在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社会的变革席卷了每一个角落,甚至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多种可能。高等教育领域与大数据的结合极具创造性,能够帮助高等院校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结合起来,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
实现教育领域的师生全面交流和沟通,搭建最广阔的舞台。在之前收到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得到极大改观,人才培养也将突破空间的束缚。
(2) 大数据与其他新兴事物相比,有着自身明显的特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数据量大。根据IDC做出的预测,人类世界数据增长的数据每年均超过50%,换句话来说就是每两年将增长一倍。以此推算预计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超过35ZB(十万亿亿字节),相比2010年,数据量增长近30倍。第二,数据种类繁多。大数据种类繁多,在编码方式、数据格式、应用特征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性,多信息源并发形成大量的异构数据。其中10%的结构化数据直接存储在数据库中,其他90%的非结构化数据与人类信息密切相关。第三,处理速度快。从数据的生成到使用,消耗的时间很少,能够用于生成决策的时间更是十分短暂。第四,价值密度低,但是商业价值高。通过视频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只有一两秒,但是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管理和开发受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采用的数据平台也更加先进,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速度也不断加快,也因此能够给各行各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数据资源。
从大数据的上述特征可以得出结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就大数据,只有将大数据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平稳发展。
2 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
2.1 资源共享得以实现
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数据收集和信息传播以及共享提供便利条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大数据的曙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提供了一个契机,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资源共享的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以及个性化学习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规模在线课程、微课、慕课、网络直播课堂等新兴教育模式的兴起,使得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实现共享成为可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互动,讨论问题,学生在线测试、分组讨论等也能顺利实现。
2.2 学生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
教学实施有一个大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因材施教,尤其是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后,这一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实现这一要求。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都是标准化教育,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基本被扼杀,应试教育给了我们强大的考试能力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但是收到现实资源的制约,从小学到大学基本都是大班制度,人数从40-50人不等。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性化学习的春天已经到来,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口号。学生纵欲可以脱离那种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大数据对高等教育领域做出的最重要共享就是对校园中学生数据的挖掘、整理和分析,能够全面的掌握学生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充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差异,了解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而开学不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提供多种学习模式供选择,给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提供个性化指导将不再是梦想。
2.3 学生行为得以实施有效监控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建立教育教学数据库,各大学可以建立相关子数据库,对学生的学业信息今夕收集、整理、分析以及预测。举例来说,对于在线课程可以设置相关数据变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和监控,包括旷课、开小差等实时情况。如果学生达到某些设定值,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同时进行记录,最后作为课程评分的依据。当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均可以采用类似操作。
2.4 学生的生活需求得以重视
有了大数据系统以后,可以针对学生的在校生活需求设置一个预警系统。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我国高校普遍已经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现在完全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来收集学生的信息,包括家庭收入、父母职业、消费习惯、课堂表现等等,以此为依托建立一个学生生活需求预警系统,来对学生的生活需求进行有效干预。举例说明,学校可以通过事先调查,以统计学的形式来计算学生使用一卡通消费的平均值,可以设定60%为警戒线,如果学生连续一周消费均低于这个水平,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个学生生活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启动调查,数据反馈给辅导员,由他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来确定学生消费水平突然降低的原因,以此来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避免学生因为家中变故而出现意外情况。
2.5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投资行为得以更加科学和规范
政府的投资行为同样也需要规范,尤其是在做出决策的时候需要数据作为支撑。教育大数据是一个综合信息库,通过它可以对国家的各项教育投资进行评估,判断投资的有效性,以此来推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依托数据库进行投资行为分析,合理分配教育投资,更好地利用每一笔资金,争取将每一笔拨款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
3 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从高等教育领域来分析,大数据在提供教育决策支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深化教育管理变革等方面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目前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由于重视程度、基础条件、研究能力以及资金投入不同,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水平也大不相同。如果要加强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充分发挥教育领域中海量数据的真实价值,应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首先是要进一步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转变,强化政策研究和决策的多主体协同意识、证据意识与大数据思维方式。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加强各种数据库的开放、融合与共享,避免数据资源重复建设和闲置与错置性浪费,降低数据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沟通成本。
其次就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大数据质量。高校是思维活跃、理念创新的场所,对于大数据的理解和应用也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高校应该普及大数据理念,培养师生的大数据素养,努力培养更多大数据专业人才。21世纪人才质量的高低才是决定一个行业竞争力的关键。作为一门新的领域,专业人才的缺失将限制大数据的发展速度。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加大培养人才力度,促进大数据专业的发展。同时应该当调整教学和管理队伍结构,合理设置管理,引进大数据专业人才,提高学习大数据应用和开发水平。
第三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尤其是在高校大数据专业共建、大数据实验室,高校师资培训等方面,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为学校人才培养搭建参与社会实践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人才支持,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最后就是强化数据监管,防止隐私泄密。追求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开始经受是否侵犯隐私、如何合理利用用户数据的拷问。学界与企业的讨论、公众的质疑与担忧,未能推动衍生出可以保护用户隐私的根本性举措。同样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师生的个人数据非常容易被收集及分析,个人隐私容易泄露。我国2017年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事实上已经推动了一部分个人属性信息的保护,比如“位置信息”。只是,目前来看,这样的法律约束犹显不足。我们在期待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为互联网企业在追逐经济效益的诉求时套上法律与监管的缰绳,在寻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间、在为公众提供便利与保护公众隐私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左利.校园大数据规划先行[J].中国教育网络,2014(1):59-60.
[2] 朱建平,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9):41-44.
[3] 赵玉洁.大数據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39-41.
[4] 贾同.大数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钥匙[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97-99.
[5] 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
[通联编辑:代影]